觀察:ERP外包很無奈,轉了一圈又回來
2008-3-8 20: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ERP是生產乃至整個公司運作的神經,在定制的模塊較多、多系統并存、新老系統并存的情況下,外包戰略就很容易失敗。
2000年前后的經濟泡沫破滅后,硅谷的高科技公司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為了節省開支和保持核心競爭力,公司紛紛推行外包戰略,有的干脆把整個工廠搬到低成本國家或地區。
拿硅谷賴以成名的半導體業來說,到今天竟沒留下一家有生產規模的芯片加工廠。筆者熟悉的一個制造商,上至財務、會計、人事,下至生產、倉儲、物流都統統外包。IT自然也被視為非核心競爭力,分階段外包給一個國際上非常著名的公司。
幾年過去了,外包戰略總體上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該公司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不管是經濟效益還是運營業績。其外包戰略也被競爭對手爭相模仿。但是,IT卻是例外。幾經輾轉,部分外包的IT職能又重新收回,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先說服務水平。調查發現,員工對外包公司的響應速度、問題解決質量普遍不滿。一個問題,從用戶匯報到解決,往往要費幾天工夫,這對員工影響很大。例如,電子郵件系統、內部網站出故障的話,員工就沒法正常工作。有些問題不在現場沒法解決,而外包公司的員工很多在外地。外包公司的規模又非常大,層層官僚機制,“船大難掉頭”,不能有效適應客戶迅速變化的需要。
于是,公司高級管理層認識到,應該在公司設置一定的IT服務人員。當然,對時效要求不高的任務,例如網頁開發、軟件編程、設備更新等仍然以外包為主。
再說核心競爭力。IT已成為現代企業運作的基石,尤其是ERP系統,任何停頓都可能使整個生產、物流、銷售系統癱瘓。公司把ERP的維護分包出去,同時也把最初實行ERP的老技術人員也轉給分包公司。但分包公司的薪酬水平較低,留不住這些技術人員。
隨著技術骨干的流失,很多歷史經驗就流失了,這給針對公司定制的模塊的維護造成很大影響。對外包公司的新人,又得通過一系列的培訓,費時費力。更嚴重的是,流失人員加入公司的競爭對手,給公司帶來直接威脅。這些問題讓這家公司意識到,ERP的維護等工作的收回勢在必行。
這個案例說明,決定是否外包,一定要考慮外包伙伴能否做得更好。從經濟角度看,規模效益不一定處處適用,尤其是服務業。例如上面的外包公司,母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幾個公司之一,公司管理成本很高,而IT用戶服務屬于低盈利行業,為了競爭就只有降低員工待遇,結果留不住技術骨干,也雇不到高質量的員工。
到后來,員工業務能力差到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把一個計算機上的內容倒騰到另一個上就花了五、六個小時。外包公司與別的客戶簽訂的一些巨額合同也將紛紛到期,能否續約是個大問號。
另外,有些功能本來就是核心功能。例如案例中的ERP維護,外包本來就是個錯誤決定。但是,公司出于經濟效益、競爭壓力等考慮就忽視了這些,結果只能走彎路。
就ERP來說,不能說它跟生產有關就是非核心競爭力。而且生產不是核心競爭力的說法也不能一刀切。例如美國很多高端設備的生產仍然保留在本土、本公司。從產值上說,美國仍舊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ERP是生產乃至整個公司運作的神經,在定制的模塊較多、多系統并存、新老系統并存的情況下,外包戰略就很容易失敗。
有些功能本來就是核心功能。例如案例中的ERP維護,外包本來就是個錯誤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