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物流:條條大路通北京
2008-4-28 14: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陳漢辭
4月19日,當記者一行約20來人通過相關證件的檢查以及兩道安檢進入北京奧運物流中心時,趙莉方才換上普通的正裝。
作為北京奧運物流中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趙莉目前每天的“戰場”是在順義的北京奧運物流中心。統籌安排好“好運北京”系列測試賽、協調奧運物資進與出的順暢與安全是她的主要工作內容,而土黃色的工作制服似乎更適合她目前的狀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匯集來自世界200多個參賽國和地區的運動員、官員、記者和觀眾,使用器材超過120萬件,總運輸量將達7.5萬噸,物流總額達到430億元人民幣。
走進北京奧運物流中心,更像走進中國物流業的“縮影”,在奧運物流中心附近,TNT、宅急送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的配送中心及倉庫也在空港物流基地。
有關專家預測,經過2008北京奧運,到2010年,中國物流行業的產值將達到12000億元,而在部分沿海城市,物流已成為支柱產業。2005年,各方物流巨頭迅速進入中國市場進行圈地,2008年,比拼的似乎是誰離消費者更近。
45條備選線路
采訪的當天,奧運物流中心四號倉庫正在建設當中,其他三座倉庫已投入使用,北京奧組委物流部工作人員、奧運物流運營商UPS團隊、北京奧林匹克轉播公司(BOB)也已進駐奧運物流中心。被稱為美國街道亮麗風景線的帶有UPS標識的轉運車正在“候命”,員工們正在對搬運的物資做著登記。
作為北京奧運會的“大動脈”,北京奧運物流中心將是奧運會舉辦期間物資供應的大本營,北京奧組委采購、租賃、借用及奧運供應商提供的各種物資,大到記分牌、標槍等比賽設備,小到辦公用品,大部分都會先送入奧運物流中心,由UPS代為接收、存儲、分揀,然后精確配送到奧運會的100多座比賽場館、非競賽場館及訓練場館。
趙莉那時的狀態自然如雅典奧運會物流主管一樣,身上掛著無數對講機與通訊工具,她所在的位置應該是在配送中心和交通控制中心的管理體系前。
去年7月,北京奧運系列測試賽開始時,北京奧運物流中心也進入全面運行狀態。經過周密嚴謹的路勘,物流中心當時已確定了45條備選線路前往23個系列測試賽場館(群)。
“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時間的統籌安排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提前勘測的路線等各方面的數據要十分準確。”UPS亞太區北京奧運會贊助商與運營副總裁陳學淳告訴記者,“在北京的地上哪里有坑,我們都有標識。”
讓陳學淳如此自信是因為他們使用了物資總體配送計劃(MDS)的管理系統,該計劃是為奧運會物流所設計的車輛配送計劃編排系統,其主旨是保證各類物資按計劃時間運往場館,科學控制通過場館后院入口和安檢設施的車輛數量,避免不必要的車輛擁堵。
另外,還有免費的運送管理解決方案、網絡的安全運輸系統以及第四代速遞資料收集器等裝置。
“很多技術都是物流業的發展中第一次使用,對于高成本、微利的物流業而言,時間的有效安排其實就是命脈。”陳學淳告訴記者。
物流巨頭長遠布局
為北京奧運會物流高科技以及管理體系開發所花費的費用,陳學淳并未透露具體數字,“奧運會的投入與所得并非奧運會一結束就開始算賬,我們看重的是長遠的發展。”
2004年前后,DHL、UPS等國外物流企業通過獨資、合資等方式快速進入中國市場進行“圈地戰”。而三年后,“物流之戰”才真正開始。當年4月,UPS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國際航空轉運中心項目簽署了有關設施租賃合同及運營協議。2008年投入使用的UPS上海國際轉運中心,初步規劃占地9.6萬平方米,并有計劃在未來進行擴建。到2012年,該轉運中心的分揀能力預計將達到每小時1.7萬件。
2007年年底,DHL也在上海浦東機場投資1.75億美元建造DHL北亞樞紐。其意義在于通過樞紐對自身航線網絡進行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投運后,該樞紐的最高分揀能力,將達到每小時2萬件包裹及2萬件文件。這個樞紐也將與遍布亞太地區的50個DHL口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構成DHL貫穿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版圖。與此同時,還與以德國為樞紐的歐洲網絡和以美國為樞紐的北美網絡進行連接。
聯邦快遞亞太區轉運中心也已落戶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投資1.5億美元。
天津、寧波等沿海港口城市的物流基地也在建設招商之中。
對于這種無聲硝煙,北京奧運物流中心所在的空港物流基地似乎更像是一個縮影。
空港物流基地緊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2008年前,首都機場將完成第三期擴建工程,年旅客接待能力將達到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80萬噸,躋身世界十大機場行列并成為東北亞航空樞紐,從而為北京市航空物流產業的直接載體??空港物流基地的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在空港物流基地,除了10萬平方米倉儲、4萬平方米的堆場和部分臨時設施組成的奧運物流中心外,也有TNT、宅急送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的配送中心及倉庫。
全球快遞業巨頭之一的TNT公司在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建設的綜合快運中心是國內最大的綜合快運、物流中心。該項目共占地87畝、總投資1.2億元、年處理能力達13萬件。宅急送華北物流基地入駐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并投入營運。隨遷的還有宅急送華北區管理本部。
據預測,“十一五”期間,作為首都臨空經濟區最重要的物流業發展平臺,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包括首都機場航空貨運大通關基地和保稅物流中心)將完成目前已規劃范圍9.07平方公里的總體開發,引進現代化第三方物流和相關企業1000家,形成航空物流產業集群。
誰離消費者更近?
北京奧運物流中心在奧運會結束后就完成其使命,北京奧組委與工業開發商之間的租賃合約也會結束,而作為奧運會期間的運營主體,UPS在完成其最大訂單??北京奧運會的服務后是否租賃該中心還是個問題。
相關專家認為,當外資快遞商“圈地”建設運輸網絡后,將目標瞄準使用特快專遞的消費者時,中國快遞業的市場競爭才真正開始。聯邦快遞、UPS、DHL等巨頭都在努力與中國消費者靠近。
聯邦快遞與柯達在中國結盟,在柯達快速彩印店設立聯邦快遞“自助服務專柜”。DHL則全面升級信息化快遞管理工具,包括信息化發件工具和整體解決方案。
而這個時候,誰能與消費者靠得更近就顯得尤為重要。UPS正是借助奧運會大大提升其在內地的影響力,其在內地的營業額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自發認知度提升到34%。也許,這些變化將拉開中國快遞業渠道戰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