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強健“體魄”爭雄市場
2008-4-6 16: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代人跑腿的活為何跑不快?可能因為其“體魄”不夠強健。 時下,物流概念越來越“火”,而國內生產企業真正尋求第三方總代理的僅在10%左右。大部分企業仍舊自己出資出人搞倉儲、運輸等,不僅費力,還把成本“攤”大了。既要管生產,又要忙運輸,導致不少企業在物流上花費的時間幾乎占整個生產過程的90%,物流費用約占商品價格的40%。
生產企業不愿請人跑腿,主要在于目前“跑腿者”還比較“腿軟”。大部分物流企業服務功能差,只能承擔運輸、裝卸或倉儲,對于報關、存貨管理、分撥、分銷、包裝、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務則力不能及。提供單項服務的物流企業,對客戶吸引力不大,因此國內許多生產制造業的“龍頭”企業,都在各自投資搞物流。而今,國外的聯邦快遞、聯合包裹、敦豪等綜合型物流企業紛紛來華搶“飯碗”,更讓國內物流企業難以冒出頭。
國內物流業不叫座,原因在于物流管理、物流技術和物流人才尚未配套。公路、鐵路、民航、港口都由各個部門管理,在組織方式、服務規范、技術及裝備標準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企業往往只能利用單一的運輸方式來開展物流服務。在地方“重重保護”下,跨地域運輸的貨車在回途中放空的現象十分普遍,加上層層關卡使要求連貫的物流系統也無法“并網”。即便是物流技術中最常用的托盤,國外因標準相同,數量眾多,可像貨幣一樣交換,而我國因標準各異只能在交貨后把托盤卸下運回,光這一工序就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專業人才的缺少,也是阻礙國內物流發展的“絆腳石”。據業內人士介紹,物流人才已成為上海十大緊缺人才之一,特別是掌握專業知識的綜合性管理人才已經有價無市。
專業物流企業要成為一匹“快馬”,就必須有提供全方位“一條龍”服務的本事,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從基礎起步
現代物流方興未艾,珠江三角洲不可避免地置身其中,改革開放以前,廣東的物流業均以倉儲、運輸等個別活動的形式存在,物流設施作為各個部門和企業的輔助設施,為本部門和企業自身服務,形成自我封閉的體系。80年代,由于工農業生產快速發展,生產過程分工細化,物流量大幅度增加,市場需求日益擴大,特別是大量外資生產企業進入,對傳統倉儲運輸業的服務功能、手段、水平等提出了挑戰,使現代物流業應運而生。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連鎖商業的迅速發展,作為物流功能的綜合體現、物流現代化最顯著標志之一的物流配送中心,取得了較大發展,并在加強信息流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已出現了像廣東“中海”、“寶供”、“南方”,深圳“深九”等一批有一定規模的物流企業和東莞“美佳”、中山“百惠”、深圳“華潤萬方”等較大、運營規范的物流配送中心。但是,由于舊體制下物流各個要素長期相互獨立發展,管理“條塊分割”,經濟的發展在數量擴張方面具有很大空間,人們遠沒有產生挖掘“第三利潤源泉”的動力。整個社會的物流意識淡薄,對物流業的發展規劃、指導、投入不夠。企業對大物流的建設缺少實力和積極性,相關的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比較落后,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廣東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據資料顯示,美國平均物流費用占貨品價格的10%-32%,英國平均為14.8%,我國平均達到40%,而廣東珠江三角洲鮮活類商品物流費用大約占貨價的40-60%。目前,廣東物流業總體規模小,效率低,服務項目有限,物流系統化、標準化、專業化、共同化、現代化遠沒有形成。最大的物流企業年營業額也只有2、3億元,與廣東年產值超過1萬億元的產品流通及經濟發展水平很不相稱。為此,不少國際著名公司如沃爾瑪、K-MART、NIKE、TOYS.S.US等紛紛在深圳鹽田設立物流機構,或委托境外物流公司為其配送商品。如法國的第二大超市“美雅”就委托香港“怡和”,將其在中國采購的商品運到法國國內的商場和歐洲市場。
廣東物流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大量的商品流通亟需現代物流業的支撐,以提高“廣貨”的國內外競爭力。制造業如家電、日用品行業將出現更大規模的企業,為保證其產品銷售渠道暢通,必將對物流專門化提出要求。以批量進貨、大量銷售為特征的超級市場的興起,以及連鎖經營的成功導入,零售業銷售規模將不斷擴大,意味著商品向消費者的大量移動,從而對物流提出了大批量、多品種進貨的要求。原來“纖細”的物流渠道已不能滿足要求,而必須建立“粗大”的物流渠道。為得到比較優厚的進貨條件,降低進貨價格,提高與大型連鎖企業的競爭力,中小零售企業將通過自由連鎖等形式,組成共同進貨組織,實施從廠家直接進貨的變革。高附加值產品的日益增加,要求物流提供更細致的服務,提高物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迅速性;產品的多品種化和消費的多樣化、個性化,將導致多品種、小批量物流的產生;企業間競爭的加劇,將使企業更加重視在物流環節上節約成本,減少浪費;信息技術應用的發展,將導致越來越多的零售店對庫存實行極為細致的“單品管理”,實行多品種、小批量庫存,從而要求批發業增加送貨的次數和品種,減少每次的送貨批量。也就是說,對物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
雖然廣東物流業還不發達,但廣東在過去二十幾年,物流設施、設備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沿海、內河良港眾多,公路縱橫交錯,鐵路貫通全國,航空基地遍布東西,初步形成了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使廣東成為全國“天然的物流中心”。
但物流業的發展,無論是體制的轉變還是物流模式的轉換,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包括政策的指導,行政和法制的管理,以及必要的資源支持。當前,廣東珠三角洲地區的主管部門正在不斷增強現代物流意識,把“交通(對經濟發展的)約束”的思路調整到“物流約束”的思路上來,把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流通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和配合工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環節來抓,并納入國民經濟的發展規劃之中,予以高度重視和扶持。政府部門的有力扶持必將有效地促進廣東物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