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涼州區商貿流通業的調研報告
2008-5-16 21: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我區商貿流通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生產和人民生活的要求還有差距,加大商貿流通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潛力,目前必須加強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研究、規劃和指導。結合區委“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調研工作的安排,為摸清全區商貿流通業現狀,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理清商貿流通業今后發展的思路,提出加快我區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對策,我對全區商貿流通業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涼州區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
(一)非公有制經濟迅速崛起,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
我區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到今天已擁有(包括各類門店在內)各種商業網點近3萬個,營業面積90多萬平方米,商貿流通從業人員約10萬人,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4.12億元,較上年增長15.3%,上交國家稅收和創造利潤較為理想。各類便民便利店、超市、洗衣店、美容美發店、早餐店、再生資源回收店、蔬菜市場等商業網點遍布城鄉。我區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不但為人民群眾購物消費提供了好的環境,而且也成為我區稅收的重要來源和解決就業的主要渠道。最近幾年,市中心城區商貿流通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據不完全統計,中心城區現有商業網點1.9萬個,營業面積約54萬平方米、從業人員6萬人左右,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15億元以上。現有大型超市6家,大型酒店賓館20多家,各類購物中心、大型百貨商場和商業廣場20多個,建設并投入運營的商業步行街3條,綜合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10家,生豬定點屠宰場1個。這些大型消費購物場所己基本能滿足市民消費,而且還能輻射我區城鎮鄉村。
(二)現代流通方式不斷涌現,經營業態呈現多樣化。
由過去封閉式、一對一的傳統型柜臺銷售為主要特征的百貨店單一業態,轉變為多種業態并存的新格局。城鄉涌現了一批超級市場、連鎖店、專賣店、購物中心、購物廣場、廠家直銷等新型零售業態。
(三)流通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區、鄉、村商品流通初步形成網絡化。
涼州區浙江大廈、涼州商廈、惠豐、嘉玲、嘉慶、宏達等批發和零售企業已形成規模,接待能力在200人以上的賓館、飯店達10多家,天馬賓館、涼州賓館、武威大酒店、西涼大酒店、三和酒店等飲食服務企業已成為我區對外接待的龍頭企業。2007年底已完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鄉、村連鎖經營店221家,初步形成了以城區商貿流通企業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商品流通網絡。
(四)消費結構升級加快,消費類型逐步轉化。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速度明顯加快。城區逐步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享受型”消費轉變,熱點多集中在住房、教育、文化和娛樂型消費上。農村逐步由“貧困型”、“溫飽型”消費向“小康型”消費過渡。摩托已成為農民主要代步工具,電話、手機、電視機已在農村普及,空調、冰箱在農村銷售不斷升溫。
(五)商貿流通領域行業管理日趨規范化、法制化。
農資、煙花炮竹、醫藥、再生資源、食鹽、煙草、生豬定點屠宰等經營秩序明顯好轉,經營狀況良好。我區自1997年實行家畜定點屠宰管理以來,已取得明顯成效。現有定點屠宰場17個。2007年定點屠宰8.7萬頭,共剔除病害肉近400多頭。
(六)商貿流通業管理體制發生了根本變化。
2007年5月,組建了商務局,集內外貿為一體。商務局組建以來,從組織機構、職能配置、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的整合進程,積極適應由被動管理向主動介入、由管理點到管理面的轉型。緊緊圍繞全區經濟中心工作,加強對市場的宏觀指導,深入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積極推進市場建設,加強對重要商品和特殊行業的監督管理,有力促進了全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涼州區商貿流通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區商貿流通業近年來發展較快,但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對商貿流通業重要性認識不足,商貿流通業的先導地位沒有確立。
在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傳統觀念依然束縛人們的思想行為,對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在工作中表現為:重生產、輕流通;重產值、輕效益;重商品市場、輕要素市場;重微觀解決事務,輕宏觀政策指導。全區商貿流通業發展一直缺乏整體規劃,處于盲目自發發展狀態,造成網點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經營雷同。沒有出臺過專門支持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像支持農業、工業那樣支持商貿流通業發展。
(二)商貿流通業滯后于人民生產、生活和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一是市場主體不成熟,經濟體系發育不完善。從體制上看,跨行業、跨部門、跨鄉鎮的龍頭企業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現有的龍頭企業純規模效益和組合效益不高,而且經營產業單一,吸引力、輻射力不強,對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拉動作用不大。從市場構成看,我區的市場多為農副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消費品市場,要素市場和服務市場不足。二是與生產發展對接不協調。我區是糧食、蔬菜及肉類生產大區,絕大部分產品需外銷,但由于農村商品流通組織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適應不同商品特點的流通體系,形成“賣難”,或低價出售,經濟效益不高。三是農村市場開拓不足。農村消費環境、消費條件改善緩慢,農村購物難、購放心物更難的問題尚未徹底解決。四是與建設旅游城市極不適應。城區街景單調,停車位、停車場不足。缺少與旅游業配套的旅游商品購物場所。賓館服務質量和水平亟待提高。
(三)商貿流通企業現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太低。
從企業內部經營機制看,營銷策略、經營方式和經營業態轉變還嫌緩慢。電子商務處于起始階段。不少連鎖企業雖然在組織形式上形成了連鎖,但通常只是統一店名和標識,在具體經營運作方面遠遠未達到“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核算、統一管理”規范化標準。個體私營經濟規模不大,檔次不高,經營范圍大多局限于商業零售和飲食服務行業,經營思維內向,家庭管理模式,小生產經營方式,小富即安,精神狀況低迷保守。商業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人才儲備嚴重不足,現代技術型、管理型人才匱乏。
(四)對外貿易工作層次較差,經濟外向度太低。
我區目前有自營進出口企業和三資企業共64家。近年來,對外貿易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規模不大,總量不高,并且由于種種原因,已有43家企業停業或歇業,僅有4家企業在近兩年有出口業績。對外貿易經濟在區域經濟中的比重微乎其微。
(五)市場經濟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
部分行業及市場管理尚未啟動。生豬定點屠宰管理發展不平衡,屠宰企業規模較小,加工方式落后,組織化程度低,沒有形成產業。假冒偽劣商品依然存在。
三、加快我區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在現代經濟中,流通業不僅發揮著引導消費、實現消費的重要作用,而且發揮著指導生產、促進生產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整個經濟發展中的先導性產業。一個國家的繁榮,一個城市的繁榮,首先表現在市場和流通的活躍上。因此,加快我區商貿流通業發展意義重大,十分必要。
1、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是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作用和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客觀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商貿流通業是決定經濟運行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培育消費需求,通過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形成對經濟增長拉動的合力,引導和刺激生產發展。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將直接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引導投資方向、投資結構。現代化的商貿流通業必將推動農村城鎮化發展,改善地方經濟形象,促進招商引資。
2、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農村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流通的落后。流通活,百業旺;流通興,百業興。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可以帶動交通基礎設施、商品儲運、飲食服務等行業的發展,有利于轉移和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生活寬裕”。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推動發達暢通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和體系建設,有利于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促進“生產發展”。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超市”、“連鎖店”等現代流通方式延伸到農村,明亮整潔的店堂、琳瑯滿目的商品、周到規范的服務,在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同時,現代的消費理念、生活方式、管理模式也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農民和基層干部,有利于“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管理民主”。
3、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是促進旅游業發展的迫切需要。隨著生活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享受型”消費轉化,人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旅游消費在人們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大,旅游消費己逐步成為一大消費熱點。旅游消費熱點的形成、發展與消費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購物環境不佳,服務質量不高,都會影響旅游的發展。近年來,我區提出了“旅游興區”的發展戰略,迫切要求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加快商業、餐飲業、休閑娛樂等服務業的發展,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延伸旅游產業鏈,擴大旅游產業規模。
4、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本質要求。商貿流通業位于市場的最前沿,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商貿流通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直接反映人們生活質量的深度和廣度。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讓全社會人民群眾享受到發展的成果,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
5、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是促進區域現代化,推動農村城鎮化的重要經濟手段。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加大商貿流通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居住、旅游、休閑、購物場所,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品位,促進區域現代化水平。有利于小城鎮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輻射帶動周邊經濟快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沖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
(二)可行性。
1、國家政策的調整為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提供機遇。全國“十一五”規劃提出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把擴大內需的重點從投資轉向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作為今后工作的一項長期戰略。控制投資總規模,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有利于提高消費率。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有望從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型向消費與投資雙輪驅動、內需與外需共同拉動轉變。擴大內需的經濟政策將進一步強化,消費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我國將迎來新的消費高峰,這將有利于消費市場快速發展,為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提供機遇。
2、農村市場有望得到較快增長,為商貿流通業發展提供條件。目前,我區農村消費正處于從溫飽型向小康型的轉變過程中,農村市場總態勢為:水平低、潛力大、貢獻有待提高。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國家繼續加大“三農”支持力度,全面取消農業稅,實行免費基礎教育,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切實減輕農業負擔和保護外出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這些政策措施將有利于農民收入和農村居民消費信心的逐步提高。同時,農村電網改造、鄉村公路建設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使農村消費環境逐步好轉,促進農村消費增長和商貿流通業發展。
3、豐富的資源優勢為我區商貿流通業發展指明了前景。我區是全省糧食、畜禽生產大區,隨著特色農業基地建設步伐加快,必將推動優勢產業進入一個新階段,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及其與商貿流通業的良性互動,將為商貿流通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區是國家優秀旅游城市,在全省旅游發展的戰略布局占有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我區旅游業的發展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旅游業的發展,必將帶動商業、餐飲業、休閑娛樂等服務業的發展。
四、加快我區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指導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商貿旺區”的指導思想,圍繞全區經濟發展戰略部署,著力于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加強商品流通網絡建設,全面提高商貿流通業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發展新型經營業態,注重科學經營管理,加強對外開放,加強行業管理,實現商貿流通業又快又好發展。
目標任務:到“十一五”末,形成以城區為中心商業區、中心集鎮為骨干商業區、村商貿流通網點為基礎的商品流通網絡。各類商貿流通產業網點4萬個,營業面積120萬平方米,吸納就業15萬人。社會商品零售額較2005年翻一番,達到30億元。
(一)切實加強對商貿流通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大對商貿流通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要強化領導。吳儀副總理指出:“加強和改善對流通工作的領導,是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的重要內容,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懂得流通,就不懂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區鄉政府要從推動經濟發展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加強對商貿流通工作的研究、協調、領導。建議由區政府成立“商貿流通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協調、解決商貿流通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二要放寬政策。要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思想。運用市場經濟法則指導商貿流通工作,注意工作方法,加大示范引導力度,用典型示范、教育引導。根據國家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有關政策,研究我區的具體扶持辦法和措施,制定一套發展商貿流通業,包括網點建設,發展新業態,行業管理,國有企業改革,個體商戶發展,招商引資等政策。制定今后一段時間內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在城區建設中,要規劃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商貿服務設施,規劃確定的商業網點用房、用地,不得挪作它用。要建立專項資金,用于扶持重要商貿流通網點基礎設施建設,商貿龍頭企業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引進,推進新型經營業態和現代流通方式發展。三要加強考核。要把商貿流通業發展納入鄉鎮政府和區直有關部門目標管理,嚴格考核,落實責任。建立政府激勵機制,每年開展一次“商貿流通業十強”表彰活動。四要創新路子。加快“政府引導+部門協調+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的機制建設。當前,特別是要加強以“政企之橋、會員之家、為政府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宗旨的各類行業協會建設。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市場管理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五要加強宣傳。發展商貿流通業需要廣大干部群眾大力支持、廣泛參與和各部門共同努力,因此要運用各種形式深入宣傳發展商貿流通業的重要性、方法步驟、政策措施、目標思路,宣傳推廣好的經驗典型,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營造親商、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氛圍。
(二)加快建設步伐,構筑區鄉村商品流通網絡體系。
通過推進現有網點的資源整合和新型商業設施的有序建設,形成總量平衡、布局合理、業態先進、結構適當、配套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區、鄉、村商貿流通業網絡體系。
1、建立以城區為中心的批發零售市場,發揮中心商業區的帶動作用。
涼州區城區應定位為商貿服務旅游城。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著力打造商業步行街購物中心,特色小吃美食市場,以特色店、專賣店、連鎖店為主體的商貿旺鋪,推動新西涼市場物流中心快速發展,建設新的農副產品批零貿易中心,新建一個汽車交易市場、農機交易市場。
2、以中心集鎮為重點,加大市場建設力度,發揮骨干商業區雙向流通中的樞紐作用。
堅持市場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吻合,以產業興市場、以市場促產業發展的路子,圍繞糧食、畜禽、果菜、旅游等幾大產業,大力建設有一定規模、輻射力、帶動力較強的專業市場。
3、大力構筑村級商貿流通網絡,積極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
以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為抓手,在鞏固、提高、完善現有221家鄉村農家店的基礎上,力爭到“十一五”末達到500家鄉村農家店。農村商品流通網絡要拓展網絡服務功能,逐步實現消費品、農資、藥品、圖書流通“一網多用”。要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科技、信息、銷售等方面的服務,引導農民進行商品生產和流通。加強農村營銷隊伍建設,支持、鼓勵農村經濟人、中介人拓展業務。
(三)推進現代流通方式,提升商貿流通業現代化水平和服務水平。
1、大力發展連鎖經營。
著力發展以社區為中心,具有多項服務功能的連鎖便利店,積極發展特色專業店和專賣店。在各鄉鎮大力發展連鎖超市。積極推進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探索通過自由連鎖、掛大靠優等形式開展同業合作,做大做強商貿連鎖龍頭企業。
2、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鼓勵利用電子網絡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商貿流通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平臺,使其成為商貿流通信息化的基本載體。
3、加大對傳統服務業特別是社區商業服務業改造力度。
提升餐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水平。嚴格執行市場準入標準、食品衛生與安全標準、服務規范標準,促進餐飲業規范經營。努力挖掘餐飲文化內涵,堅持對傳統餐飲業的繼承和創新,推進餐飲業特色經營,扶持民族特色餐飲業。實施便民服務工程,積極發展洗衣、修理等便民服務業,增強社區在家政、看護、保潔、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等方面的服務功能。促進典當、拍賣、再生資源企業發展。
(四)整頓流通秩序,加強特殊行業規范管理,優化經營環境。
當前,要著力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對石油市場管理,建立完善監管機制;二是強化生豬屠宰行業監管,淘汰規模小的屠宰場(點),推進機械化屠宰場建設,力促擴大規模,提高屠宰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加快產業升級步伐;三是繼續推進酒類流通管理,加大酒類備案登記和酒類隨附單實施力度,保障居民消費安全;四是加強對典當、拍賣、再生資源、美容美發等特殊行業的規范管理。
(五)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經濟外向度。
按照“內外統一、檔次升級、多元發展”的推進思路,支持各類商貿流通企業大力開拓埠外市場,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提高市場開拓水平和競爭能力。一是積極推進“引進來”發展戰略,加大商貿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健全商貿流通信息庫,有針對性地組織招商活動,爭取最大效果。二是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特別是現有外貿出口權的企業,要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提高市場份額,下大力氣把涼州區名、特、優、新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六)加強商務行政主管部門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以打造“學習型、創新型、務實型、法制型、服務型、廉潔型”機關為抓手,提高干部隊伍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勤政廉政,切實增強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本領,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更強的業務能力,更實的工作作風,努力推進商貿流通工作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