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提前期的設置是否與訂單數量有關?目前我們系統的采購提前期都是7天,每個訂單數量一萬個。提前期的設置是否與訂單數量有關呢?如果兩萬數量為一個訂單,那提前期是否要設置更長?如果五千一個訂單,提前期設置是否會縮短?
選擇的答案只有兩種:Yes or No?That is the question.
我的回答是簡單的:采購提前期與訂單的數量無關,因為生產5000個也好,生產20000個也好,那個時間確實是長短不同的,而且隨著數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那叫采購訂單的交付時間,不是采購提前期。
緊接著問題就出來了,有的朋友拿出了固定制造提前期&變動制造提前期的理論,認為采購提前期設置成固定是錯誤的。但是,持這種觀點的朋友忘記了另一個基本的約束條件:生產的經濟批量。同樣的,在采購提前期中,也要考慮經濟批量的因素。
下面我來詳細的介紹一下我的觀點:
1.采購的批量和提前期的關系
采購部門是供應商的顧客,如果把銷售部門看成生產部門的顧客,那么兩者的提前期實際的原理是一樣的,下面,我通過圖片來解釋提前期固定的原因:
在圖1中,我假設的經濟批量是1000,那么采購提前期的公式就是:
采購提前期=確認訂單時間+材料準備時間+生產準備時間+經濟批量生產時間+運輸時間
從公式上看,沒有哪一項是在短時間內能發生變化的,所以說采購提前期是固定的。
從圖1中我們還可以看出,不論訂單的數量為多大,其第一批的經濟批量交付時間是固定的,這個時間就是采購提前期。
當然,在圖1中有一種情況沒有畫出,就是當采購訂單的數量小于經濟批量1000的特殊情況,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采購訂單數量小于經濟批量,那么生產時間會縮短,交付時間會小于采購提前期。但是小于采購提前期的意思是可以滿足生產需求,這個好像是好事,不會引起大家的擔心吧。
2.供方在同一經濟批量下不同的生產批量對采購提前期的影響
那么在一定的時間內,因為預測的總需求是固定的,所以經濟批量也是固定的。供應商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協助顧客縮短采購提前期呢?
(1)確認訂單的時間:這個動作在ISO9000的標準中定義為合同評審,就是組織相關部門的人對完成訂單的資源進行確認,看是否能滿足訂單。確認訂單的時間也就是合同評審的時間是有要求的,只要把顧客看成是上帝,估計不會有怠慢訂單的行為發生。
(2)材料準備時間:實際上也就是一個如何既降低庫存,又可以滿足銷售和生產需求的問題。我個人的建議是采用顧客提供的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滾動計劃作為需求預測,并把這個銷售預測按照MRP的方法通知到供方,讓供方也了解到你長期的材料需求預測。這種方式對于長期合作的比較穩定的供需雙方被證明是相當有效的。
(3)生產準備時間和生產時間:可以統稱為生產過程時間,下面我用一個圖來解釋如何縮短生產過程的時間
圖2生產過程時間圖解
從圖2中可以看出,當生產線采用小的加工批量的時候,可以明顯的縮短整批產品的交付時間。當批量縮小到1的時候,就是流水線生產。
(4)運輸時間:運輸的時間取決于物流公司,所以尋找一個有實力的物流公司是縮短運輸時間的有效手段。
3.需方對采購提前期的要求
那么作為需方的顧客,是如何看待采購提前期的呢?
(1)大家知道,再訂貨點=采購提前期內的預測需求+安全庫存,而采購提前期內的預測需求=采購提前期*日平均消耗量,安全庫存=安全(服務水平)因子*平均絕對偏差(MAD)。從公式上看,采購提前期不影響安全庫存,而且一般來說,安全庫存對訂貨點的影響相對于采購提前期內的預測需求比較小。那么縮短采購提前期就是降低再訂貨點的最有效的手段。當采購提前期縮短到零的時候,就是JIT的生產方式。JIT的生產方式中也有安全庫存,一般設置為班需求量的20-25%,也就是2-3個小時的庫存。在APICS的《企業制造資源計劃---MRPII原理》一書中,明確提到:原理3.更短的提前期是使計劃更加有效的最重要因素。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