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息管理平臺開展災區物資配送
2008-7-9 13:0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西南交通大學物流學院院長 張錦
5·12汶川地震發生后,巨大的自然災害所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震驚了全世界,西南交通大學緊鄰震中區,在經歷第一時間的驚恐之后,他們立即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學校許多老師和同學都奔赴災區和抗震救災的各個崗位。
地震后兩三天,來自全國各地的飽含愛心的救災物資開始源源不斷地進入成都。由于捐贈源頭多、物資數量巨大、物流信息不對稱、需求情況不確定、管理人員不穩定、專業設備缺乏、到達時間隨機、車輛和倉庫信息少、災區道路不暢等原因,使得救災物資的接收、儲存、配送、使用等環節出現了一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西南交通大學首先應四川省紅十字會的要求對紅十字會系統的救災物資進行信息管理,隨后又應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醫用物資供需組的要求對救災醫用物資進行信息管理。
學校首先組成了由物流專家牽頭的以物流專業和學科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為主的志愿者隊伍,用極短的時間調查了救災物流的問題,梳理和調整了物資管理流程,開發了救災物資管理的信息平臺。確定了救災物資接收入庫配送的信息報送方式、設立了信息管理中心,共派出了機場車站倉庫報送員和信息管理員300多人次,實行24小時連續值班制度一個多月,現堅持8小時值班,取得了顯著效果,有力地支持了抗震救災的工作,在管理范圍內保證了各種物資及時準確地送到災區。
根據5·12汶川大地震的救災物資管理的實際情況,在盡可能優化管理方法、優化作業流程的基礎上,組織了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冒著劇烈的余震用了一個通宵開發出一個單機版的管理框架平臺,在投入應用后又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進行了細化,特別是與流程的改造和管理辦法的完善、信息報送方法的完善等相配合的一些深化工作,使得應急物流管理信息平臺趨于成熟。
在實際應用中,這套系統為抗震救災的物資管理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是在四川省紅十字會系統和省衛生廳系統構建了有效的、有針對的物資接受發送管理系統,基本保證了物資調撥的合理性,有力地支持了災區的救援活動,為拯救災區受災人員的生命提供了保障;二是規范了四川省紅十字會系統和省衛生廳系統的各類救災物資的接收、入庫、保管、調撥、運送、簽收、統計等工作程序,從制度與技術上杜絕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三是建立了底層數據庫,方便分類查詢,保證了捐贈人和受贈人的權益,以及事后的評估需要。
由四川省發改委、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西南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由四川省物流協會和西南交通大學物流學院承辦的 “應急物流論壇”定于8月下旬在成都舉辦,這表明全社會開始對應急物流給予重視。
應該說應急條件下的物流管理(即應急物流)在災害救援、災后重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學、高效的應急物流是人類文明、社會進步、國家強大與民族博愛的表現。然而應急物流體系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任務,涉及到應急反應體制問題、物流基礎設施的配置和組織管理問題、物流信息技術與標準問題、運輸工具的使用管理問題、志愿者的物流操作培訓問題、應急物流管理的優化技術問題、物流管理信息平臺的構建問題等。但是,有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日益強盛的綜合國力作支撐,中國完全有能力構建起科學先進的應急機制和應急物流體系。
目前,一些自然災害發生多、經濟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在應急物流體系建設中有不少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東西。如: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的應急管理環 (DISASTEROPERATIONSCYCLE)中設立的后勤組織 (LOGISTICSORGANI-ZATION)和移動協調 (MovementCoordination)機制;日本的災害緊急物資協議和災害時各種運輸、倉庫、物資的模擬演練,以及地區的災害物資保障手冊;中國臺灣地區的事故現場指揮體系 (ICS)中的后勤保障方法等。從中可以看到,這些先進的做法一般都包括了:科學高效的應急反應機制和物流保障體系,完善的物流組織 (從采購到接收、庫存、調撥、使用等)機制,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管理平臺,事前的培訓、模擬、演練制度, 家喻戶曉的各種救援和物資保障手冊等。有政府的高度重視、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專家學者的研究開發、行業組織的大力推進、物流企業的積極參與,中國的應急物流一定會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