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糧食倉儲工作職能轉變
2008-8-20 7:2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廣大農民朋友不再為吃穿發愁。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徹底打破了糧食系統多年來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糧食部門的職能、職責發生了質的變化,那種靠政策、靠指標過日子、獨家經營的光景已經成為了歷史,糧食工作全面融入了市場經濟渠道,市場決定了企業的生存和命運。糧食倉儲工作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給倉儲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糧食倉儲工作路在何方?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定位,以激發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提高企業的效益,筆者將進行如下分析、探討。
一、糧食倉儲工作現狀
1、糧食收購困難。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和糧經產業結構的調整,造成了耕地面積減少,糧食總產量下降。以XX縣為例2002~2005年耕地面積減少2254公頃,播種面積減少2275公頃,糧食總產量下降11429噸。二是農村經濟條件的改善、勞動力的缺乏、交通條件的不便,造成了農民對糧食銷售的被動。三是收購資金困難。雖然各級政府三令五申要求農發行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扶持,敞開收購農民余糧,但銀行系統為了降低風險,放貸十分困難。即便個別企業通過職工集資等辦法收一點糧食,也由于資金有限,難以形成規模和優勢。四是方式不靈活,工作不主動,坐等上門的傳統收購方式,導致了經營形式單調,觀念陳舊,難以打開收購局面。五是連續幾年的洪災、旱災,造成農民惜售。六是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藏糧于民的習慣,農民喜歡自己保管糧食,減少糧食短缺的風險。
2、糧食庫存降低。糧食企業在進行體制改革和解除職工與企業勞動用工關系過程中,絕大部分資金都是變賣企業商品庫存糧食和部分經營資產取得的,加之糧食收購困難,因此企業糧食存量大幅下降。以XX縣為例2002年底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糧食庫存為120994噸,2005年庫存僅為27330噸,下降比例達77.4%,且尚存部分主要是中央、地方儲備糧和托市收購糧食,儲存在一些條件好、交通方便、技術雄厚的國、省糧食儲備庫和極個別糧站,大部分基層糧站無糧無錢,生存困難,舉步維艱。
3、倉儲科技含量不高。糧食收購難度大,庫存大幅度下降,決定了企業效益差,經費不足,低溫儲糧、機械通風、微機測溫等先進、科學的儲糧技術無法得到充分應用,只能做到糧食不霉、不爛、不生蟲。以XX縣為例2002年科學儲糧比例達到85%以上,2005年實際僅為30%左右。
二、倉儲工作職能應向六個方面轉變
1、建立以國、省糧食儲備庫為主體的糧食購銷聯合體。結合國有糧食企業體制改革和本地的實際,采取“三個一批”的改革模式,保留一批條件好、交通方便、力量雄厚的國、省糧食儲備庫,作為國有獨資企業;改組一批條件相對較好、交通較方便的糧食收儲企業,作為國有控股企業;撤并、出售一批條件差、交通不便的死角糧食企業(糧管所、儲糧點)。國、省糧庫可以與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建立委托收購、代收代儲或直接的購銷關系;也可以采取租賃庫點、臨時支點的方式收購;還可以與糧食商販、糧食經紀人、糧油食品加工廠、飼料廠等建立購銷關系,形成以國、省庫為主體的多渠道、多行業、多元化的糧食購銷網絡鏈。
2、建立以國、省糧食儲備庫為代表的科學儲糧技術基地。國家、省糧食儲備庫是社會糧食的儲存地、集散地,要利用先進的倉儲條件、設備和技術優勢,配以先進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充分運用科學儲糧技術,積極采用低溫儲糧、氣調儲糧、生物儲糧、機械通風儲糧和環流熏蒸、電子測溫、電子測濕、電子測蟲等先進的儲糧、防治和檢測技術,建立先進的、規范的、科學的管理模式,達到管理現代化、制度科學化、行為規范化、技術標準化,最大限度地保持糧食在儲存期間的品質,延緩糧食劣變速度,實現糧食的綠色環保管理。
3、建立以縣糧油質量監督檢驗站為中心的糧食檢測網絡。縣糧油質檢站是縣域糧食質量檢測監督管理中心,不僅承擔著糧食收獲質量調查、品質測報的扦樣、送樣,而且擔負著糧食行業原糧衛生監督、質量管理、技術指導職責。各糧食購銷、加工企業應建立以物理、化學檢驗為主的糧油檢驗室,開展常規糧油質量檢驗,對衛生質量和品質分析可以委托縣糧油質檢站進行檢驗;對個體糧食經營者以感官鑒定為主,必要時可以委托縣糧油質檢站進行檢驗,這樣既節省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資金投入,又形成了完整的糧油質量檢測體系。同時縣糧油質量監督檢驗站要加強自身建設,添置相應的檢驗設備,提高檢驗人員的素質,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質量和計量認證,承擔糧食質量監督檢測的職責,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會發布糧油質量信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確保社會糧油質量和糧油食品安全,讓消費者食用放心糧油,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
4、建立以國、省糧食儲備庫為載體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要根據宏觀調控和發展現代糧食物流的需要,制定好規劃方案,作好項目的實施起步或準備工作,探索建立糧食現代物流園區規劃、工程建設、經營管理等機制,推動糧食物流體系建設向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要根據當地交通條件、地理位置、民俗習慣的實際,充分利用鐵路、公路、航空、水路等交通要塞和國、省糧食儲備庫的倉庫、場地、設備,開展糧油倉儲、運輸、批發、配送、檢測、加工等六位一體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建設。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大現有的糧油連鎖店、糧油便民店的規模,廣泛開展放心糧油進社區、進農村活動,擴大經營品種和范圍,把業務延伸到基層、農村、農戶,把農民急需的“三農”(農資、農機;農技)物資配送到家庭、田間,更好的服務農村、服務群眾,做強做活企業。
5、建立以四緩糧食儲備為保障的糧食安全體系。要大力協助農村進行農業產業化調整,建立一批優質糧油基地,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擴大訂單種植面積,切實履行收購合同,掌握優質糧源,建立中央、省、市、縣四級糧食儲備體系,完善糧食安全預警機制,確保關鍵時候‘拿得出、調得動、質量好、用得上”,為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奠定基礎,為全面落實(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實現依法管糧,依法治糧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證。
6、建立以發揮優勢、企業增效為目的的經營型、便民型、效益型糧庫。糧食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地理、倉儲、技術、誠信優勢,積極開展經營型、便民型、效益型糧庫建設,不斷發展壯大企業。一是將地處城市規劃區的國有糧食倉庫、附屬設施在保證容量不變、面積不少的情況下通過易地置換建設的方式,改善倉儲環境和條件,讓國有資產增值。也可以通過招商引資、職工集資或銀行貸款等形式進行資產改造、改建,增加經營設施,擴大經營場地,增加就業渠道,提高企業效益。二是對空閑的倉庫、場地、倉儲設施及附屬建筑可以采取合資辦廠(企業)或對外租賃等形式盤活資產,對現有的檢測設備可以實行對外技術服務。三是按照《2007年全省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實施意見》的要求,認真探索建立“農戶科學儲糧工程”的資金支持機制、科技保障機制、技術服務機制、效果評價機制,充分利用糧油倉儲、防治技術,幫助農戶搞好“小糧倉”建設。開展以村為單位的業務技術培訓,傳授保防知識,組建農村糧食保管、害蟲防治小分隊,為農戶提供安全高效的殺蟲藥劑,編發安全儲糧手冊,適時進行指導、服務、監督,確保人畜安全、糧食安全,減少農村儲糧損失,增加“無形糧田”。四是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開設“糧食銀行”,積極開展“四代一換”(代購、代銷、代儲、代加工,品種兌換)、以物易物等多種經營形式,滿足不同層次的群眾需要,達到方便群眾和企業增效的雙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