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產業鏈:中小企業路在何方
2008-9-18 0:2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李國學
中小企業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20世紀以來,中小企業在世界各國的企業中都占有數量上的絕對多數,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部分。一個國家的經濟穩定持續增長離不開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在穩定經濟、吸納就業、出口創匯和提供社會服務等方面,中小企業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與美國、歐盟、日本等世界先進經濟體相比,相距甚遠。目前,在全球經濟放緩、人民幣升值、信貸緊縮以及生產和運輸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的中小企業遭遇了一股“寒流”。在這股“寒流”中,全球產業鏈斷裂,部分中小企業出口下降或停滯。基于此,本期《世界》版推出“聚焦全球中小企業”專題報道,從全球產業鏈的視角觀察我國中小企業所處的困境,以期為處在迷惘中的中國中小企業探索出一條生存之路。——編者
在全球經濟放緩、人民幣升值、信貸緊縮以及生產和運輸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下,中國的中小企業陷入“寒冬”。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民營企業老板因經營不善而主動“失蹤”,還有一些昔日發展良好的企業也申請破產。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倒閉,其中紡織業中小企業倒閉數目超過1萬家,約有2000萬工人被解聘,另有三分之二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
那么,中國的中小企業為什么如此弱不禁風呢?
在全球生產網絡中,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牢牢控制了全球生產鏈……
隨著信息技術在生產中日益廣泛地應用,生產過程的可分性大大增強,勞動分工從產業間分工擴展到了產業內、產品內甚至工序內分工,形成了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全球生產網絡。從整個生產網絡來看,一個企業可能只從事生產鏈條中的某一環節或工序的生產。在這種情況下,生產的含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加工制造,而被看作一個廣義的增值過程,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加工制造、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等環節。
在全球生產網絡中,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牢牢控制了全球生產鏈。全球生產網絡主要由領導廠商、高層級供應商和低層級供應商組成。領導廠商控制了核心技術和戰略性營銷活動;高層級供應商一般擁有自主性技術或知識產權,有的還建立了小型生產網絡,它們一般從事諸如研發設計、品牌銷售等高附加值環節的生產,憑借地位優勢獲得了品牌租金、關系租金和組織租金等;低層級供應商則處于從屬地位,其優勢主要在于生產靈活、成本低廉和交貨及時,它們大多從事諸如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環節的生產,而且企業數目較多,替代性較強,討價還價能力較低,在大部分情況下只獲得了較小份額的收益。
20世紀90年代前后,我國采取了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在低利率、低匯率、低要素價格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地區中小企業積極融入到了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全球生產網絡中,但是它們大多是充當了低層級供應商,承接了從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轉移過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加工環節的生產,只是掙得了一點加工費而已。以芭比娃娃為例,產品設計和質檢主要由領導廠商完成,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零售等主要由高級供應商完成,中國工廠進行“來料加工”或“來樣加工”。在每件產品的收益分配中,中國企業從售價10美元的芭比娃娃中僅掙得了1美元,而其他環節卻獲得了9美元的收益。不但像芭比娃娃這樣的產品加工制造環節利潤低,而且那些被歸類為復雜度相對高、增長較快的行業,如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國內附加值的比例特別低,大約只有10%-25%。
生產成本高漲加重了企業負擔,部分中小企業主動脫離全球生產鏈而破產……
屋漏偏逢連夜雨。2000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世界金屬價格指數從2003年的60.7一路飚升至2008年第一季度的190.1。排除匯率變動和物價上漲等因素,2000年以來全球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翻了5倍以上,而且與2002年上半年相比,本輪鐵礦石海運運費的最高點也翻了差不多8至13倍。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一成,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5.4%,達到1996年以來的最高漲幅,其中燃料動力類、黑色金屬材料類、有色金屬類和化工原料類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0.1%、26.9%、2.5%和9%。昔日勞動力成本優勢也漸漸喪失。以廣東省為例,在過去的兩年里勞動力成本上升了30%—50%。
一方面加工制造環節利潤微薄,另一方面生產成本卻不斷上漲,部分中小企業主動脫離了全球生產鏈,紛紛破產和倒閉。更加不幸的是,近年來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和土地價格上漲,廉價土地和勞動力的優勢逐漸消失,部分外資企業撤離中國,直接導致了當地生產鏈條斷裂,與此相關的中小企業被迫關門停產。
短期內生存是關鍵,中期內盈利是關鍵,長期內升級是關鍵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企業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們痛定思痛,在技術模仿和創新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成功地實現了產業升級,創造了日本制造業的輝煌。日本的經驗表明,依靠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實現從“貿易立國”到“科技立國”的轉變,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解困的重要途徑。中小企業要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在與領導廠商和高級廠商的互動中加快技術進步,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在全球生產網絡中所處的地位。
在短期內,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并購或重組成立較大規模的企業集團,以提高它們的議價能力,或者沿全球生產鏈向現代服務業環節延伸。對于那些仍然存活的加工型中小企業,可以采取并購或重組的方式,加速零散資本集中,成立分工明確、規模較大的生產集團,在全球生產網絡內獲得一定程度的壟斷優勢,由一般的供應商晉升至高級供應商,提高它們在國際市場上的議價能力。
在中期內,中小企業的盈利是關鍵。利潤等于總收入減去總成本,因此,提高銷售價格和降低生產成本是實現盈利的兩個主要途徑。能源和資源價格上漲以及工資水平的提高使中國的中小企業面臨著成本不斷攀升的壓力,而像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卻不足中國的一半,許多外資企業已把目光轉向這些國家,一些港商、臺商也已開始在東南亞投資建廠。為了保持與全球生產鏈的聯系,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我國可以鼓勵部分有實力的中小企業追隨領導廠商或高層級供應商到當地投資建廠。
在長期內,中小企業應加快技術進步或努力培育自己的品牌。一般說來,資金、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大多屬于“生產者驅動”型生產網絡,核心技術是其關鍵要素;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則是“購買者驅動”型生產網絡,品牌和銷售渠道是其關鍵要素。中小企業要從最初的原始設備制造商升級到原始設計制造商或原始品牌制造商,就必須努力培育自己的品牌或實現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