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通速度慢、產品損失嚴重、附加值低等成為我國農產品流通中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提升農產品批發市場功能,是解決我國農產品流通問題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物流業的興起,為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配送業務的優勢,第二部分分析了制約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配送業務的因素,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配送的建議性的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農產品批發市場,配送,冷鏈物流
“我國每年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流通環節上的損失率高達25%到30%,其中,在運送路上腐爛的果蔬每年就有3.7萬噸,可供養2億人一年的生活……而發達國家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內。”這是2005年7月30日,在鄭州召開的中國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戰略研究開題研討會透露出這些驚人的數字。如何加快農產品流通、降低農產品流通損失、提升農產品價值一直是我國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我國在80年代中期便開始著手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經過近20年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逐步成為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的中心,在農產品流通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物流業在我國的蓬勃興起與發展,開展農產品物流配送業務,為發展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解決農產品流通中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機遇。
一、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配送業務的優勢
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農產品配送業務有著其它業態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產品優勢
農產品批發市場充足的貨源優勢是其它業態所不能比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除了集有當地的產品外,還通過南北調劑、進口國外產品以滿足居民的需求,有些蔬菜、水果達到了常年供應,比如:西紅柿、黃瓜、香蕉、桔子、哈蜜瓜等,較好的解決了農產品分散生產與集中消費、季節生產與全年消費的矛盾。而且經過長時間的合作,市場中的部分批發戶和生產基地必然會形成一種較為密切、相互信任的關系,保障了貨源的穩定。充足、穩定的貨源供應為農產品配送業務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地域優勢
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建設過程中,往往選擇交通便利、商品流量大、產銷旺盛的城市或地區設立批發網點。例如河北省石家莊橋西蔬菜中心批發市場是河北省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該市場位于石家莊市開泰街85號,西二環北路西側,北鄰和平西路,東簡良村東,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市場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8萬平方米,設有鐵路專用線,輻射全國二十九個省、市、自治區的800多個生產基地,保障著省會以及周邊省市的農副產品供應。這就為發展農產品配送業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交通便利條件。
(三)信息網絡優勢
信息網絡是配送中心的中樞神經,是信息傳遞的媒介。農產品配送中心的業務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1 以農產品配送為中心的農產品流通
通過圖1所示,我們可以看出,信息系統的建設對于開展配送業務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必不可少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需要和客戶進行信息溝通,了解客戶的需求,保證及時、準確地把產品送到客戶所指定的地點;批發市場要根據客戶要求及現有庫存 備貨,各部門之間要有信息的溝通;專門負責收購產品的部門要充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庫存及客戶需求情況進行農產品采購,同時把需求情況傳達給農戶,使其調整生產。 通過農產品配送中心的中介職能,客戶的需求反映到農戶那里,使農戶生產客戶所需產品,同時收購點把產品價格、收購情況及時傳遞給配送中心,以使配送業務順利開展。
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建有比較完善的網絡系統,通過信息網絡迅速獲取國內外農產品信息。比如石家莊橋西市場建有信息中心通過互聯網與全國主要的批發市場建有信息聯系,可以及時獲取國內外農產品的價格、供求信息。在此基礎上,加大和改善市場中信息網絡的建設,滿足農產品配送的信息要求。
(四)設施設備優勢 www.lwwzx.com 論文網
為完成農產品批發職能,批發市場必然擁有大面積的土地,建設大量的倉庫,并且配備相當數量的汽車及其它倉儲、運輸、裝卸、搬運等機械設備。同時為了方便結算,市場中建有旅館、銀行等服務設施。市場能夠根據客戶需要,提供代提貨、代存儲、代運輸、代辦貨款結算及分選、裝箱、加工等服務。這些為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配送業務提供了所需的設施設備等服務條件。
(五)專業優勢
長期的批發業務,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豐富的采購、存儲、運輸管理經驗的專業隊伍。從現代經濟理論、物流管理和信息技術等方面加以再培訓,這支隊伍將會成為物流配送開展的骨干力量。
基于以上優勢,農產品批發市場在發展農產品配送業務,比其它業態更易于開拓市場,從而帶動農產品流通速度的加快。
二、現階段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配送業務的制約因素分析
雖然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配送業務有著其它業態無可比擬的優勢,然而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現存的諸多問題制約著配送業務的開展。
(一)市場制冷設施設備建設落后
配送業務是根據用戶的要求,對農產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業務,并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農產品具有保鮮期短、易腐易爛的特性,尤其是農副產品,對溫度的要求更高。而目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中的農產品多以常溫物流或自然形態物流形式為主,缺乏冷凍冷藏設備和技術。比如石家莊橋西批發市場中除了為香蕉設有冷庫外,其它農副產品均沒有冷庫進行庫存,而且運輸車輛均沒有制冷設備,農產品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為主。如前所述,由于缺乏制冷設施設備,我國農產品的損失率高、保鮮程度差、很難達到顧客要求。制冷設施缺乏成為制約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配送業務的重要因素。
(二)市場中農產品等級標準缺乏
農產品配送業務改變了傳統的顧客親自到市場通過挑選、比較、談判等購買商品的銷售模式,而是市場根據客戶的需求把產品送到客戶指定的地點。市場根據顧客需要進行收購、加工、包裝及運輸等活動,這就需要確立嚴格的產品等級標準。一方面避免出現質高價低、質低價高、或同一標準產品不同價格、供需方糾紛情況的出現;另一方方面,實現產品的標準化收購、標準化加工、標準化運輸、標準化配送等活動,使配送業務達到高效率、高質量的服務水平,增強其業務能力。
而我國進入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的大部分農產品大多混等散裝,產品價格是雙方經過談判形成,致使很多投機行為產生,比如以壞充好、以次充優等。缺乏等級標準、質量標準,成為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配送業務開展的制約因素。
(三)農產品質量問題嚴重
開展配送業務,首先要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尤其現在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過多、使用各種催熟劑、化學劑等現象頻繁曝光,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更為關注。配送業務,不是一錘買賣,保證產品質量是維系客戶長期合作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普遍存在體系不健全、技術人員不足、檢測手段薄弱和投入不足等問題。比如有些市場中,檢驗檢測設備缺乏,對進市的產品進行粗略的檢驗,甚至只要交了入市費就會免檢,致使有質量問題的農產品流入市場,危害消費者健康。
(四)市場經營主體的組織化程度低
農產品批發市場中,經營戶大部分是個體戶,以家庭為單位在市場中租攤設點,進行農產品的買賣。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市場雖然營銷隊伍人數龐大,但基本上是自發松散無序狀態,規模較大的農產品流通企業發育不足,開拓市場和應對風險的能力有限,難以對農產品流通起到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批發市場沒有建立入市資格注冊制度,對市場經營主體的管理和培育相對滯后,只要交攤位費,隨來隨走。
這種以個體為主體的經營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一是規模小,形不成規模;二是獲取信息渠道不暢。由于經營者經營規模小,談判能力低;信息來源不足,對市場的發展不能做出正確的預測,因此始終沒能進入到配送這一領域。
(二)加強農產品分類分級
農產品分類分級的好處大體有兩條:一是便于交易,使買賣雙方對于產品能夠一目了然,心中有數,也能實現優質優價;二是根據市場需求來細分產品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農產品質量具有雙重性。一方面,由于生產的生物特性,農產品質量千差萬別,它們的味道、色澤、鮮嫩、大小、形狀和濕度等性質構成了從高級到低級不同的農產品質量,稱之為垂直質量差異(veritical quality differences)。另一方面,在現實中質量又體現了消費者的主觀偏好,比如,感官質量不同的產品(例如白皮雞蛋和紅皮雞蛋),對不同的消費者同樣具有吸引力,稱之為水平產品差異(korizontal quality differences)。這種質量是由消費者偏好決定的。制定質量標準的目的是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不同質量產品的需要,而不是保證高質量產品的市場銷售。消費者的需求應該成為農產品分級分類的主要依據。比如對西紅柿的分級分類。有的消費者喜歡紅一些成熟一些的西紅柿,而有的消費者喜歡顏色不太紅,甚至發青的西紅柿。因此,我們對西紅柿的分級分類主要依據西紅柿的不同顏色來進行。
推動農產品的分級分類需要有政府作為指導,但最終必須轉化為經營者的自覺行動,這就既要符合經營者的利益,也要以現實的市場需求為基礎,更是開展農產品配送業務的基礎。
(三)加強農產品安全檢驗
農產品質量是配送業務不斷擴大的關鍵因素。強化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建設。各農產品批發市場要切實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全面開展農產品市場質量安全準入工作,各農業部定點市場和省級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要帶頭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有條件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要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站,配備使用各類檢測儀器特別是快速檢測儀,配備專門經過上崗培訓的檢測人員。逐步建立嚴格規范的檢驗制度,建立檢驗臺帳和檢驗檔案,開展質量追溯。各農產品批發市場要在全面實行快速檢測的基礎上,開辟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專門交易區,建立優質推介制度,提高產品檔次,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
(四)在市場當中選擇一批有實力、講信譽的經營者作為商品特約供應商
由于我國批發市場中以個體戶經營為主,規模較小。為了保證產品供應,在市場中選擇一批有實力、信譽較好的經營者作為特約供應商。所有特約供應商均向組織者簽署承諾書,以確保貨品質量正宗合格,消費者如果對產品質量有投訴可以負責退換。在價格上,均以不高于市場批發行情出售。配送服務是該農產品物流配送的關鍵環節,為此,一定要確保送貨的時間。如果出現供應商以次充好,哄抬物價,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市場管理者應給其處罰。
綜上所述,農產品配送中心絕不能等同于農產品批發站,也不是傳統的運輸、倉儲企業,更不是超市、飯店等企業的倉庫。靠優質服務占領市場,靠先進的管理、技術取得效益才是真正的配送中心經營觀。農產品批發市場要不斷擴大配送市場、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最終建設專業化、社會化的農產品配送中心,從而帶動我國農產品流通速度的加快。
參考文獻
1.著作文獻
[1]徐柏園:《農產品批發市場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第95-105頁
[2]劉東明:《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流通》.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第121-127頁
[3]王之泰:《 構筑中國的物流平臺》.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第86-95頁
2.期刊文獻
[1] 李大勝, 張光輝:《農產品拍賣市場的若干技術經濟問題探討》.《農業技術經濟》.2004年第一期第31-35頁
[2]杜紅梅:《應對WTO與我國農產品流通的組織化》.《中國農業現代研究》.2003年第五期第5-7頁
3.網絡文獻
[1]《論農產品批發市場組織形態的演進與交易方式的更新》.陜西智能農業網.2004年4月2日
[2]孫 劍、 李崇光:《美國和日本主要農產品銷售渠道比較》.上海農業網.2003年7月
[3]戴豫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下的農產品物流》.農博網.2006年7月
商麗景、賈潤峰 (保定金融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