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吉林省商務工作要點
2009-2-1 17: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全省商務工作的發展目標:把實現商務事業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突出促內需,保增長,優結構,提高商務工作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外貿進出口必保目標為增長13%,實現150.8億美元,奮斗目標為增長18.8%,實現158.5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實現2907億元;對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增長10%,實現5.1億美元。
一、努力搭建消費網絡和平臺,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1、引導和擴大社會消費。及時發布市場供求信息,引導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搭建消費平臺,促進電子通信、教育培訓、家政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閑旅游等消費需求。在“五一”、“十一”等節假日期間,組織零售和服務企業開展“購物嘉年華”、“佳節購物周”等大型促銷活動。大力推動銀行卡消費、信用消費,為居民購物消費提供便利。開展“名品進名店”、“品牌產品下鄉”等活動,積極推動我省地產名優產品生產和銷售。配合安居工程建設,擴大和帶動家具、家電、家紡、家飾等消費。落實國家促進汽車消費政策,倡導新舊汽車置換業務。鼓勵生產和零售企業開展“收舊售新”、“以舊換新”業務,規范舊貨市場和舊貨交易,加快不同收入群體聯動消費,促進城鄉消費升級換代。
2、完善農村雙向流通網絡。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擴大規范化連鎖農家店總量突破12000家。推進“萬村千鄉”與藥品、郵政、電信、文化用品、生產資料等網絡結合,提高農家店的綜合服務功能。結合國家“雙百市場工程”實施,做大做強我省農產品(13.68,-0.13,-0.94%,吧)批發市場和吉林特色農產品流通加工企業。積極推動“農超對接”,支持大型連鎖超市、流通企業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銜接,建立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繼續實施我省“雙建市場工程”,加快省內市場體系建設,發展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扶持菜市場和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升級。
3、做好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推動縣以下家電銷售網絡建設, 對農民購買彩電、冰箱(冰柜)、洗衣機和手機四大類家電產品,由中央和省財政給予13%的資金補貼,構筑農村便捷、順暢的家電產品銷售與售后服務體系。加強對銷售流通企業的監督管理,做好市場混亂處理、貨源斷檔處理等應急預案,嚴禁出現假冒偽劣產品和坑農害農現象。對家電下鄉情況進行及時跟蹤了解,對政策實施效果進行全面系統評價,及時解決家電下鄉過程中存在的阻力因素,推動農村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規模擴大。
4、加快城市便民服務業發展。組織落實地級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繼續推進縣級城市商業網點規劃。深入推進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引導購物、餐飲、服務類連鎖企業進入社區。倡導餐飲企業開辦早餐服務,推進早餐經營規模化、規范化。加大吉菜開發力度,推動吉菜產業化發展。推動特色商業街建設,扶持“老字號”的創新發展。加強部門規章和行業標準建設,促進餐飲、洗浴、洗染、攝影等居民服務業規范發展。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開展零售業全面節能行動,繼續推行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
5、積極培育流通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企業跨區域并購重組,鼓勵企業創立自主品牌,支持企業擴大銷售和物流網絡,盡快形成若干家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和集團。鼓勵企業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形成集中采購、快速配貨的經營優勢,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銷售價格。加大對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實行商業企業與工業用電、用水同價政策,鼓勵商貿企業讓利于消費者,促進城鄉居民消費。
6、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和調控。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充實樣本企業數量,擴大運行監測范圍,盡快形成省、市、縣三級高效運轉的市場監測網絡。做好重要商品儲備管理,完善商品儲備制度,增強市場調控能力,保證重大節日和重大活動期間的市場供應。加強全省應急商品調運體系建設,完善全省應急商品調運聯系網絡,保障應急狀態下糧食、食糖、肉類、蔬菜、食用油等重要商品的市場供應和調運。
二、擴大總量與優化結構并舉,保持對外貿易平穩較快發展
7、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組織企業參加東博會、廣交會、高交會、南博會等重要國內展會,推動企業參加歐洲、美國、東盟、韓國、日本等重要國際展會。保證傳統市場穩定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開拓南亞、中東、南美、東歐等新興市場,鼓勵企業到新興市場參展辦展,進行商標注冊和質量認證。針對重點品種或產品,組織經貿團組到重點國家和地區尋找商機,為企業搭建新的經貿平臺,拓寬企業出口渠道,擴大企業出口規模。對中小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協調解決企業在市場開拓方面的問題。
8、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繼續大力實施科技興貿戰略,重點支持醫藥、高新技術和機電產品出口,擴大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積極培育自主品牌出口,對出口品牌實行動態管理,不斷提升我省出口品牌整體發展水平。努力提升農產品出口質量,鼓勵農產品出口企業建立質量可追溯體系。抓住國家引導東部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有利機遇,積極引進機電產品加工、日用消費品生產等優質項目落戶我省,進一步延長加工貿易產業鏈條,促進其盡快形成新的出口增長點。
9、建立階梯式出口基地。大力建設國家級出口基地,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里出臺的相關政策,加快長春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長春和通化科技興貿基地等國家級創新基地建設,完善出口基地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健全基地出口服務體系,搭建面向國際市場的信息網絡平臺。規劃建設省級出口基地,選擇優勢產業集中區域,建立15個省級外貿出口基地,吸引一批具備較強出口能力的民營企業、省外大企業進入基地,形成基地的骨干出口企業集群。鼓勵市州、縣(市)建立特色出口基地,支持各地整合科技、教育、生產、營銷、信息等各類資源,建立符合本地產業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出口基地。
10、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構建服務貿易促進平臺,規劃服務貿易優勢產業,制定服務貿易支持政策,實現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調發展。積極發展技術轉讓、信息網絡服務、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等新興領域的服務出口,支持文化、教育、信息、物流、會計、咨詢、法律等現代服務業出口。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推廣機構聯系,積極鼓勵中小型服務企業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推動我省服務貿易實現突破性發展。
11、抓好對俄朝邊境貿易。繼續組織對俄系列經貿活動,促進對俄出口快速增長。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引導企業采取有力措施,擴大對朝貿易規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壯大邊貿主體,組織企業參加圣彼得堡、莫斯科、平壤等國際展,拓展企業貿易渠道。加強與俄、朝邊境聯檢部門建立順暢的協調機制,為我省企業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
12、積極擴大進口規模。充分用好進口貼息資金和優惠政策,支持節能環保設備、重要儲備物資及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鼓勵企業在我省汽車、化工、農產品加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擴大關鍵設備進口,提升我省傳統支柱產業競爭力。將技術進口和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結合起來,鼓勵企業擴大先進技術進口,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研發能力。
三、以國際市場開拓為核心,加快“走出去”發展步伐
13、做好境外投資的引導和服務。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在融資、保函、稅收等政策支持及信息傳遞方面加大服務和指導力度。支持企業“走出去”投資辦廠、建立境外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鼓勵企業開展對外并購,獲取境外知名品牌和先進技術。支持省內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走出去”開展國際教育、科技合作和勘測設計。鼓勵餐飲、中介、旅游等中小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帶動我省服務業走出去。
14、加大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力度。鼓勵企業創新投資方式,以股權投資和跨國并購等方式獲取境外林權和礦權,提高“走出去”發展層次。重點推動俄羅斯大型林業合作項目和朝鮮鐵、煤、銅等礦產開發項目。引導通鋼集團、昊融集團等企業進一步開發澳大利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境外資源。支持弘源集團、吉恩鎳業(14.24,-0.32,-2.20%,吧)等企業投資加拿大石油和鎳礦資源。
15、大力開展對外工程承包。積極幫助企業申報援外資質,支持中油化建(7.81,0.71,10.00%,吧)、吉林送變電、中鐵十三局等大型專業工程骨干企業承攬境外交通、石化、電力、礦山等高附加值的基礎設施項目。支持工程承包企業與金融企業聯合探索“以工程換資源”,推動對外承包工程方式多元化。鼓勵企業開拓俄羅斯、中東、中亞等新興市場,增強工程帶動成套設備與大型裝備出口的能力。
16、積極推動境外農業開發。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采取興辦農場和示范園區、承包或租賃農場、技術入股等形式,開展境外農業綜合開發,帶動農副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走出去”,實現農村富余生產力的轉移。推動富華集團菲律賓50萬公頃農業種植開發項目、省農業對外公司俄羅斯3000公頃農業示范園區項目、吉林省光大實業集團在老撾開展的農林產品加工項目,吉林農大和吉糧集團在贊比亞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經援項目。
17、繼續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做好中韓雇傭制勞務合作組織實施工作,在穩定日、韓、新傳統市場同時,積極開拓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東歐等新興市場,力爭培育3-5家年新派勞務2000人以上的對外勞務合作企業。注重優化外派勞務人員素質結構,擴大海員、醫護、IT等高層次勞務輸出。加強外派勞務基地建設,規范外派經營秩序,維護勞務人員合法權益。
四、努力推動會展服務業發展,精心籌辦第五屆東博會
18、加強對會展業的引導服務。制定全省會展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出臺扶持會展業發展的鼓勵政策,建立會展業重大問題協調處理機制。承辦政府主辦的重大展會,組織省內企業參加國際、國內重要展會。整合優化全省會展資源,指導和扶持品牌展會發展,繼續創辦新的符合我省產業發展方向的專業展會。扶持在我省舉辦的、新引進的大型會展項目。支持會展業宣傳推廣、大力培養會展人才,規范全省會展業發展秩序。
19、加大會展業主體培育力度。通過資源整合、外引內培等方式,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會展集團公司,提高企業招展、組展和辦展能力。鼓勵各部門、各行業依托產業基礎和網絡優勢,投資或組建新的會展經營企業。大力發展會展中介服務公司,為會議和展覽提供招商招展、設計策劃、組織聯絡、廣告宣傳等各類服務。加強對會展主辦者、場館服務質量以及展覽公司資質進行動態評估和認證,不斷提高會展企業的發展水平。
20、全力籌辦好第五屆東博會。做好國際招商招展工作,按照省政府確定的工作目標,根據責任分工,做好招商招展工作。做好展會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加強展會總體協調和策劃,按照國際標準進行布展設計;積極協調海關、邊防、檢驗檢疫等部門,做好博覽會展品通關和運輸管理工作,為境外參展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做好重點活動的組織籌備,配合博覽會秘書處做好開幕式、東北亞經貿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承辦好商務周(日)活動和其他國際經貿會議。
五、加強服務和引導,保障全省各項商務工作順利開展
21、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完善流通網絡市場信息系統,加快“放心肉”、“放心酒”、“放心菜”監管體系建設。繼續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交易環境。完善典當、拍賣、租賃、直銷等行業監管機制。引導零售企業規范促銷行為。督促商業企業取消對供應商的不合理收費。繼續開展誠信宣傳月(周)活動,推進保護知識產權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22、加強口岸建設和“大通關”工作。完成長白口岸國家預檢驗收工作,做好老虎哨口岸升級為國家口岸報批工作,抓好雙目峰口岸增加過境旅游功能申報工作。實施古城里、沙坨子和臨江等口岸升級和改造,完成中朝國境橋建設維修工作。協調口岸部門開辟新的國際航線,配合有關部門抓好對外通道建設。進一步健全“大通關”工作聯絡協調機制,促進通關便利化。
23、加強為基層和企業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嚴格實施工作運行規則,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的服務管理體系。完善與基層和企業的聯系機制,主動向基層和企業通報商務政策、工作思路和業務動向。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加強同其他部門的協同配合,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努力為基層辦好事、辦實事。堅持深入企業、深入基層,認真研究解決基層和企業在工作和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4、做好政策服務。整合國家和省里已經出臺的外貿發展政策,制定促進全省外貿發展指導意見,鼓勵出口商品結構調整、國際市場開拓、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設、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企業開展出口信用保險等。研究制定擴大內需、加快“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指導企業用好用足各項支持政策,發揮政策“放大”效應,促進全省商務各項工作快速開展。
25、做好信息服務。加快全省三級商務網絡平臺建設,及時發布商務信息。大力開展網上政務和在線審批。建立海關進出口數據預警系統。積極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發展,規劃建設吉林省電子商務應用平臺。辦好“在線廣交會”,吸引更多省內企業參與,擴大企業網上出口簽約。加快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辦好“農副產品網上對接會”。
26、提高理論和政策研究能力。深入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對我省商務工作的影響,及時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結合全省商務中心工作和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基礎性和前瞻性研究。召開全省商務發展學術研討會或座談會,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擔任政策顧問,幫助提出推進全省商務改革和發展的新思路、新措施。市州、縣(市)商務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提出符合本地實際的工作思路和對策建議。
27、深入實施“人才強商”戰略。實施人才培訓“雙百千”工程,通過出國考察、與國內外高校合作培養、參與國家部委具體工作實踐等方式,加強外語、法律、涉外經貿談判、應對貿易摩擦、市場運行和經貿分析等領域的人才培養。逐步推進商務人才隊伍結構優化,拓寬干部培養渠道和途徑,推進干部交流輪崗,選派干部到地區和基層掛職鍛煉。
28、加強和諧系統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落實“一崗雙責”,加強政行風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懲防體系。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實施“陽光政務”,完善工作運行規則,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的和諧管理體系。圍繞商務工作目標責任制,發揮好各級班子的核心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抓好政治理論學習,組織好主題教育,在全系統開展“薦言獻策”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和諧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