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信息化:需求巨大 標準與平臺是關鍵
2009-6-19 21: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提起戴爾,人們很容易想到它的“零庫存”。其實“零庫存”并不意味著沒有庫存,只不過是在其他電腦廠商平均庫存為30天左右的時候,戴爾電腦的庫存已經做到只有5-6天。效率高、周轉快,就意味著成本更低。而做到“零庫存”,與高效運轉的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密切相關。
IBM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王陽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在國外,物流成本占產品成本不到10%,而在中國,這一比例高達30%。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微利時代,物流環節成本降低1個點就意味著上游企業的利潤能上升1個點,而30%是一個多么巨大的可變空間。所以推動物流產業的低成本化、規模化、現代化,將給傳統產業帶來巨大影響。而物流產業的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中國該如何加快推動物流信息化?信息技術又該如何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物流產業的需要?
對信息技術需求巨大
經濟全球化、跨國公司的快速擴張及互聯網和IT技術的發展是現代物流業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快速發展的幾個重要原因,中國物流業是在改革開放和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說:“從歷史的角度看,信息技術曾在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從現在的實際情況看,信息技術對不同階段物流業的發展有不同的作用。國外把物流信息化發展分成6個階段,我們則大致分成3個階段。第一個是基本建設階段。就是把原來的業務通過信息系統來完成,解決的是規范化和透明化的問題,這個階段的應用是比較低層次的,主要是買設備、建網絡、培訓人才。第二個是整合優化階段。這個階段主要解決流程的優化改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三個是服務創新階段,這個階段生產企業進行的是訂單生產,需要通過高效的信息系統來接受訂單、處理采購、組織生產和物流配送,沒有信息系統就不可能完成。”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經實施或部分實施信息化的物流企業僅占39%,全面實施信息化的企業僅占10%。而中國大部分物流企業的信息化仍處于第一階段,少部分處于第二階段,部分領頭羊企業如中外運、中遠集團等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第三階段。此外,還有相當多的中小物流企業基本沒有信息化。應該說物流信息化需求很大,但是目前處于沒有整合完的階段,也就是說物流業還沒有走完工業化和集約化的發展階段。這時候信息化的需求很少,一旦物流業走向集約化發展的階段,信息化需求就會慢慢地顯現出來。盡管目前還沒有一個數據對中國物流業信息化市場的總體規模作準確的估算,但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個企業信息化采購量來預測這個市場的高速成長性。
據全國最大的快遞企業之一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公共事業本部副總裁王立順對《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目前順豐擁有員工超過6萬人,順豐給4萬多的收派員配備了HHT(無線射頻手持巴槍),每一個HHT的價格在6000元-9000元之間,僅HHT的采購金額就在2億元-3億元,尚不包括他們在IT領域的其他技術采購。而這個去年營業收入為62億元的快遞企業,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是營業收入的3%。算一算,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王立順表示,未來幾年順豐的IT采購關注點將集中在識別技術、定位技術、分揀技術以及大數據量處理和交換技術。目前順豐公司一年的數據量是全國訂票系統數據量的10倍,所以如何能獲得更好的安全性是他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因為需求巨大,所以國家在出臺物流產業振興規劃中把發展物流應用技術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據戴定一介紹,物流信息化的內容包括了企業信息化、公共平臺信息化、政府監管信息化等三個層次。物流領域信息化涉及的技術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一是數據采集技術。包括了條形碼、RFID、傳感器、定位等數據采集技術,其多樣化、穩定性、兼容性、成本等是用戶關注的焦點。二是移動通信技術。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環境各種各樣,需要在移動的情況下動態識別監管。三是物流終端設備。未來物流終端將有可能向著3G手機方向發展,3G手機根據需求集成各種物流功能模塊。四是平臺技術,比如SOA、模塊化等技術都是物流業比較關注的技術。
標準與平臺是物流信息化關鍵
目前,物流資源小而散、運距長、成本高、效率低、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不暢通、物流服務水平低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眾多企業。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中國物流行業的信息化有兩大難題:一是中小企業多,由于環境的不確定性、發展的不確定性、需求的不確定性造成了物流行業信息化在中小企業難以推動。二是信息孤島的問題,物流行業要和很多行業打交道,諸如海關、民航、鐵道等等,如果條塊分割、信息不共享,物流行業的信息化就無法很好地推進。
不久前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強調:“要盡快制訂物流信息技術標準和信息資源標準,建立物流信息采集、處理和服務的交換共享機制”。把推進物流信息技術標準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戴定一認為,針對中國物流信息化中幾個關鍵難題可以采取這樣的推進方式:一是針對物流中小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信息化難以推動,國家相關部門可以政府投資的方式研制一些低成本的甚至是免費的中小企業信息系統,讓中小企業免費用,這樣的好處是統一電子單證的標準。企業一旦用這個系統,大家便都是統一的標準,規則、格式、單證、傳輸共享不會有后顧之憂,還可以促進產業的標準化,加速中國物流產業集約化的進程。而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目前正面臨著兩難的境地:如果沒有政府的推動,這些平臺的建設很難推進,但是如果這些平臺有政府背景,又因各部門的條塊與利益分割導致難以互聯互通。所以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需要一個既不改變行政管理的職責與權力,又能夠實現互聯互通共享的業務流程模式、商業模式和技術平臺。
針對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的這個難題,記者采訪了IBM大中華區軟件集團市場總監劉秋美,她認為“松耦合”的構建方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她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兩家公司在某一市場是合作伙伴,而在另一市場卻可能是競爭對手。所以底層IT基礎結構要適應這樣的靈活性和獨立性要求:原有的業務關系互不影響,在建立新型業務關系時,不會對已有的業務關系造成影響,與一個業務合作伙伴相關的更改不會對其他合作伙伴造成影響,這是“松耦合”的好處。與此同時,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IT公司意識到以免費或低價的方式去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只有中小企業發展起來,更大的信息化的需求市場才有可能形成。不久前金蝶公司和阿里巴巴都分別向市場推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免費管理信息化解決方案,也期待著更多的IT企業能夠把免費的信息化方案推廣到物流行業。
“兩化”融合互動推動物流企業升級
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中國的物流產業也未能幸免,也許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預計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投入將大幅下降。
但是有一批企業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見到記者時很興奮地說,他們公司今年的IT投入將增加100%,原因是盡管他們傳統的物流業務下降了20%—30%,但是他們卻在新的物流業務上獲得了大量的新訂單。也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上游客戶把關注力放在了核心業務上,于是物流外包成為他們新的選擇,德利得剛剛簽約了三家客戶,每一個客戶的物流外包訂單都超過1000萬元,針對這些物流需求,德利得必須要增加信息化的投入。另一個例子是來自海爾物流,今年,大量的家電產品將流向農村市場,運距長、成本高、效率低,成為面向農村市場的焦點問題,海爾物流通過信息系統和物流技術讓其物流的“點”織成“網”,通過嚴格的先進先出、條碼庫齡管理,加速產品的流速及賬單精細化管理;通過TMS信息化訂單系統,一方面提高效率及訂單響應速度,減少訂單傳遞等作業環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按單預約備貨等模式的創新,提高車輛周轉效率,實現零庫存、零停留。
能夠運用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去再造、創新出新業務模式與新商機的物流企業也對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戴定一認為,目前物流產業對信息化的需求有兩個特點:一是標準化的服務。除了高端服務器與大型網絡外,目前國內IT廠商基本從服務器、網絡到物流管理軟件都可以提供。二是定制化、專業化、細分化服務。這也是未來物流服務發展的方向,振興規劃把物流業列入十大產業中,國家是希望用現代物流服務業去改造傳統產業,所以對于想幫助物流發展的IT企業,也需要進入到汽車、鋼鐵等等行業中,做專業的鋼鐵物流、汽車物流、食品物流等解決方案。而這需要非常了解物流業的流程,目前了解各個專業物流業務流程的人才都在物流企業中,IT企業如何彌補這個短板,成為進入專業物流領域的關鍵。
物流企業的流程再造、服務創新必須與IT融合互動。惲綿認為:目前物流行業有兩類企業,一類是專為大眾提供物流服務的社會物流企業,比如快遞公司,他們的需求是快而準;而另一類是為李寧服裝、通用電器等企業服務的物流企業,由于上游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系統、業務流程的多變性,導致了為之服務的物流企業信息系統也必須實時與之更好對接,這樣的背景下,物流企業對IT企業的“依賴性”、“黏性”就更大了。所以惲綿提出了這樣的思路,讓IT企業與物流企業變成戰略伙伴的關系,利益共享,捆在一個戰車上。惲綿還希望政府出資推動物流中間件的發展,而其他軟件企業集中精力去研發現代物流業的流程再造。
因為物流企業的流程復雜、信息化的需求特殊,所以很多大型的物流企業都有自己IT部門。中遠網絡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原是中遠物流集團的信息技術部,漸漸發展起來演變成為專業的物流信息化公司,目前他們的業務當中40%來自中遠物流,60%來自外部客戶。戴定一透露,物流行業中有許多低調但能夠很好滿足物流專業化需求的IT公司正在不斷涌現。我們也希望在振興物流產業的同時,物流IT領域能出現更多鋼鐵領域的“寶信”、汽車領域的“啟明”。(來源:中國電子報 作者:李佳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