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精神”鼓舞我前進
2009-7-12 15: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海法雷奧汽車電機雨刮系統有限公司顏家平
進入21世紀,一個名詞開始被廣泛宣傳和運用,它就是 “物流”。我也就在那個時期,開始了作為一名企業物流工作者的經歷。從那時起,物流被認為是降低成本的 “第三利潤源”,是提高服務水平的利器。在市場經濟日益深化的形勢下,企業對物流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物流工作變得富有創新性和挑戰性。我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也通過努力學習和不斷實踐,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改革開放以前,物流這個概念在國內是不存在的。計劃經濟時代,絕大多數企業實行的是自營物流——用龐大的庫存來支撐每個供應、制造和銷售環節的運行,有自己的運輸和倉儲,而很少考慮其成本。當時 “物流”工作者的惟一目的是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
截止到21世紀初期,大多數企業的物流改革仍然滯后于企業的其他改革,企業組織機構中有物流部門的仍僅限于少數外資企業。2004年,我所在的公司正式組建物流部時,我們的庫存資金達到了4700萬元,周轉天數是54天;服務效率是以百分比統計,而運輸倉儲成本是不統計的。就是這么一個現在看來是 “不可容忍”的數據,當時,還是通過改進內部物流后取得的。而當時我國的庫存平均周轉天數是51天。
然而,市場經濟時代的到來導致企業物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競爭的加劇引起了各個企業對物流的重視。我在集團專家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和運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 “精益生產”的模式來指導公司的物流。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的,通過生產顧客所需的產品和及時供貨來控制成品庫存,通過建立在制品超市和看板管理來控制在制品庫存,通過目視化訂單來控制原材料庫存。通過庫存控制來控制倉儲和運輸費用。并將這些指標公開化和目視化。每天更新和公布這些物流數據,組織部門中各個職能人員檢查這些數據,發現異常,立刻了解產生原因和采取解決措施。通過幾年的努力工作,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們的適時供貨指標為5000DPM (即百萬件供貨中的未及時供貨數),庫存資金為1500萬元,庫存周轉天數為17天。各類物流經濟指標和管理指標都建立起來,并得到了監控。
可喜的物流經濟指標是通過管理的改革而取得的,而管理的改革就是與傳統物流管理思維進行斗爭和決裂。我國在實行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企業都經受了煉獄般的考驗,很多企業因為不能進行內部管理改革而經受不了市場的風雨,從而被無情淘汰。包括企業物流在內的企業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通過堅忍不拔,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不斷地改進才能成功。
長期從事物流工作使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行業,我在耕耘這片企業成本和資源的沃土時,學到了精益生產的知識,掌握了企業物流的要點,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回顧企業物流的變化,回顧自己工作的進步,完全是隨著祖國的企業物流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進步的。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雖然物流這個名詞在我國使用只有20年,普及近10年,但是物流在國家解放和國家建設中的巨大作用是始終存在和體現著,是伴隨著國家的強大而發展的。在解放戰爭中,百萬民工推著小車,搖著小船,載著物資,跟著解放大軍,打下萬里江山。這是人民戰爭的物流精神。在抗美援朝戰爭中, “打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保證了戰爭的勝利。這是鋼鐵意志的物流精神。在祖國建設中,物流產業更是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以大慶油田工人的人拉肩扛,創造條件搞建設為代表,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建設奇跡。這是艱苦奮斗的物流精神。從中我們提煉出了中國特色的物流精神。
這種精神不僅過去艱苦時代有,即使在國家經濟實力大增,現代化物流機械廣泛使用的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這種精神的作用:2008年的南方雪災和汶川大地震時,正是依靠著這種精神,我們戰勝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在企業物流改革中,我也正是堅持和發揚了這種精神,通過取得了進步。
2009年,國家出臺了十大行業振興規劃,物流業作為惟一的服務行業位列其中。這是物流業大發展的有利契機,規劃把加快發展制造業物流作為主要任務,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發展作為九大工程之一,這極大地鼓舞了企業物流工作者。我將圍繞規劃要求,瞄準國際上一流制造企業的物流標準,堅持深化改革,在企業發展和國家建設中,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為企業物流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