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中國物流產業的影響及對策
2009-8-3 20: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金融危機對中國物流產業產生的影響
1.貿易量的減少直接導致物流市場需求量降低
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世界經濟已明顯放緩,大宗貨物、能源、鋼材等需求量的減少導致貿易量的明顯下滑。中國2008年的經濟增長率為9.0%,這也是自2002年以來首次增長率低于10%。第四季度經濟增長了6.8%,從而反映出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嚴重,而物流業也自然難以避免。2008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將達88.89萬億元,同比增長18.1%,增幅比上年下降8.1個百分點;物流業增加值約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幅比上年下降5.7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約為5.21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增幅比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2%,發達經濟體經濟將下降0.3%,其中,美國經濟將負增長0.7%,歐元區兩個主要經濟體德國和法國將分別負增長0.8%和0.5%。而這些國家和地區是中國主要的貿易國,進出口貿易量減少,下游的物流產業必然受到沖擊。
2.物流市場價格降低,波動比較明顯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客戶普遍出現經營壓力,大幅度壓低物流價格。另一方面,經濟蕭條,直接導致市場需求降低,由于需求不足導致物流價格大幅下降。如國際航運市場上,反映國際干散貨航運市場運行水平的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2008年5月份達到11793點的歷史最高,僅時隔幾個月,12月5日,BDI跌到663點的歷史最低,短短半年時間跌幅達到94.4%。此外,物流企業的資金回收也很困難,這樣勢必造成資金鏈十分脆弱,很多企業都面臨著倒閉的危險。
3.物流業投資增長趨緩,物流企業融資困難
由于整個物流市場的不景氣,導致投資者失去信心,對該產業的進入保持謹慎態度,以此來規避風鹼。銀行放款也比較謹慎,廣大中小企業因為自身信用等級不高和銀行授信不足,難以直接從商業銀行獲得融資服務。國內商業銀行基于歷史原因,主要服務于國有企業和信用等級高的大型企業。這導致了銀行信用呈現一種典型的80/20分布,即80%的貸款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內的少數大型國有企業之上,而中小企業貸款市場則極不發達。因此很多物流企業由于資金鏈脆弱,資金嚴重短缺,面臨著倒閉的危險。
雖然金融危機對中國物流產業的影響巨大,但是也應看到,危機與機遇并存。金融危機使得中國物流產業本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暴露出來,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超常增長掩蓋了該行業發展存在的不足。而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物流業整體來說,正好帶來一個結構調整、服務升級和企業重新洗牌的機會。因此,中國物流企業應該抓住危機中的機遇,在逆境中求生存,謀求更好的發展。
二、在金融危機下中國物流產業應采取的措施
1.進—步引導和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聯動發展
當前金融危機情況下,物流市場的需求量逐漸減少,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聯動發展是物流產業尋找需求的一個有效的途徑。物流業通過更好地融入制造業,拓寬兩者之間的合作領域,從銷售物流向生產物流、采購物流擴展,從傳統物流外包向工位配送、代理采購、融資監管等新興服務領域滲透;合作范圍從單一物流環節向全程物流、供應鏈一體化延伸。由于經營壓力制造業也需要物流企業提供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創新性的服務來幫助自身產業升級。
此外,物流企業自身也應該進行業務結構調整。一直以來中國物流企業對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相當高,很多企業都是以國際業務為主。這次金融危機使得中國貿易出口量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這些主要以國際業務為主的物流企業受到了重挫。中國物流企業應積極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努力開拓國內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
2.政府適當引導市場價格
雖然市場價格機制在物流市場上起主導作用,但是在金融危機情況下,需要政府對市場價格進行適當的引導,防止價格劇烈波動。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公共信息平臺、信息發布和網上交易系統,使企業可以及時地得到市場信息,從而更好地做出反應,調整企業戰略,這樣能大大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使市場能夠比較健康穩定的發展,從而防止了很多企業由于盲目進入而導致供給過剩,價格劇烈震蕩的局面。
3.針對融資困難,應加強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
所謂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基于企業供應鏈管理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創新金融業務。它通過將核心企業與其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有針對性的信用增級、融資、擔保、結算、賬款管理、風險參與及風險回避等金融產品和組合服務,可在為企業盤活資金的同時提高企業供應鏈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加強與商業銀行合作,借助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良好信用,讓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獲得更好的信貸支持,從而降低供應鏈融資風險,加快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物流和資金流的流轉速度,最終實現第三方物流企業、商業銀行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等多方共贏的局面。基于中國政府積極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形式會越來越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