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物流企業無法及時響應客戶需求變化
2009-8-5 14: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企業之所以選擇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物流外包,就是要把自己不擅長或沒有比較優勢的物流業務部分或全部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運作。企業尋找第三方物流所推崇的理念就是,如果企業存在產業價值鏈的某一環節上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如果這又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如果這種活動不至于把企業同客戶分開,那么企業應該將這些業務交給世界上最好的專業企業去做。但是根據博科資訊《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市場效應調研報告顯示,80%的物流企業無法及時響應客戶需求變化。
第三方物流在國外蓬勃發展
作為物流業的新興領域,第三方物流在國外的物流市場上已占據了相當可觀的份量,歐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約為76%,美國約為58%,日本約為80%;同時,歐州有24%、美國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務用戶已積極考慮使用第三方物流;歐洲62%、美國72%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用戶認為他們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再增加對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需求。美國IDC公司進行的一項供應鏈和物流管理服務研究表明:全球物流業務外包將平均每年增長17%。在美國,通過第三方物流進行業務的重組,物流成本從1980年占GDP的17.2%下降到了1997年的10.5%,再到2004年的7.5%。實踐證明,第三方物流服務的營運成本和效率,遠遠優于 企業 自營物流。它可以幫助企業精干主業,減少庫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業務的競爭力。因而,作為后發物流產業和物流市場大國,應樹立新觀念,立足于高起點,力爭實現我國物流業跨越式 發展 。
博科資訊董事長沈國康說:“第三方物流存在的最重要理由就是讓更專業的物流企業來服務,讓物流也成為企業增值的另一個渠道。”
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博科資訊物流供應鏈研究中心調查結果,我國現有的物流供給能力略大于我國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
該調查同時表明,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國的3PL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物流企業的規模可以通過多種指針來衡量,最簡單的就是通過物流企業的人員數目來比較。我國3PL企業平均員工數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8年的395人,平均企業規模擴大了147人。 對3PL的認可程度集中體現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將物流服務全部委托給3PL的工業企業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8年的37%,上升了21個百分比。 我國3PL企業的數量正逐年增長。進入我國的著名外資3PL有UPS、DHL等。而國內的一些物資、商儲企業紛紛表示要全面進軍物流業。
然而根據調查同時也顯示,40%的企業對于第三方物流表現出不滿意。究其不滿意的原因,80%歸結于第三方物流無法對于企業客戶的需求變化進行快速及時的響應。
多方因素致使3PL無法及時快速響應
2009年4月至7月間,博科資訊物流供應鏈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實地走訪了江浙滬三地100家第三方物流企業。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四大因素致使第三方物流無法及時響應客戶變化需求。
一、規模小,實力弱,服務功能不全。除了新興的外資和民營企業外,大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條塊分割嚴重,企業缺乏整合,集約化經營優勢不明顯,規模效益難以實現,只能提供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儲存、運輸和城市配送上,相關的包裝、加工、配貨等增值服務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應鏈。
二、物流渠道不暢。一方面,經營網絡不合理,有點無網,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缺乏合作。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落后,因特網、條形碼、EDI等信息技術未能廣泛應用,物流企業和客戶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資源,沒有結成相互依賴的伙伴關系。
三、人才匱乏,設施落后,管理水平低。根據調查,第三方物流企業平均擁有本科以上學歷人才34%,碩士以上學歷15.2%。人才缺乏,素質不高。同時,物流設備落后、老化,機械化程度不高,無法滿足客戶特定要求。
四、制度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場秩序還不規范,行業道德低下,人們的公平競爭、公平交易意識淡薄。另外企業融資制度、產權制度、產權轉讓制度、市場準入退出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不能適應企業經營的要求,因而限制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及時的響應。
提升第三方物流水平迫在眉睫
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在600億元~700億元,不僅規模小,而且高度分散,在1萬至1.5萬家第三方物流企業中,沒有一家企業能占到2%以上的市場份額,大多數物流公司只是局限在供應鏈功能的一小部分,無法滿足客戶的一體化物流服務需求。近幾年,我國的第三方物流市場以每年16%~25%的速度增長。雖然我國物流行業發展很快,但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整體水平還比較低。
博科資訊董事長沈國康指出,由于大部分物流企業是從原來的儲運業轉型而來,大都未形成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技術水平與管理水平不高,發展后勁不足。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第三方物流快速及時響應客戶需求變化的能力,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很多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
沈國康還指出:信息化不應只針對局部供應鏈流程的信息化建設,而應通過信息化實現供應鏈的整合。供應鏈的信息化整合是要旗幟鮮明地貫徹供應鏈一體化的思想。通過“操作層”、“決策層”和“供應鏈電子商務層”這一結構清晰的框架,為第三方物流提供著眼于全面資源整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從上至下解決第三方物流無法及時響應客戶需求變化的硬傷,而不是隔鞋搔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