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港口嚴重供過于求
2010-11-11 23: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招商局集團副總裁蘇新剛日前在廣州出席國際海運(中國)年會上表示,中國港口業正出現港口能力供求結構不平衡情況,運力超前運量達四成,過剩現象十分明顯,即使不繼續興建港口碼頭,仍需最少3年才可消化全部運力。他指出,隨著內需成為經濟增長主力,未來中國集裝箱港口業的發展步伐會減慢。
連計香港在內,在去年全球十大集箱港口排名中,中國的港口占去6個,另有14個港口的每年處理能力超過1億噸。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占中國集裝箱處理量85%以上的91個碼頭,去年處理箱量約1.04億標箱,而中國去年主要集裝箱碼頭新增泊位28個,新增運力多達1075萬箱,足占全年處理箱量約10%,反映增長極為急速。
運力與運量比率1.11:1
蘇新剛稱,中國近年大規模建設港口,而在金融海嘯打擊下,去年碼頭設備需求減少,業內已經明顯出現運力過剩的問題,有大批中小規模港口的碼頭設備被閑置。而在各類型港口中,以集裝箱港口運力特別過剩。去年全國港口集裝箱碼頭設計通過能力為1.28億箱,已首次超過港口處理箱量。而以91個主要集裝箱碼頭保守計算,處理能力為1.12億箱,碼頭能力與處理量比率為1.11:1,兩者差距正在拉大。
蘇新剛指出,從結構上看,港口能力出現供求結構不平衡,以及貨源結構分散趨勢,即使中國暫時不再興建新港口,碼頭設備需求仍需3年時間才可追上營作良好港口的產能水平,并在5年后才可完全消化所有港口的產能,期間會出現港口和港口企業強弱分化的情況。
向交通部直陳過剩現象
他去年曾向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直陳此情況,當時港口運力已超實際需求的20%至30%,若加上在建及待建的港口,供需將進一步失衡。蘇新剛日前稱,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放緩,而內需將成為增長主動力,未來中國集裝箱港口業的發展步伐會減慢。
另外,他認為,目前中國的集裝箱港口業已經走出衰退,今年港口處理量亦屢創新高。他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和出口增長的基礎短期內會保持穩固,加上基礎設施改善和運輸方式成熟,對行業整體前景仍然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