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上漲凸顯物流業落后
2010-11-14 14: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各大網絡論壇,“如何應對高菜價”是眼下最熱的話題,網友們忙著“灌水”。
一些業內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此番價格持續走高,自然災害影響是一個因素,游資惡炒是否另一個因素目前尚難斷定,而人們很少提到的農業勞動力成本上升、冷鏈物流和蔬菜儲備的欠缺,其實也是值得關注的因素。
杭州菜販算賬:“我們沒有多賺錢”
杭城豆腐開始漲價,漲幅之猛,令眾多“馬大嫂”驚訝:老豆腐從每斤3.9元漲到了5.4元,原來1元一塊的白玉豆腐漲到了1.5元一塊。
在杭州的蔬菜批發市場,記者找到一位已有10年“工齡”的菜販王阿姨。她向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杭州的蔬菜批發市場幾年前搬到了距離市區較遠的勾莊,菜販們半夜12點就要起床趕往那里。“現在不管運輸公司還是個人,出一趟車至少100元,為節約成本,我們三四戶拼一輛車,每月每戶交600元保證每天的運菜用車。”
還有一筆“運費”:勾莊市場大得驚人,又不允許車輛進入,買好幾百斤菜后,必須先找三輪車拉出來,“拉一車15元”。
菜販賣菜,要給顧客提供塑料袋,可降解袋每只1毛錢,用得多的時候,一天要花10元。加上每月600元攤位費,王阿姨這個6平方米的菜攤,算下來每天的成本至少100元。
成本高了,賺頭就不如早年。王阿姨以芹菜舉例,批發過來每斤2元,買給市民3元,除去損耗及上面算的擺攤成本,每斤芹菜的實際利潤只有5毛錢。
她無奈地說,我們把菜價定高“實屬無奈”:“我們其實沒有多賺錢。”
農業企業家:冷鏈物流車難找
浙江坪均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垂曉的看法是:“本地菜價這番上漲,還是因為前段時間災害多、蔬菜減產造成的。”根據他所掌握的信息,此前云南、內蒙古干旱,海南水災等嚴重影響了一部分農產品的收成。比如土豆,由于從4月一直持續到8月的內蒙古大草原干旱,土豆種不出來;而干旱一過,8月又來了冷空氣,土豆大面積受損,貨源就一下子緊張起來。
還有一個因素:勞動力成本上升。謝垂曉說,現在愿意做農民的人越來越少:“我們在嘉興有自己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因為那里的土地相對便宜,但種菜的人越來越難招了——結果,蔬菜里的人力成本含量上升了。”
他還提出了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蔬菜冷鏈物流欠缺。
“這是關鍵瓶頸。”經常在全國各地調研的他,對此很有發言權:“我曾考察過一個鄉村,當地獼猴桃產量非常大,但就是因為沒有運輸能力,很大一部分只好浪費掉。這些獼猴桃不比進口的賣四五塊錢一個的差啊。還有,此前東北大白菜供應緊張,其實也是因為冷鏈物流缺失。”
所謂冷鏈物流,是指部分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直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都始終處于低溫環境,以保證質量、減少損耗。“如果冷鏈物流發展起來,就能解決運輸、供貨的大問題,價格應該可以下降。”
蔬菜流通協會:儲備制度待建立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陳明均也指出,除了自然災害致使減產外,運輸成本上升也是菜價上漲的一個很重要原因:“蔬菜運輸90%依靠公路,而公路物流成本上漲,造成了產地批發價與銷地批發價相差很大。”
除了不斷上漲的油料價格,各地紛紛出現的柴油限購措施也無形中推高了運輸成本。“不少地方一次只能加200元柴油,造成運菜車需要不斷停下來加油,原來2天就能走完的路程現在可能會拉長到三四天。周轉減緩造成的損失,肯定會被銷售方加在成本中。”
陳明均認為,此番價格上漲,協會并沒有發現游資炒作的痕跡。但從長遠看,蔬菜價格逐步上升是必然趨勢:“農民要增收,主要就是靠農產品價格的提高,只是提高幅度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猛。”
如何拿捏其中分寸?陳明均認為應該建立國家、地方兩級蔬菜儲備制度。“現在很多大城市已經開始建立相應的儲備制度,但儲備種類和數量還有待增加。”他介紹說,國務院已于9月份下發通知,提出了要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等7項舉措,其中就包括“要穩定和提高大城市蔬菜自給能力,穩定和增加大城市郊區蔬菜種植面積,建立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而在目前,不少城市的動態庫存量遠遠沒有達到國家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