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盛會將冷鏈物流常態化
2010-11-8 5: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范云兵
再過十多天,第十六屆亞運會將在廣州開幕,這也是我國三年來承辦的第三個國際盛會。屆時,將有1.4萬名運動員參賽,而觀賽人數目前尚無法統計。這也為廣州物流,特別是食品物流,帶來嚴重挑戰。
為保證亞運會期間的食品安全,全國工商系統日前召開了廣州亞運會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會議規定,廣州亞運會期間,各相關部門將以亞運會賽場、訓練場地、車站碼頭和機場等交通樞紐周邊區域為重點,對食品經營主體進行全面清查和規范。而此次清查的重點,除加工制作企業外,食品的物流環節亦在重點范圍之內。
十幾天賽程中,如何確保大量肉類、蔬菜、禽蛋、果蔬等食品的冷鏈物流配送,成為廣州方面的最大考驗之一。好在,此前舉辦奧運會的北京和世博會的上海,為廣州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據悉,奧運期間,北京嚴格執行了15項奧運食物安全技術規范,涉及出產、包裝、儲運等領域;啟動了奧運食物安全監控和追溯體系,能夠對食物從種植(養殖)源頭、加工、配送一直到餐桌的全過程實現監控和追溯;為218輛奧運食物運輸車輛安裝了GPS實時監控和溫度實施紀實裝置。而世博會期間,每天參觀的人數多達七八十萬,其冷鏈物流供應商——亞致力物流每天有近150輛冷藏運輸車及300余名員工,為遍布園區內的各餐飲供應點運送總共50~60噸的食品,以保障游客的安全餐飲需求。
以上這些技術、標準,以及操作規程,都為廣州方面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據悉,中標亞運蔬菜供應的山東安丘外貿食品公司,為保證其生產蔬菜兩天兩夜物流過程中的新鮮程度,專門配備了6臺保溫車,實施全程冷鏈運輸。
但是,冷鏈物流不僅僅是保證盛會食品安全的手段,更要保證普通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而從實際的效果來看,盛會卻沒能進一步帶動日常冷鏈物流的進一步發展;相反,還造成了對冷鏈物流的負面影響。
北京一位長期從事冷藏車銷售的人士告訴記者,奧運期間,冷鏈物流如火如荼。一些企業認為奧運會后冷鏈物流會快速發展,于是購買了大量冷藏車。但奧運會冷鏈物流是一種不計人、財、物的物流方式,是一種 “非市場狀態”。而在完全市場化的狀態下,社會很難接受高成本的投入、價格的上漲以及嚴格的操作方式,所以,奧運后的冷鏈物流還是在原本的基礎上發展。
因此,奧運期間購買的一些冷藏車閑置了下來,北京市場的冷藏車銷售市場也因此幾乎停滯了一年。直到今年上半年,北京的冷藏車市場才慢慢恢復。
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因為監管的非常態化。有關部門的監管猶如一根 “皮筋”——時而松,時而緊。以此次全國工商系統廣州亞運會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為例,部署的重點是廣州亞運會——為保證亞運會期間不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從生產到流通的監管布局,可謂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可一旦盛會過后,監管部門的神經就猶如大考后的考生,猛然間松了下來,導致食品流通環節缺少有效監管。
其次是成本的問題。世博期間的食品安全質量有保證、冷鏈物流有監管、消費信息可追溯,可是,其價格也不菲。筆者曾經在世博期間,購買了一碗普通的牛肉拉面,價格居然為25元。而上海街頭同樣的一碗面,僅僅需要15元。很多參觀者都認為,世博園里的食物很貴,平時生活中無法接受這樣的價格。超出市價三分之一的價格,固然有生產成本的提高,但冷鏈物流成本也不可小覷。所以,如何發展節能的冷鏈物流方式,既能保鮮,又能低價成為擺在行業面前的又一大難題。
盛會的舉辦,確實是一個冷鏈物流積累經驗、制定標準、研發先進技術的契機。如果抓住盛會契機,解決了監管和成本的問題,冷鏈物流就能常態化,而不僅僅是滿足特定時期、特定人群需求的保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