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冷鏈難掩斷點尷尬
2010-11-8 5: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范云兵
10月29日晚上8點,北京室外溫度只有5℃。在石景山區的一家連鎖餐廳外,記者偶遇了一輛正在配送貨物的冷藏車。從冷藏車內搬下來的,是該餐廳第二天需要的禽、肉、水產以及一些豆制品。
就在記者與朋友就餐的一個多小時里,這些東西一直被堆放在餐館的門口。對此,餐廳服務人員的解釋是,晚上8點是用餐高峰期,服務員沒時間把這些東西搬進冷柜;而且,現在晚上室外溫度已經接近零℃,放兩個小時不會對質量造成影響。“前兩年都是用普通貨車來配送的,這兩年改成了冷藏車,食品質量絕不會出現問題。”該服務人員告訴記者。
該服務員的話,道出了我國冷鏈物流這兩年的快速發展,但也反映了當前服務者對于冷鏈物流“鏈條意識”的薄弱。
冰點下的斷點
眼下,北方地區溫度已經普遍降到零℃以下,是冷鏈物流需求最為冷清的季節,但冷鏈物流卻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小高潮。其表現有三:一是幾次全國性冷鏈物流論壇的召開,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物流專業委員會、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中國三農聯合會主辦的冷鏈物流年會,分別在近期召開;二是在11月底在上海開幕的冷鏈物流展覽會;三是冷鏈物流企業的擴張,日前,海航集團旗下的大新華物流與華日飛天物流有限公司簽署協議,通過增資擴股,大新華物流將持有華日飛天60%的股權,大新華物流正式介入冷鏈物流行業。
但是,在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同時,依舊存在著一個老問題——斷點。尤其是進入冬天后,不少單位對冷鏈物流節點間的對接要求也有所放松,“室外溫度已經很低了,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散熱會慢很多。”一位有多年配送經驗的司機對記者說。
當然,一些大企業不會降低冷鏈標準。北京艾萊發喜食品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劉告訴記者,冬季是冰淇淋銷售的淡季,也是物流運輸比較輕松的時候。但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企業對冷鏈物流零下十八℃的作業標準不會變。只是,隨著自然溫度的降低,冷藏車制冷時間也會隨之減少,但這并不會影響冷藏車的制冷效果。“如果室外溫度達到零下十八℃以下,冷藏車會自動停止制冷。”劉東育說。
當然,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不會達到零下十八℃,冷藏車還是要按照標準制冷,交接貨還是要按標準執行。只不過,這個標準并不能在實際作業中推廣執行,有成本的原因、技術的原因,也有作業人員的意識問題。
東方友誼食品配送公司冷鏈事業部的王秀香告訴記者,在東方友誼冷鏈物流與門店收貨部交接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因商品溫度不達標造成退貨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很多情況下,供應商都是用普通運輸車將商品送到東方友誼公司,溫度根本達不到要求,但卻要求東方友誼必須把商品送到超市。這種情況下,東方友誼只有將貨物接下來,盡量使商品溫度達到溫控要求。但由于收發貨時間限制,有時溫度也無法迅速降至規定溫度。
快行線(北京)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培軍證實了王秀香的說法。劉培軍告訴記者,供貨方將產品送到快行線時,很多溫度不達標。而在物流商與零售環節的交接貨,也同樣存在許多商品溫度不受控的情況。
王秀香說,東方友誼將商品送到門店收貨部時大致為早晨6~8點,這個時間段正是物流供應商們集中交貨的時間,容易導致集中等候。而且,一般情況下,物流供應商并不只負責一家門店的交貨,為了不耽擱為下一家門店交貨,大多數物流商采取甩人的方式——留下貨和交貨人員等候。這樣,就造成了冷鏈的斷鏈。
但這種情況還不是最明顯的。劉培軍說,部分大超市還算比較嚴格,問題出在一些小型超市——這些超市的配貨商,冬天只用普通貨車+棉被的方式配貨,而小型超市并沒有檢驗貨物溫度的能力,只要配送的易腐食品沒有特別嚴重的解凍現象,都能被接收。“一些小型超市接收貨物時,確實存在食品解凍的現象。”山西美特好連鎖超市有限公司副總裁助理李濤說,零售企業才是冷鏈物流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增強下游話語權
“作為生產企業,為了保證食品的質量,我們非常注重冷鏈物流的完整性。但貨物從生產商到物流商手里之后,生產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對產品質量的控制權。”劉東育說。冷鏈物流的斷點與否,不在于氣溫高低,而完全取決于各個環節的主觀意識。
劉東育告訴記者,消費者不具備鑒別食品冷鏈物流完整性的能力,這時,更多的責任就落到了零售企業肩上。超市要求物流商提供完整的溫度記錄,物流商才會要求企業提供完整的記錄,一層一層往上推,冷鏈物流才能保證節點交接的完整性。
大型超市具備溫度檢測的能力和手段,但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國內能夠嚴格控制溫度的零售企業并不多。劉東育說:“一些國際連鎖巨頭在國內市場上都不能嚴格執行冷鏈標準,一些小型的超市甚至不具備這個能力。”
李濤對劉東育的觀點持肯定態度。他說,小型零售企業是冷鏈物流斷點最為嚴重的部分。“作為全國大型的連鎖企業,我們正在構建一套完整的冷鏈物流接貨體系,對生鮮食品將采取嚴格的要求。如果冷藏車在排隊過程中,擅自關閉冷源,將采取罰款的措施,借以提高其主觀意識。只有我們的要求提高了,供貨商才能提高交接貨能力。”
而作為食品流通的“夾心層”,物流商上連生產商,下接零售商,同樣認為接貨方的要求更重要。“有人說,冷鏈物流缺乏政府的有效監管,這確實是冷鏈物流斷鏈的重要原因。但我認為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何況,大部分冷鏈物流標準只是推薦性標準,政府并不能強制監管。”劉培軍說。
能夠立竿見影的,還是超市的要求。但對此,有一些超市認為,如果嚴格按照冷鏈物流的要求來做,很多品牌都不能入駐超市,超市也就失去了大量貨源。
對此,劉培軍說:“總有能達到要求的。而且超市拒收沒有冷鏈保證的易腐食品,生產商自然會想方設法提高冷鏈物流能力。”
而超市提高物流商對食品溫度控制的意識,并不是要求物流商做什么,而是要經常檢查自身收貨環節在做什么。劉培軍說,超市經營者的“三令五申”并不能對物流商、供貨商起到實質性的監管作用,但只要他們經常深入檢查收貨人員的作業情況,超市收貨人員自然會對供應商的溫度提高要求。
同樣,在面對生產企業時,物流企業也是收貨方。劉培軍說,生產企業會將產品通過干線運輸的方式運往物流企業,物流企業收貨時對溫度的要求,直接決定了供應方的意識。“可以這么說,最初與我們合作的企業,在貨物運到快行線時,很多溫度不達標。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做法是與對方簽訂質量負責的合同。”“實際上,供貨方企業很多時候不敢在協議書上簽字,因為他們明白事情后果的嚴重性。”劉培軍說,快行線的高要求也使供貨方的意識慢慢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