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模式 零售企業的“新核心”
2010-4-1 16: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我國超市市場己對外資全面開放,超市業在我國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超市供應鏈管理繼而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超市業的發展,人們首先將目光投向了超市經營企業,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對超市企業的經營與供應鏈管理著手開始研究、實踐。迄今為止,中國的超市經營企業,特別是像華聯、大潤發、王府井這樣的知名企業,從超市選址、配送中心的設計、庫存的合理控制,到采購供應物流的整合,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了一定的成果。
黎雪榮指出,作為超市經營企業的物品供應方即零售物品供應商,特別是國內本土的零售物品供應商的供應鏈管理仍然成為供應鏈的薄弱環節。超市市場的競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價格競爭;而價格競爭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零售物品供應商。面對激烈競爭下的超市物品被迫降價的情況,零售物品供應商只有通過整合優化自身的供應鏈,降低運營成本,才能保有利潤空間。
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到四個主要領域:供應、生產計劃、物流、需求。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IT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主要指制造過程)、滿足需求來實施的。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計劃、合作、控制從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應鏈管理的目標在于提高用戶服務水平和降低總的交易成本,并且尋求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
供應鏈管理是零售企業必須關注的問題。供應鏈優化是現代零售業創造競爭優勢、開辟新的利潤源的必經之路。這就要求零售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中心對主要業務流程統一規劃,全部采用信息化集成管理,實現訂單數據的實時共享,從而降低整個鏈上不同單位的庫存,加速庫存周轉,實現整體成本最低,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中國中小型連鎖超市與在華外資連鎖企業的差距較大,這些差距不僅僅體現在營業額和店面數量上,更大的差距卻是體現在經營理念和連鎖體系的運營上。連鎖超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采購成本高;配送效率低下;信息化建設滯后;庫存成本高。
相對于跨國零售商,本地企業的最大優勢在于對當地零售市場和供應市場的了解。聯華也認為:完善的供應鏈管理是零售企業致勝的關鏈之一,隨著中國的零售行業競爭愈趨激烈,面對國際零售商的競爭,本地的零售企業有需要建立統一的供應鏈管理平臺,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效益,加強面對國際零售商競爭的能力。
比如聯華超市,基于對國內供應市場的了解和掌控,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本土化供應鏈:一是建立并依托生產基地,由原來流通領域中的多個環節轉向“產銷直接對接”;二是實行訂單招標,由原來商品“產后采購”逐步向“產前招標訂購”轉變;三是突破傳統的商業經營體制,由“單一的零售經營”向“產加銷一體化”轉變。
從1999年起,聯華在滬郊以及魯、冀、豫、皖、蘇、浙、吉、湘等地,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建立了肉制品、蔬菜、水果、雞蛋、水產等生產供應基地。這一經營方式使流通成本下降了15%至30%。憑借著大型零售企業在購買力方面的優勢以及與供應市場的良好溝通,聯華能夠拿到“品質價格比”高的產品。同時聯華形成了自己的二級采購體系:一些通用的大品牌商品由一部采購,地方產品的采購和配送則由二部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在當地實現。在采購一些大宗商品時,采取“定單采購”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