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瘋子”的物流推拿術
2010-6-9 0:5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曹亞慧
從4月下旬開始,綠豆、秈稻、梗稻、玉米等雜糧價格持續明顯上漲。重慶、廣西、廣東等地的一些市場,綠豆價格從年初起節節攀升,現在已達每公斤18~20元,“比豬肉還貴!边@是許多市民的第一反應。
眾所周知,此輪糧食漲價受天氣致供求關系失衡及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影響較多,而大眾未必知道的炒糧人,插足脆弱的糧食流通環節,發布虛假信息,操縱市場供應等問題更不可忽視。
5月27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農產品價格等炒作行為。但要從供應鏈上保障糧食安全,要走的路還很長。
暗控流通
5月,發改委的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糧食收購價格上升較多,價格水平大幅高于去年同期。以東北的玉米價格為例,去年同期1540~1560元(每噸,下同),今年1800~1850元,相比去年上漲300元左右。
“出現如此大幅的價差,是因為自然災害,使糧食貿易商看到了有利可圖的機會,糧源緊缺,糧企高價競購。目前,東北市場糧源緊缺,多數糧源掌握在加工企業手中,市場需求增大與供應緊張共同托高糧價!敝袊A糧物流集團北良有限公司貨運處初宗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
中國大豆網稻米分析師李驚濤分析認為:“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市場沒糧,糧源被企業和大集團控制,他們看好后市糧食價格,所以入市采購比較積極,把糧源控制之后,市場上其他糧源較少,沒糧的企業仍然在積極采購,推高了糧價!
“糧價之所以非理性上漲,這其中有炒作成分,不排除有部分企業或商家擠入糧食流通中,放大漲價效應!北本┕ど檀髮W貿易經濟系主任、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洪濤給出這樣的觀點。
記者了解到,國家給糧食外運企業每噸70元補貼,支持“北糧南運”,這過程中有某些企業,大量收購糧食轉運出去,以此獲得補貼款。更有部分小企業也在大量采購糧食,并且以“頂名頭”(小企業借一些國家補貼企業的名進行“北糧南運”)的方式獲得國家補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糧食物流企業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玉米為例,從東北地區以1760元收購,運到大連港1960元,運到南方2100元,盡管中間,每噸差價只有200元,但是東北有的糧庫一年有近10萬噸的轉運量,再加上政府補貼部分,那么其中的利益是很可觀的。
盡管發改委強調國家擁有足夠的糧源調控市場,可確保國內糧食價格基本穩定。但發改委預計,今年第二季度國際市場糧價仍將低位波動。由于全球流動性較大,國際投機資金投向糧食等前期炒作相對較弱的大宗初級產品市場的可能性增大。
初宗軍向記者透露,在東北糧食主產區,大部分地區農民不是直接交售中央儲備糧,而是大部分小糧食企業從農民手中直接購糧,再加價轉賣給其他大企業,這些大大小小的糧食企業成千上萬家。
所以有專家指出,糧食流通企業弱散,導致流通環節過多、運輸成本增加和勞動力成本上升,造成物流成本高,加長了糧食供應鏈,也給了炒糧者投機機會;加之某些企業阻斷流通環節等等多重因素的疊加,造成糧價持續走高。
信息煙幕
“供求關系失衡,炒家就可能下手!焙闈鞔_地指出。此前,西南受旱災影響地區糧價上漲,但市場上卻受到災害減產消息無形放大的因素影響,進而間接誘導糧價非理性趨高。事實上,西南地區糧食產量僅占全國的15%。
洪濤認為,供需在一定程度上脫節,供給方不知道需求方的實際需求,信息不對稱造成了供需脫節。此前(2008年、2009年)因為連年豐產,糧食供給過剩,全國儲備糧近2000億公斤,占需求量的40%,遠超世界糧食儲備額的水平。儲備供應大于需求,農戶就減種了,今年供給短期內不上來,商家乘機釋放供應緊張的信息煙幕彈而炒高糧價。
此外,綠豆、玉米、粳米等雜糧,這些經濟作物屬于小品種、產量小、交易量小,產地相對集中。如果產品供應不足,就會導致全國性的產品短缺,中間商會借全國性貨源短缺的機會對流通環節中某個地方的貨源進行壟斷,壟斷之后便可以進行抬價。
針對這一現象,近日國家發改委提出下一步要把握重要商品價格變動的規律,完善價格信息系統,掌握生產量、交易量、生產成本、流通環節加價、政府儲備、資金流向、庫存變動等具體情況,發現異常情況要迅速查明,及時上報,堅決預防和制止“游資”投機炒作。
從近兩年糧食供需變化異常情況來看,信息體系不健全、市場布局不合理則是主要原因。此外,我國糧食流通體系的市場化運作差,缺乏必要的集中統一、規范、合理的糧食流通市場。全國糧食產區和銷區之間、南方與北方、省與省之間、省與市之間彼此封閉、信息不暢,糧食生產與外運銜接不夠,且受到各自為政的糧食流通體系和部門影響。
同時,缺少價格調節基金,支持價格監測、信息發布、糧食生產基地和市場體系。給了一些企業炒作的可乘之機,無形中提高了流通成本,使得中國的糧食流通處于不利的地位。
綜合應對
為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國家大力投入儲備庫建設,在銷區糧食價格漲幅超過一定范圍情況下,國家會及時向市場投放儲備糧,以穩定市場。
一位業內人士還向記者透露,國家糧食儲備庫曾由于監管不利,出現過大量虧庫現象。原因是一些糧庫雖然享受國家部分補貼,但是這些錢也僅僅用于糧庫的基礎設施維護,而國家的糧食儲備庫很多,照顧不過來。因此,糧庫要養活員工,也要自己盈利,糧食價格高的時候,把儲備糧轉賣,等新糧下來再用新糧補庫,是常有的事情。糧庫虧庫,不能及時救市和平抑市場價格,也就難以及時穩定市場。
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出,國家儲備庫養庫難尚且如此,由于有大部分小糧食企業的存在,這些小糧企,倉儲等基礎設施缺乏,糧食倉儲能力嚴重不足,部分倉容老化陳舊,破損問題嚴重;倉儲設施不配套,整體功能不完善;專業物流服務能力不足,物流通道建設等方面不足,不足以支撐糧食的調配和流通。
此外,糧食主產區加工業發展滯后。東北地區糧食全產業鏈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組織化程度低,原糧深加工率低,大量原糧外銷不僅造成糧食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低,而且加大了鐵路運輸壓力。
糧價的高漲跟國內糧食企業的散弱局面有關,這需要國家推進糧食流通市場整合,壓縮糧食流通鏈條,減少購銷環節,從而降低糧食物流成本。也有業內人士建議,應當廣開投資門路,尤其是打破行業壟斷,讓民間資本流向生產和流通的實體經濟領域。在農副產品上也可以因勢利導,鼓勵創立各種投資基金,建立批發市場等物流基礎設施。
糧食物流通道建設也是改變目前全國性糧食供需失衡的一個重要對策。我國糧食跨省區運輸主要依賴鐵路運輸,而鐵路運力緊張也讓糧食物流主渠道不穩定,也造成區域的供需問題。因此,需要農業、商業、交通等相關主管部門綜合協同,建立穩定而多元化的糧食物流渠道,尤其強化水運及多式聯運等。
此外,農產品期貨在我國農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從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由于缺乏競爭,交易所收費都近似壟斷收費。運輸、倉儲、質量檢驗、包裝、手續費等歸總,一噸大豆的交割費用高達150元!币晃粯I內人士感嘆道。近幾年興起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發展迅猛,各地涌現多家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所,“準期貨”成為監管邊上的游離者。隨著現有市場體系和現貨市場、期貨市場的不斷完善,限制囤積居奇,避免過度投機、過度的市場壟斷,完全可以將農產品價格控制在合理區間。
洪濤則提出了一些個人憂慮,要防范一些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或產品集散中心,進行玉米、大豆、稻米等農產品的“準期貨”投機,投機過度造成價格上漲會放大投機效應,造成市場混亂。這迫切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和農產品交易所對此類投機現象進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