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物流與綠色供應鏈:概念、流程與公共政策選擇
2010-7-24 11:3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綜合開發研究院 (深圳)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 王國文
三、主要綠色供應鏈管理與技術手段
1.建立綠色供應鏈愿景。在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方面,物流界提出了“精益就是綠”的口號,將精益作為一種哲學,消除供應鏈流程中的浪費。包括采用供應鏈分析軟件和供應鏈網絡設計軟件設計,在最小的環境代價和成本代價的基礎上,盡可能提高運輸工具的效率。精益供應鏈的手段包括:減少物流設施的數量,降低倉庫、車隊等物流資產的使用量;增加物流設施利用率,充分利用倉儲的空間;采用不間斷的運輸方式,縮短轉運時間、待工時間,降低庫存水平。
2.建立貫穿供應鏈的碳排放監督測量機制。建立“碳儀表板”,控制所有供應鏈環節的碳排放,在采購、制造、交付等供應鏈環節,建立起監控體系,監督、紀錄整合供應鏈的溫室氣體(GHG)排放的碳足跡指標(Car-bon Footprint Metrics)。包括使用可持續循環材料的產品,引入相應的技術降低運輸、倉儲、港口裝卸等環節的排放。碳足跡指標,包括噸公里排放量,單車裝載重量,單車平均運營里程,通過線路規劃設計,比較碳排放指標的變化,并通過圖標顯示出來。
3.優化訂單量與庫存。采用測定經濟訂單指標、提高庫存管理能力的軟件技術,采用準時制、精益庫存管理手段,提高企業的整體物流效益。在庫存成本管理中,分析廢物棄置、有害物料處理等隱含成本。
4.低碳運輸管理。運輸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按照2006年的數字,美國交通運輸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總排放量的27.9%,是僅次于發電(33%)的第二大污染源,同期的工業排放占19.4%。
低碳運輸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優化線路設計、減少車輛空駛時間、采用集并運輸、增加單位運量、采用電動環保車輛、采用環保冷藏運輸方式等。相關咨詢機構的研究表明,通過網絡設計優化軟件,能減少車輛行駛的距離與時間,在減少成本的同時減少碳排放。采用這樣綠色網絡,可以將成本降低8%~10%,而降低碳排放20%~30%(Establish Consultancy)。對司機的管理同樣與排放有恨到關心。司機的駕駛行為和習慣、甩掛運輸的利用等也直接影響油耗和排放。低碳運輸管理還涉及到燃油的選擇、緊急泄露的管理、排放控制技術、車輛保養、控制車輛平均運行速度、怠數運行時間等。這些目前已經可以通過采用GPS技術配合感應檢測手段來實現。
5.低碳倉儲配送管理。包括訂單集并、采用循環料件箱和設備、可循環包裝材料、節水節能技術、減少叉車運行時間、采用清潔能源叉車等技術手段。近些年,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始進行精益配送中心認證,對倉儲配送流程和績效指標分析,通過采用減少浪費、提高倉儲空間利用率,提高倉儲分區和布局的科學性,在提高倉儲效益的同時降低了倉儲配送過程中的環境影響。對于倉庫和配送中心,也開始采用綠色建筑技術,在通風、照明、節水、節約利用土地等方面應用綠色技術,包括采用太陽能充分利用倉庫屋頂發電等技術。
6.回收與排放管理。物流和運輸環節產生的固體廢物,應實行有效管理。按照美國環境署的估計,回收每噸固體纖維等于17顆成樹、463加侖石油、24加侖汽油、4100瓦店里、7000加侖水、3.5立法碼的土地空間。回收管理幾乎所有的廢物——油料、部件、電池、輪胎、輪轂、金屬、發動機、舊電腦等等。
7.發展多式聯運降低碳排放。多式聯運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有語言稱3000年的世紀將成為多式聯運的世紀。多式聯運在大幅度降低長途轉運成本、最大限度地縮短交付時間、大幅度減少道路擁堵的同時,能夠有效節約能源,大幅度減少排放、減少噪音,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運輸方式。根據美國BNSF鐵路公司的測算,將2萬噸貨物運送2000英里,采用汽車運輸產生二氧化碳排放3424噸,采用多式聯運,大約產生1322噸碳排放,而采用特種鐵路集裝箱棚車運輸,大約產生951噸的碳排放。多式聯運可以使碳排放減少60%~70%。
四、建立低碳物流體系的政策選擇
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美國和歐盟已經建立了一系列的機制,鼓勵減排,其中很多是直接針對物流領域。2006年,美國環境署開始建立了針對承運人、中間商、發貨人智能運輸伙伴關系計劃(EPA Smartway Part-nership)。碳披露計劃(Carbon Dis-closer Project)鼓勵企業自愿測評企業的碳排放情況。零售商計劃則在沃爾瑪、宜家等零售業實施。2008年,美國政府開始在10個東部沿海州推行區域溫室氣體排放監督計劃(RGGI),以及西部氣候計劃,在美西的7個州和加拿大的4個省開始實行,通過燃油配體系測量和限制碳排放。
歐盟從2005年開始實施排放交易指引計劃(EU ETP),初期僅限于碳排放。在2005~2007年的試驗階段,在27個成員國推行。事實表明,歐盟經濟并沒有因為事實碳排放限制和碳交易計劃影響了歐盟經濟,碳交易中也沒有發現漏洞,企業則適應性地調整理了運作方式和投資方向。
聯合國國氣候大會上,我國政府以負責任的態度對未來降低碳排放做出了降低40%~45%的鄭重承諾。要實現預期的目標,物流領域的低碳計劃不容忽視。應盡快建立一系列的體制機制,推出相應的政策措施。重點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將低碳物流納入“十二五”規劃。中央和地方政府,應明確將發展低碳物流納入“十二五”規劃。有條件的城市,可以在編制物流專項規劃時,對建立低碳物流體系,進行專門的研究。特別是物流產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應將低碳物流體系建設納入低碳城市建設、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內容。
2.建立低碳物流績效考量指標體系和認證服務體系。低碳物流績效考量體系,可以先從汽車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水運、多式聯運等運輸方式以及倉庫、港口、機場等環節,建立碳足跡記錄和披露計劃,然后再覆蓋企業的采購、制造、交付、回收環節,逐步擴展到整個供應鏈環節,建立系統的指引。初期可以采用自愿的方式,隨著時機的成熟,為這些企業進入碳排放交易市場做好準備。建立物流碳績效指標體系,可以由一些城市先行先試,充分利用行業協會的資源,再逐步推廣的到全國的范圍。
按照低碳物流績效考核指標,建立我國自己的低碳物流認證體系,同時建立第三方專業服務能力,對企業建立碳績效考量體系進行輔導并測量,建立節能減排的評級。
3.鼓勵扶持低碳物流管理和技術的推廣應用。政府應鼓勵和推廣低碳運輸、低碳倉儲、低碳物流管理技術的應用。綠色供應鏈概念和低碳物流的實踐在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已經有了一些成熟的經驗。國際領先的物流企業,已經配合政府的低碳計劃,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政府應鼓勵國內的研究機構進行國際合作,建立低碳物流實驗室,通過管理流程再造和采用低碳技術,對物流碳績效今行模擬和技術實驗,以加快低碳物流和綠色供應鏈的推廣。
在推廣低碳物流方面,值得重視的是多式聯運體系的建設。隨著我國高速鐵路的建設,我國鐵路貨運的緊張局面將逐步得到緩解。鐵路運力的釋放、鐵路集裝箱運輸技術的發展,將給發展海鐵聯運、多式聯運提供了空間。但我國鐵路集裝箱運輸的發展,仍任面臨很多困難,這其中有體制機制的因素,也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雙層集裝箱運輸通道建設的問題。其中,橋梁和隧道成為雙層集裝箱運輸的瓶頸,大大降低了多式聯運的效率。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貨運路網改造的長期計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并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多式聯運的發展。
4.在條件成熟時將碳績效納入排放交易和碳限制體系。我國尚未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但這方面的呼聲已經很高。目前,美國自愿交易市場上的碳價格為每噸4美元左右,在歐盟市場上則達到每噸40美元左右。將碳看成商品,將減排的碳換成現金,將極大鼓勵企業實施減排計劃。碳排放交易之后可能實施的就是排放限制計劃。目前,美國政府已經通過相關法案,建立了強制減排限額的年度計劃,規定了每年的減排比例,違者將被罰款,或者購買等額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標。
5.加強對低碳物流和綠色供應鏈的企業的宣傳。必須明確的是,低碳與企業利潤之間不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低碳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低碳就是收益。低碳體系的建設,對企業來說不僅代表投入,更多地表現在提高效益和競爭優勢方面:第一,提高效益,增加經濟收益。由于減少了浪費,企業降低了操作成本、減少了被罰款的機會,甚至是高昂的投入。供應商層面的節約,可以轉讓給買家。第二,通過創新建立競爭優勢。由于采用清潔技術、流程創新和減少了浪費,生產效率得到提高。減少浪費就等于現金收益。第三,提高產品質量。供應鏈伙伴關系維系了買家與供應商的聯系,增加了供應鏈范圍內產品質量控制能力。第四,建立持續的企業環境目標。在多界面、非縱向生產制造時代,企業與供應商一起共同應對環境問題。第五,提高企業公共形象。企業良好的環境表現聲譽增加了對消費者、投資人和員工的證明吸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