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公共交通一樣建設運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2011-10-29 5: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北京明倫高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惠良
自2009年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發布以來,各地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如火如荼……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怎么建?建什么?建成后如何運營?一直是困擾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的問題。特別是在平臺建設運營中,政府角色模糊,沒有合理的贏利模式,已成為制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發展的主要因素。
北京明倫高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國內較早專業從事研究、規劃、設計、開發并成功運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公司。針對日前國務院出臺的“國九條”和新一輪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高潮,總結了以下觀點供大家參考。
一、把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提高到城市基礎建設的高度給予重視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重要在什么地方?很多人的認識還不夠。不少地方是因為國務院將其列為物流業振興和調整規劃,得到了國家的重視,絕大多數領導決策的出發點,是因為平臺可以解決物流信息孤島,幫助物流企業實現信息化,從而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當然還有一些地方是“隨大流”。
本人認為僅把“上面重視”,或“提高當地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和經濟效益”作為出發點,是遠遠不夠的。
首先,平臺建設投資大,運營成本高,見效慢。如果政府不能從基礎建設的高度來衡量,必然會造成建平臺易、運營平臺難的局面;其次,平臺建設運營中,涉及到政府的不同部門和不同行業、不同層面的企業,需要協調的地方多,如果達不到一定的高度,就很難進行推廣實施;再次,平臺推廣實施中,其本身很難產生經濟效益,對政府的稅收、GDP是間接效益而不是直接效益。如果不從基礎設施的角度來考慮,就很難能長期扶持運營;最關鍵的是,如果不從基礎設施來考慮,就不能領會平臺在招商引資中產生的真實價值。
早在2007年,明倫高科就提出了要將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作為城市第五大基礎設施的定位,將平臺的建設、運營,與城市建設中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擺在同一高度。因為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一個地方是否具有優秀的商業信息平臺,就如同城市是否通電、通路、通水一樣,必將成為衡量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指標。優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作為鏈接政府、協會、各行業企業的綜合性平臺,必將成為企業運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門,從而成為地方招商引資的名片和重要資源。
二、要明確政府在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運營中的角色和需求
政府要將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并不等于政府在平臺建設和運營中大包大攬。因為政府開發建設的任何公共基礎設施,最終都將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進行運營。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作為網絡時代的公共基礎設施,也必將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進行運營。但目前許多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平臺,政府大包大攬現象比較嚴重。由于政府本身不具備市場化運作的職能,也沒相關經驗,市場需要什么樣的平臺,如何運營平臺,政府管理部門是很難完全理解的。這也是多年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叫好不叫座的重要原因。
從明倫高科幾年來建設、運營的思路和經驗來看,政府在平臺建設中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做好各部門的協調;同時提供一定的啟動資金,在平臺運營前期提供必要的扶持,做好監管和監督,同時結合管理部門需求,讓物流公共信息為相關部門提供有效數據。
不少人認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就是為物流企業服務的。因此,目前在建和運營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中,絕大部分的核心就是車源、貨源的信息發布平臺。客觀來講,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用戶不僅是企業,政府作為投資的部門,必須要考慮到政府的回報。也就是說,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用戶除企業外,政府(包括園區、行業協會等相關管理或協調部門)都應該是平臺應用的主體。而且,也只有把這些部門的需求與平臺進行結合,并讓他們能從平臺上得到在其他平臺上得不到的信息或者數據,管理部門才有可能會長期關注和使用平臺,也才有可能長期推動平臺的建設和發展。
三、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運營要有開放合作的心態
目前,各級政府都在投資建設自己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甚至許多地方政府不惜投巨資開發建設。但由于各地在平臺建設中的標準不一、要求不同,造成數據不能相互對接,結果其平臺反成信息孤島,作用十分有限,同時還造成了資金大量浪費的現象。
造成這方面原因的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部分領導認為必須建本地獨立的平臺,才能體現其重視程度,才能為本地企業服務;其次,不少地方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有項目一定要交給本地企業來做。其實這些都是“本土觀念”在作怪。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就如城市的高速公路一樣,如果不能與外地高速公路對接,其價值和意義就十分有限。要發揮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作用,就得把信息共享做到最大化,就必須把本地的信息與其他城市,甚至全國性的平臺對接,實現互通互聯。當然做到互通互聯,也不是說不能有本地獨立的信息,這方面可以通過技術進行處理。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運營。由于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涉及面廣,行業多,需求復雜,技術上實現物流的功能,從目前在運營的平臺來看,沒有太多的區別。而真正有區別的,是如何運營的思想理念。
北京明倫高科2008年,就提出物流信息化的四句話。其中一句就是:信息企業物流化,要讓信息企業成為物流的行家里手。客觀地講,一個對物流不懂、不熟悉的企業,是不可能按站在物流的角度來研發和運營平臺的。因此,在平臺建設過程中,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要有開放的心態,了解和學習各地成功運營的平臺經驗,實現拿來主義,這樣不僅可以快速構架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少走彎路,還能節省大量平臺研發資金。
四、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要為客戶提供精準信息
物流信息化與其他電子商務平臺相比,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尤為重要。但從目前的運營平臺來看,平臺上的信息誠信度低,真實性差,時效性就更不用提了。
不少平臺也開通了誠信認證,這是平臺建設的一個進步。但對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來講,如何提供精準的信息,不僅是對平臺的挑戰,更是其長期穩定運營的保障。可以說,沒有精準的數據,再先進的技術、再雄厚的資金、再強大的團隊,都會遭到無情的淘汰。因此,評價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一項重要依據,就是能否在誠信、真實、實時的基礎上,再根據需求自動篩選匹配并快速返回給供需雙方實現交易。只有達到這個目標,平臺才能完成走向市場化,走向成熟并實現長期、穩定運營。
作者簡介:
黃惠良,高級物流師。北京明倫高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特約研究員,中國物流信息化專家。黃惠良先生早年在大型國有企業從事十余年領導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實踐經驗。曾為東芝復印機、波司登等國內外著名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帶領團隊研發了國內首個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網絡營銷管理、辦公自動化平臺;在研發企業管理系統時首先提出了數據鏈閉合環概念;首次完整地構架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框架,現已在行業內得到共識和普遍應用;首先提出了 “以商養網,平災結合,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的應急物流信息化模式;參與了國家應急物流標準課題、標準的研究和制作;主持編寫了高職高專 《物流信息化管理》教材,在物流信息化領域有較深的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