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一達 馬云的“跑堂伙計”?
2011-11-1 15: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發件地:華東
創始人俱出自安徽桐廬,借電子商務崛起而起死回生,加盟模式為主,擴張手段凌厲。
馬云的“跑堂伙計”?
對于盤踞在上海的“四通一達”而言,與馬云的阿里巴巴同處華東一小時經濟圈內,是幸運也是不幸
得華東者得天下,這話放在快遞行業,一點不過分。根據行業內的統計數據,中國有超過70%的快遞訂單來自華東地區,于是,中國快遞業的桐廬系才可以在華東市場裂變,在1999-2001年間,不斷派生出新的快遞企業,并形成如今“四通一達”的格局。
華東地區肥沃的私營經濟土壤和活躍的民間貿易往來,給快遞業務的成長以充分的空間。當然,四通一達們還會懷念早幾年電商啟蒙的時光。自2005年以后,中國快遞市場即保持著每年25%的增長速度,而在華東市場,增速則達到30%。
不過,很難說如今電子商務的井噴帶給華東系究竟是禍是福。
眾所周知,始于申通快遞的加盟發展模式如今還是中國快遞業的主流發展模式。對于忙于開拓市場的快遞企業而言,加盟模式不僅利于快遞開疆拓土,更重要的是不會占用太多企業的自有資金,而是借助加盟者的資金來迅速發展。這一模式甚至幫助華東系躲過了經濟危機的侵擾。2009年,在物流快遞業哀鴻遍野,國內民營快遞領頭企業順豐亦被爆出虧損的時候,人們意外發現已經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的“四通一達”所受沖擊遠小于預期。原因即在于加盟模式分散了風險。
但電子商務帶來的井噴效應開始改變游戲規則。
2010年底,關于網購訂單導致快遞業爆倉的消息不斷傳出,但快遞企業并沒有因此賺得盆滿缽滿。相反,按照曾經名噪一時、已經退出快遞圈的北京小紅馬快遞高管的說法,很多快遞企業沒有死在經濟危機里,卻死在電商大潮的“春天里”。“道理很簡單,同城快遞一票5元是快遞企業的保本線,算上人工和油錢基本不賺錢。但是很多電商網站的配送價格都是5元,而且經常搞免費派送,由于電商的強勢,最后快遞企業只能賠本賺吆喝,撐不住的只有死。”他認為,電商們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現狀有很大的責任。但另一方面,電商巨頭們又在抱怨中國物流體系的不配套,拖了電商的“后腿”,并因此走上自建物流之路。
事實上,電子商務令華東系既愛又怕,對于洶涌而至的電商潮,華東系無非兩種應對手段,其一,完全按照電商的要求改造自己的體系,但其危險性在于或將淪為馬云們的“跑堂伙計”;其二,按照世界一流物流企業的標準來對自我進行升級改造。畢竟,從世界范圍看,無論在制造業還是零售業,尚未出現過因為企業自建物流而導致某一個物流分支或某一類物流企業完全消失的情況。物流業的專業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必須“術業有專攻”。
從淘寶網的物流體系變遷可以看到,自2003年成立以來,其物流體系經歷了中國郵政EMS、民營快遞公司(不特定公司)、現在的推薦物流階段。目前,華東快遞企業是推薦物流的主力,而“民營快遞一哥”順豐對此則有意保持距離。
即使是申通們,對電子商務也有一定的“心理距離”。申通推出的“申通E物流”只是申通和淘寶網合作的一個品牌,而圓通推出的新龍網,則是圓通公司基于自身網絡規模以農產品為切入口的電商網站。在這種欲拒還迎的姿態中,四通一達們對于電商的矛盾心態可見一斑。
更深層次的矛盾在于,即使快遞企業愿意按照電商的要求來改造自己,似乎也已經失去了改造的窗口期。在快遞行業,優秀的企業本質都是相同的,應該像一只強壯的章魚,擁有發達的大腦(高度信息化的后臺管控和高度自動化的倉儲轉運中心),擁有靈活而反應敏捷的手足(高效的配送體系)。中國的民營快遞企業,大多強項在于配送(電商抱怨的所謂服務差的問題,表面是配送問題,實際是后臺管控能力問題),弱項在于中樞神經不夠發達。如果真要改造自身,應從后臺系統開始。
但是,請注意,無論阿里巴巴還是京東商城,其投資的重點都是倉儲端而非配送端。一旦其布局完成,電商們需要的不過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配送企業—一只不需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章魚”,一些會給中央廚房端菜上桌的“跑堂伙計”,而非一家真正的物流企業,即使申通們想與阿里巴巴合作,也有兩家后臺系統如何對接的問題,最后結果很可能是強勢的電商要求把快遞公司的后臺系統納入到自己的體系中,這才是讓民營快遞企業后背發涼的地方,也是順豐隔岸觀火的原因。
正因此,華東系四通一達在積極擁抱電商大潮之時,也在尋找自救轉型之路。
借力資本的力量推動企業發展無疑是一條常見的對策。目前匯通速遞已有馬云的股份,而近年發展勢頭迅猛的韻達快運也獲得復星、聯想創投的入資。對于主要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的中國民營快遞企業而言,沒有哪一家不渴望資本的青睞。申通等知名快遞企業也多次傳出有財團入股或并購的傳聞。
但是,華東系的家族企業基因,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外部資本的介入。一位知情人士說,華東某知名快遞企業曾對外開出條件,投資入股可以,但其創始人家族必須保持75%的控制權,這嚇退了多路資本。“按照這個股權結構,無論在哪個市場,上市都幾乎不可能。投資者除了年終分紅,企業內部的事什么也參與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