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與中國“城市化”
2011-12-10 15:1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院長 樊綱
中國未來的發展非常需要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物流將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支撐手段。物流支撐產業轉移,推動經濟一體化,提升城市與區域核心競爭力。以城市為單元,構建城市基礎設施,建立城市物流體系,減少交通擁堵,降低排放,是建設和諧城市、幸福城市和可持續發展城市的重要舉措。
我國正處于快速城市化的階段。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農民工不斷涌入,產業轉移趨勢明顯。資源和要素稟賦供給的不均衡、環境承載力的制約,給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物流作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區域競爭力的手段,將滿足產業轉移需求,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同時保障城市資源供給能力,緩解城市化進程所產生的交通、環境等經濟社會壓力。
城市化進程帶來挑戰
中國已經進入城市化發展的高峰期。小城市正在逐漸發展成中型城市,中型城市加速向大城市轉變,大城市帶動周邊城市形成城市群、城市網絡。目前,中國已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遼中南、中原、長江中游、海峽西岸、川渝和關中城市群等幾大城市群。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廣州和深圳等,已成為人口總數超過1000萬的特大城市。當全球經濟都在強調制造業、生產行業的時候,中國的重點已經轉向了城市化。
城市化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挑戰。“十二五”規劃期間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增長或者刺激消費,尤其是中產階級的消費,而消費增長的過程將加快城市化進程,城市邊界向外延伸,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勢必帶來一系列的城市承載問題,尤其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中國是人口大國,不論是大城市和大都市,還是一些中小城市的發展,都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需要更多的交通設施去應對人口不斷的增長和城市的擴張。
產業內部轉移進一步深化。拉動力等要素價格差異所帶來的比較優勢仍然是產業轉移的主要驅動力量。縱觀中國,沿海和內地的最低工資水平與實際收入水平的增長存在顯著差異。考慮到通貨膨脹及消費水平的影響,離海岸500公里的地方,工人的工資從實際意義上來說并沒有增長,也就是說工人的最低工資的增長,并不代表實際收入的增長。另外從國家政策來看,關于最低工資的限度國家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因此,在最低工資不等于實際工資, 實際工資水平的差異持續上升的趨勢之下,產業將進一步向內部轉移。提高沿海與內地的工資水平,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得到均衡發展,這是中國“十二五”發展的主題。
勞動力轉移是關鍵。產業轉移從歐洲開始,之后是美國、日本,現在是中國,尤其是中國的上海和其他的一些沿海城市,制造業中心將會繼續轉移到其他的亞洲國家,比如說巴基斯坦,甚至于巴西。制造業中心轉移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努力的重點。而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的產業也存在轉型的需要,但制造業中心的轉移、產業的轉型,都必須考慮一點,就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勞動力。調查顯示,30%~35%的農村勞動人口的收入不及轉移到沿海的工人收入的1/2,所以仍然存在勞動力轉移的動力。但在這部分當中的農民工,每年只有1500美元的收入,平均收入偏低,導致動力不足。目前,農民工和農民構成了總勞動力的70%左右,因此,如何實現勞動力的轉移,是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也是解決社會收入不公平或者貧富差距的關鍵。
中國的城市化將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為了完成工業化的第一步,中國減少了10%的農村的勞動力,當然這是歷史的原因,還有其他國家發展的影響等等的原因,才造成了這個影響點。但要實現現代化,農業或者農村相關的經濟活動的人的比例,要從30%降低到10%左右。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創造大概1.5億份新的崗位,中國每年需要新增崗位800萬~1000萬。也就是說要完成1.5億到2億份的工作崗位,需要20~30年。這就是中國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中國實現經濟現代化的挑戰。
物流在城市化中的作用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就是中國持續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城市化的進程與相關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特別是與供應鏈和物流業的發展緊密相連。
物流是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支撐。城市的發展需要房地產發展,房地產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增加消費來支撐,而消費則需要資源支撐。城市人口的增加帶來資源消費需求,而中國的資源共享,資源的進出口更多地依賴于與世界合作,要與世界建立更好的交通和物流網絡來滿足中國不斷上升的人口的需要。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交通成本、物流成本和供應鏈管理,對城市發展的意義至關重要。
物流是提升國家和區域競爭力的實現手段。中國保持競爭力必須高度重視資源的運送,就是交通、物流以及供應鏈管理的問題。日本也是資源缺乏的國家,甚至比中國更匱乏,但是日本在資源使用上達到很高的效能,是因為交通和物流網絡非常發達,所以日本能利用這方面的優勢保持競爭能力。要想在相對匱乏的資源基礎上保持競爭力,不僅僅是能源的價格、資源本身的價格競爭力,交通、物流的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把整個物流的成本涵蓋其中。資源和能源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是動力,也是城市化的能源。通過不斷降低物流成本,讓其變得更加廉價,從而將沿海的工業加快轉移到內陸地區,轉移到有空間的地區,轉移到自然資源集聚的地區。
物流之所以重要,也跟中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息息相關。經濟地理格局的變化、區域經濟的發展,將隨著現代化發展,出現人口的重新分布。對于大陸的國家來說,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當中,80%的人口都會遷徙到沿海的城市當中,這對美國或者是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其他的現代化國家來說都是如此。中國亦是如此,沿海地區人口在不斷聚集,經濟仍在持續發展。沿海地區之所以形成較強的人口集聚能力和快速的發展步伐,主要是因為水運、海運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國獨特的地理經濟格局,決定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是惟一擁有一個海岸線的大陸國家,海岸錢資源不足;中國人口基數大,但人均可耕地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可用的土地非常狹小;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最長、儲蓄率較高。2010年,52%左右的GDP來自于儲蓄率方面,而在歐洲、美洲的歷史發展進程當中,這個比例只有25%到30%,所以現在這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發展不平衡的一個問題。中國的高儲蓄率引發了貿易保護主義新一輪的貨幣爭議,但是,即使未來中國的貨幣儲蓄率下降至45%,仍然高于其他同發展的國家。因此,中國的人口規模增長、海岸線資源不足,勢必產生擁擠和資源不足的約束,如果中國的人口不斷涌入海岸線100平方公里之內,這種情況是不可想像的。所以,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對緩解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西部發展的關鍵是物流成本。眾所周知,中部地區和內陸地區沒有沿海地區發達,原因涉及國家的戰略重點以及區位因素等多個方面。目前,國家已開始適當地調整發展重心,大力發展西部,但其中的關鍵就是交通費用、物流成本的問題。以重慶為例,重慶地處西部中心位置,交通費用的高低已經成為影響其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從中國的地形來看,穿過重慶,再往西,將可能出現交通的最高點,所以交通費用成為西部發展最大的問題。
城市化亟須物流給力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規模的擴張,城市化的負面效應開始逐步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供給的局限、交通擁堵、尾氣排放增多、環境質量惡化、通勤時間延長,給城市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作為城市問題、大都市問題的物流解決方案,城市物流可以通過綜合利用城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引入現代通訊技術、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建立高效的城市物流體系,有效降低城市交通運輸總量、緩解城市擁堵,同時有效降低碳排放,實現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建成綠色城市、智能城市、和諧城市、幸福城市。
物流給力城市化表現在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引入先進技術手段提高城市物流運營效率、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等方面,同時也將促進城市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
首先,城市物流通過對現有物流基礎設施的改造建設,有效提高城市物流基礎設施的綜合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物流基礎設施投入的產出率。通過重新定義城市物流基礎設施,綜合利用、改造提升港口、機場、公路、物流園區、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節點的功能,通過較少的投入,獲得更多的產出,服務于城市化的進程。
其次,城市物流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設施,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拉動城市經濟增長。城市物流技術結合現代智能通訊技術、無線通訊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物聯網和服務互聯網技術等先進技術,將大幅度提升城市物流裝備技術水平,有力促進科技進步,培育自主創新能力。
第三,城市物流運營體系建設,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有效拉動城市經濟發展。隨著物流向高端化發展,城市物流運營商的角色將徹底改變。分散的、單一功能的城市物流運營商,將被綜合的、集約化的、具有高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城市運營商所取代。城市物流的運營,將不再局限于配送“貨的”和配送中心的傳統角色,而轉變成利用軌道交通、智能車輛、自動集配來實現的城市物流的角色。
第四,城市物流建設將提升環境質量,降低貨運車輛排放,實現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貨運車輛雖然占汽車總數的比例較小,但因貨運車輛功率大,其排放卻占了汽車總體排放的大部分。因此,加強貨運車輛的管理,通過智能運輸管理手段減少空駛,提高排放效率,對改善城市環境和提高城市通行效率,將產生明顯的效果。
第五,城市物流建設,將引導政府管理、城市規劃、部門分工、行業標準、法律環境等一系列新的改革和探索,對于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探索適應新型城市化、管理城市經濟的新體制、新機制具有積極的意義。城市物流建設,將有利于優化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配送效率,在緩解交通、方便民生方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