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山西循環經濟 恰是風正揚帆時
2011-1-27 1: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歷史的車輪總是這樣的無情和慷慨。他毫無商量余地掀去曾經匯聚我們多少感動的2010輝煌一頁,而又令人驚喜地呈現給我們一個嶄新的孕育著無限生機與希望的2011。自2007年我省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第二批全國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省之后,全省循環經濟發展就明確了加強領導、科學謀劃;統籌規劃、試點探索;資金扶持、科技創新;宣傳帶動、全民行動的工作方針。確定了全省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試點單位涵蓋了企業、行業、園區、社區、區域5個層面,包括:太鋼集團、山西焦化等31個試點企業,同煤集團塔山工業園區、交城經濟開發區等14個試點園區,晉城市泰昌社區等11個試點社區,清徐、介休等11個試點縣和運城、長治2個試點市。經過幾年不懈的推進,試點項目、試點企業、試點園區的示范作用逐漸顯現,初步形成了具有山西產業特色的以企業為主體,企業與企業、產業與產業之間有機耦合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回顧“十一五”山西循環經濟的發展之路,應該說,山西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取得了“兩年試點引導、三年完善機制”的階段性成果,涌現出一批具有山西本土特色和產業特點的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園區和市縣。通過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和實施,賦予了全省生態環境更多的“綠色”生機,生態經濟不斷生育成長漸成氣候,生態家園嶄露頭局雛形方顯。
決策者早已成竹在胸,組織落實者更是意氣風發。2011年是我省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山西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綱要(草案)提出,進一步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把循環經濟作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手段,2011年,我省將以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循環型農業、循環型工業、循環型服務業,建設循環型社會,使循環經濟成為基本經濟形態和產業發展模式。按照“多聯產、全循環、抓高端”的思路,全面推進各類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循環化發展,延長煤焦化、煤電材、煤電鋁等資源循環產業鏈,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廢渣、礦井水、中水等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構建循環經濟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體系,加快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引進、開發和應用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產業鏈接技術。加強循環經濟地方立法和執法工作,完善循環經濟標準規范和政策體系,增強循環經濟的科技支撐、政策激勵和法律大力建設。今后五年,我省將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以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為基礎,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的奮斗目標,在總結“十一五”工作的基礎上,繼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進一步落實《山西省循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2008—2012)提出的各項任務,推進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建設。同時,要以解決當前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為切入點,在能力建設方面大力推進,包括加強政府對循環經濟的推動能力、不斷提升資源減量化利用能力、不斷提高產業廢物和社會廢物的有效利用能力、盡快提升循環經濟技術支撐能力。特別要結合循環經濟統計試點省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循環經濟認證的工作,注重建立循環經濟發展的各項制度,便于今后工作中數據的采集和評估。重點推進不同試點企業、園區根據資源環境條件,結合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地總結各具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形成一批極具推廣意義的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園區和城市,促進循環經濟在全省形成較大規模。
循環經濟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長期工作,任重而道遠。今后5年,是我省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和挑戰并存。發展循環經濟對我省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也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宏大課題。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全省上下對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的內涵和外延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有了更為切身的體會和感受,對加快推進全省循環發展有了更加全面的思考和把握。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倡導生態、經濟、社會和諧共生的全新經濟發展模式,在山西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優勢,是全省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強心劑”和“生力軍”。
美好藍圖催人奮進,轉型跨越時不我待。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起步之年。今后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指導方針和重大部署,全省干部群眾正擰成一股繩,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上下同心共同努力。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轉型跨越發展為主旋律,以推進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為統攬,成為開局之年的最強音。
運城市 2011年發展循環經濟展望
“十二五”期間,運城市將圍繞建設山西向東向西開放的大通道和橋頭堡新的戰略定位,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新型化、三產規模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促進運城由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由原材料工業大市向現代制造業強市轉變,由文物資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強市轉變,由人口大市向人才強市轉變,由內陸開放不足地區向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轉變,努力把運城建設成為山西省乃至黃河中游地區的現代農業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特色文化旅游基地和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加大現代農業示范區推進力度,形成糧食、水果、棉花、蔬菜、養殖、觀光6大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并以示范區建設為先導,在全市實施“5大計劃”,即“雙創”增糧計劃、規模健康養殖計劃、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計劃、農民合作社推進計劃和農業物流體系建設計劃。通過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加快發展增環補鏈農業產業,發展節水農業、綠色生態農業、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安全農業。同時,調整種植業結構,推廣高產、抗旱、耐旱作物新品種。調整農業產業區域布局,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時,依托林果業發展觀光型農業,增加農業收入,以沼氣工程建設為核心,主要依托大中型養殖場和若干農業園區,結合戶用沼氣池建設,建設農村生態工程,提高農村和農業廢棄物的利用程度,注重構筑和發展一、二、三產業間的循環經濟體系,構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優化工業結構、產業升級和區域分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建立生態工業生產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產業,發展能耗低、效益高的知識技術密集產業;進一步加大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促進高能耗、低效益的傳統資源型產業向知識、技術型產業轉變;對冶金、焦化、化工等重點行業實施清潔生產和技術改造,加大“關小上大”力度,加大節能減排和整合資源力度,淘汰關停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能力;按照資源、技術優勢,優化產業布局,按照產業發展的次序和產業鏈條,構建壯大五個新興產業集群和生態循環工業園區。通過不同企業或工藝流程間的橫向耦合及資源共享,為廢物找到下游的“分解者”,建立工業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和“食物網”,達到變污染負效益為資源正效益的目的,構建第二產業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調整第三產業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構建綠色社區;加大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力度,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著力發展開放型服務業,切實加強公共服務事業。大力開展服務業節能、節水,環保工作,構建服務業循環體系,促進全市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大力發展包括再生資源產業在內的環保產業和環境建設產業。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資金、稅收、分配政策等各個方面給予有力支持。搞好合理布局,強化市場管理,鼓勵適度的地區集中和市場集中,積極推進環保產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形成規模效益。要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使生活和工業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節約資源,凈化環境。
山西焦化 2011年循環經濟展望
山西焦化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大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力度,充分合理利用資源,計劃投資326億元,建設26個項目,到2015年形成以煤、焦、化為主體,集物流貿易、投融資、電子科技、工程設計、對外服務等為一體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到2015年資產規模達430億元,年銷售收入500億元,利稅52億元,利潤21億元。為此,山西焦化堅持高起點、大力度,匯集全球智慧、資源、技術,深入研究市場、技術、人才和政策,為山西焦化的后續發展提供第一手資料,及時分析行業發展動態和宏觀經濟趨勢,使山西焦化后續循環經濟發展項目的轉型符合時代趨勢、產業趨勢、節能減排趨勢,符合差異化競爭、高附加值特點,符合省委省政府、山西焦煤和山西焦化發展戰略和運營實際。山西焦化狠抓項目的協調平衡資金工作,妥善處理日常運營資金與項目建設資金的合理開支,確保日常運營和企業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確保山西焦化“十二五”發展的戰略規劃不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山西焦化發展壯大提供堅強的項目支撐。
長治市 2011年發展循環經濟展望
“十二五”時期,長治市繼續深入推進“四位一體”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力打造六大新型產業鏈,著力推動工業新型化建設。緊緊圍繞“抓高端、全循環”的理念,堅持“項目園區化承載、企業集群化推進、產業鏈條化發展”的思路,依托資源、技術和產業優勢,重點打造現代煤化工、硅工業、LED、鎂工業、乙炔工業、玉米深加工等六條產品產業鏈。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將以屯玉種業、沁州黃公司、蕓生糧業、恒山飼料、仙都生態園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載體,以良種—糧食種植—糧食加工—飼料—畜禽養殖—畜禽產品深加工—廢棄物處理,農作物秸稈—青貯—畜禽—過腹還田鏈,畜禽糞便—沼氣—生物有機肥—無公害農產品等產業鏈為主,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生態農業,著力推進農業生態園區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著力打造循環型生態工業園區,實現循環經濟產業化。以武鄉蟠洪工業園區、襄垣富陽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潞城市潞寶焦化工業園區、沁源縣太岳工業園區、屯留康莊工業園區等一批起點較高、具有較完整生態工業產業鏈(網)和擁有園區資源一體化經營與生態化管理體系的產業園區為主,加快實施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市場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循環產業項目,打造具有特色的循環型生態工業園區。同時,積極發揮工業園區的產業集聚作用,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大力培育高新區和光電子產業園區,重點抓好7個市級園區工業園區和6個縣級工業園區建設,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化發展,使循環經濟成為長治市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循環型服務業,創建循環型社會。以發展循環型服務產業為抓手,以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和生態恢復等方面為重點,實施相應的重大基礎工程,構建資源利用的社會循環體系,實現資源跨企業、跨產業、跨區域的循環利用。以構建循環型城鎮、循環型社區和新農村為目標,倡導綠色消費模式,推進循環型消費與低碳生活,著力建設循環型社會。
同煤集團 2011年發展循環經濟理念
建設循環經濟“3451”工程。即圍繞“三個一流”,即裝備、技術和管理創一流,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創一流,環境保護創一流的目標;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循環與經濟三方面關系;面向項目、園區、區域3個層次;抓住源頭消減、高效轉化、綜合利用、生態建設4個重點環節;建設塔山、東周窯馬道頭潘家窯、朔南、軒崗和白家溝5大百億級循環經濟園區,最終構建縱橫交錯的網絡化、立體式大循環格局。
以“兩型”企業建設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堅持高端化、現代化、規模化、信息化,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開展產、學、研、用相結合,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相結合,國內與國際技術相結合,強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通過技術進步,實現發展循環經濟投資最省、見效最快、質量最高、效果最好,使技術進步成為循環經濟園區建設和集團公司發展的最核心競爭力,成為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強大支撐。
構建循環新模式,全力構建基本框架。以“4556”為基本框架。即:在同煤集團所屬的大同、朔州、忻州、軒崗4大礦區范圍內,立足煤、延伸煤,打造煤炭電力建材、煤炭電力化工、煤炭鋼鐵機械、煤炭電力鋁業、煤炭電力硅材料5條產業鏈及靜脈產業鏈。因地制宜,建設各具特色的塔山園區、朔南園區、東周窯馬道頭潘家窯園區、白家溝園區和軒崗園區5大園區,并在煤炭、電力、煤化工、冶金、機械和新興產業等6大產業間建立共生耦合關系,從而形成縱橫交錯的網絡化、立體式循環經濟框架。
全力打造循環模式,以煤炭產業為主導,以電力、煤化工、鋼鐵、機械、新興產業為重點,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原則,體現經濟高效、產業集聚、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特征。
以園區建設為核心,把園區建設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核心任務,以園區為載體、以煤礦為龍頭、電廠為紐帶、技術為支撐、項目為帶動、百億級產值為目標,形成產業集聚、要素循環、資源共享、產業鏈集束的園區新格局。
洪洞縣 構建特色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格局
“十二五”時期是洪洞縣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的五年。全縣上下以山西省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和省委提出的轉型發展、跨越發展良好機遇,以山西省循環經濟先進縣為契機,緊緊圍繞“抓轉型、重民生、促跨越”總體工作目標,大力推進“一帶十一區”建設,以大項目為支撐,以大園區為載體,以大城鎮為抓手,堅持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協調互動,城鄉統籌與民生改善相互促進,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加快建立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良性機制和政策扶持體系,以“一帶十一區”為引領,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普及節能技術和設備設施,建成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企業,推動企業內部層面的小循環、工業園區層面的中循環,逐步形成縣域經濟大循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一帶十一區”就是以汾河經濟帶為主軸,自北向南依次規劃建設:興唐寺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山西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園、廣勝寺旅游景區、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秦壁工業園、大槐樹農業生態園、歷山農業觀光園、溫泉度假村、辛村新型建材工業園、汽貿物流園、甘亭工業園等11個園區。
以“大槐樹農業生態園”和“歷山農業觀光園”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規劃建設占地3.5萬畝的“大槐樹農業生態園”,大力發展大棚蔬菜、池栽蓮藕等現代設施農業;規劃建設占地2.75萬畝的“歷山農業觀光園”,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大棚蔬菜和果品采摘園等生態觀光農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抓好鑫基商貿農林廢棄物循環利用、番茄制品、光合菌肥、小雜糧、飼料、有機肥等項目建設;繼續搞好節水工程建設,改善灌溉面積7萬畝;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建設,新建戶用沼氣池1000個。
以“四大工業園區”為載體,山西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園,建成山焦焦爐配套干熄焦、甲醇燃料油和三維3萬噸聚四亞甲基醚二醇、焦爐煤氣解吸返送等項目;加快推進300萬噸機焦、200萬噸熟料干法水泥、叔碳酸乙酯等項目建設。甘亭工業園,建成MO源項目,加快推進高功率激光器、微納米光電、億明LED照明系列產品、精密鑄造及機加工等項目建設。秦壁工業園,建成節能玻璃深加工、發泡鋁、電熱膜等項目。辛村新型建材工業園,建設建筑陶瓷生產線項目,啟動建設煤矸石熱電廠等項目。
以“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廣勝寺旅游景區、興唐寺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溫泉度假村、汽貿物流園”為重點,完成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二期擴建開發工程,啟動實施三期擴建開發工程;推進廣勝寺景區拓展改造工程;啟動實施興唐寺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溫泉度假村等工程;繼續抓好乾元山、青龍山、華夏司法博物館、師曠故里等景區擴建開發工程。啟動實施汽貿物流園、城東綜合市場等項目。
以“建設大縣城”戰略為方向,完成澗河大橋、趙城和廣勝寺兩個鄉鎮污水處理、縣城二級客運站、城南三級客運站、廣電大樓等項目;實施洪安澗河綜合治理、縣城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縣城集中供熱二期、天然氣利用等工程。啟動實施澗河森林公園、汾河森林公園、廣勝寺景區濕地公園工程;完成廣勝寺旅游公路通道綠化和景區萬畝生態林建設工程;全年造林3萬畝,植樹500萬株,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2.8%。以整治違法排污企業、治理煙塵、粉塵污染為重點,繼續推進節能減排,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深入開展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積極推廣和應用清潔生產技術,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本文來源:黃河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