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冷藏庫現狀與未來發展前景
2011-3-23 14: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冷凍冷藏食品產業快速發展,低溫倉儲業取得重大進步。據空調制冷大市場調查數據獲悉,我國各類生鮮品年總產量約7億噸,冷凍食品的年產量在2500萬噸以上,總產值520億元以上;年營業額在500萬元(含500萬)以上的食品冷凍、冷藏企業約2萬家(包括加工企業內的冷庫車間及冷藏庫),就業人員250萬人,全國冷庫容量達900萬噸左右。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不僅冷庫總容量增加了一倍半,冷庫的建設技術也得到了明顯進步。
一方面,以當年的上海吳徑冷庫、現在的錦江國際低溫物流公司為代表的傳統土建冷庫,根據市場需要與物流的要求得到改造,冷藏的溫度帶得到拓寬、改建了封閉式低溫站臺。另一方面,以大連海洋漁業公司、中外運上海冷鏈物流公司、杭州肉聯廠、山東銀座圣洋、青島港怡之航、寧波遠東、煙臺中魯等企業為代表,按照冷鏈物流中心的要求建造了一大批新型的現代冷庫,不僅溫控幅度寬、最低庫溫已達零下55度,單體冷庫容量已達3.5萬噸以上,最大冷庫群的容量達到10萬噸以上,有的冷庫的自動化程度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封閉式站臺、升降式裝卸平臺、低溫理貨區、形式多樣的貨架和托盤的配置已被這些現代冷庫所普遍采用;冷庫的標準化工作也提上日程,上海市《食品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規范》地方標準已經頒布實施,對封閉式站臺的溫度、理貨間的溫度、進庫貨物溫度的上限以及冷藏車貨物的裝載時間等均已有了具體的規定,這為全國范圍內的冷庫標準化工作開了個好頭。
不過相比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無論是冷凍冷藏食品的生產,還是冷藏庫的數量與技術水平及其運營方式,我國都還存在較大差距。
從人均占有冷藏庫的容量看,美國是中國的10.3倍,日本是中國的15.73倍。我國的肉類水產、果蔬等生鮮食品發展很快,肉的產量已是世界第一,但由于冷藏設施跟不上,在流通過程中的損失與損耗很大;速凍食品已成為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食品之一,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費速凍食品一般在20公斤以上,我國人均還不到6公斤,美國、日本等國速凍食品的品種有幾千種,我國不超過600種,其原因很多,冷藏設施的不足也是其中之一。
從冷庫的質量及其運營方式看,我國冷庫的80%以上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多層土建冷庫,新型的裝配式立體化冷庫不到20%。多層土建冷庫技術含量低,溫控區間小,相關設施不配套、有的已經陳舊老化,從體制與適用范圍上分屬于肉類、水產、果蔬企業,企業自運營冷庫的效益不高,專業化社會化的第三方綜合冷藏物流企業較少,不能適應我國生鮮與速凍食品發展的需要。
業界應充分認識生鮮與速凍食品發展的潛力與趨勢,通過建立健全先進科學的冷鏈物流系統,以適應與促進我國食品工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鮮與速凍食品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為了保障生鮮與速凍食品在流通中的安全與質量,一方面要不斷改造與新建不同類型的冷藏冷凍倉庫,這是基礎及核心,與此同時,還要強化預冷環節、健全冷藏運輸系統,還要加強食品流通全過程的溫度控制,只有建立健全以冷庫為核心的冷鏈物流系統才能最終保障食品的安全與質量。冷鏈物流是一個社會化的系統工程,單一企業是難以實現的,企業的冷藏設施應該社會化,冷庫的服務功能應該向上下延伸,應該倡導與促進第三方綜合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應該倡導與促進冷庫與冷藏運輸企業之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