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震后搶購潮看中日內貿物流
2011-3-26 14:03:00 來源:現代物流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楊達卿
比較一下日本大地震之后,中國消費市場和日本消費市場的變化,也許你會覺得大地震更像在中國發生。在日本大地震的第二天,日本品牌奶粉在華主要的銷售渠道之一網上代購店就出現瘋狂的搶購潮。此后,瘋狂搶購奶粉的熱浪從廣東、四川等地向北方蔓延,一些地方的超市斷供。尾隨奶粉搶購潮的就是蔓延中國各地的食鹽搶購潮。3月17日,連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的超市也出現食鹽斷供,食鹽價格狂漲。
反觀日本,雖然地震造成物資大量短缺,但是日本超市等沒有出現哄抬物價和囤貨現象,甚至一些超市食物的價格和平日沒什么兩樣。物價反差映襯出中日兩國國民心理素質,但物價的變與不變,是不是也與兩國流通經濟和現代物流業的差距有關?
對日本奶粉的漲價,有媒體指出日本明治等品牌奶粉生產并未受地震的明顯影響,但由于日本國內公路、海運等運輸受沖擊,并將首先保障賑災物資運輸。中國消費者擔心日本奶粉供應緊張而搶購有其合理性,而日本奶粉在華短缺還有隱形原因——中間商囤貨。
對食鹽漲價,國家有關方面已經指出,謠言和信謠心理是國內市場斷供的原因。但本報采訪調查中也發現,給食鹽漲價推波助瀾的也有隱形手——部分流通商的囤貨斷供,這也是與日本奶粉等物品在華漲價的另一成因。
為什么流通商囤貨待漲現象沒在日本發生?因為日本國民心理素質更高一等?日本流通價格也有漲動,但日本內貿流通整體上卻能保持規范和理性。日本為何能作到這些?
因為日本有法規和制度的保障,有相應完備的應急和抗災法規和制度體系,向那些膽敢囤積炒價、膽敢發天災財和發國難財的行為早已高懸利劍,這首先保障了整個流通市場的整體穩定。
因為日本在內貿流通的物流體系上規劃比較科學。日本大中城市一般都會規劃出東南西北四大配送物流中心,這樣能保證全城市民所需日用物資的配送更加合理化與便捷化。而中國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的物流園區規劃,有些城市的商貿物流園就集中城市的或東或西一隅,使得配送物流設計很難合理化,而且還遭遇配送車進城難等問題。
還因為日本有集約化的現代流通及物流市場體系作保障。日本流通企業主要是全球最大的便利連鎖店7-11(在日本4000多家,遍布各地)以及西武百貨、伊藤洋華堂等,都屬于世界500強日本柒和伊控股集團。內貿流通集中度比較高,而且7-11擁有先進的JIT物流信息化體系,能以最快方式了解全國4000多家門店貨物信息。同時,日本內貿流通配送主要集中在日通物流、日立物流等幾家第三方物流企業手中,而日通物流是世界500強企業,集中度較高的物流服務體系保障了整個內貿流通體系的穩健運作。
中國零售企業領域至今無世界500強企業,流通配送更無世界500強。在中國內貿流通市場的龍頭企業主要是沃爾瑪、家樂福、伊藤洋華堂等外資巨頭,而本土企業多是中小企業比較分散,這造成供貨商和流通商難以全國一盤棋的戰略協作,難以形成高效的物流體系管控,中間商的串貨、囤貨等現象屢屢發生。
經歷此次奶粉、食鹽搶購風波后,中國還需借鑒日本經驗,提高內貿流通及物流服務市場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