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之年話物流——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解讀
2011-3-27 14: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林振強
關鍵詞:發展服務業
報告摘要: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未來5年,加快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著力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加快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盡快實現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工業基本同價。
本報解讀: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是我國“十二五”時期的主要任務之一。其實,早在1995年制定“九五”計劃時,“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被首次提出,即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隨后多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擴展和豐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要提高4個百分點,還在為服務業發展營造市場環境、完善政策體系等方面做出指導和要求。可見,在國家經濟發展“轉方式”和“調結構”的整體戰略中,“加快發展服務業”是重要而關鍵的一步。
物流業是典型的“生產性服務業”,主要為生產制造業提供服務,在促進制造業、商貿業等有機融合的過程中,也在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十二五”期間,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勢必會更加深入,物流業務外包模式將被更多制造企業所接受。而在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產業西進)和消費提升的驅動下,隨之而來的將是東部與西部地區巨大的物流量。而其他措施如“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設高性能寬帶信息網,加快實現‘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示范應用”,也將為物流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政策方面的扶持,同樣值得期待。例如,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提出,盡快實現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工業基本同價。另據了解,由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臺。該規劃屬于“十二五”規劃綱要17個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未來規劃將在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給予現代服務業更多支持。還有許多專家建言,應在知識產權抵押貸款、增值稅優惠,以及出口退稅等多方面對現代服務業進行大力扶持。
此外,預計在2011年,隨著《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相關細則的陸續出臺,作為現代服務業的先導產業和承接性產業的中國物流業,必將迎來發展良機。
關鍵詞:綜合運輸體系
報告摘要: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統籌發展、加快構建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
本報解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綜合考慮了代表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后,先后修改了9處,其中一處修改,尤其引人關注。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2011年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部分,在“統籌發展、加快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一句中,增加“經濟”二字,改為“統籌發展、加快構建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
過去5年,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尤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明顯加快,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5年建成鐵路新線1.6萬公里,新增公路63.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萬公里,新建、改擴建機場33個,新建和加固堤防1.7萬公里。”由于有日漸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交通運輸緊張狀況總體得到緩解,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運輸保障,作出了突出貢獻。
此次對于“綜合運輸體系”定語的一處小小修改,在業內人士看來,有著不小的含義——構建綜合運輸體系,凸顯“經濟”,要求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在建設、運營中應堅持投入產出的原則。
“十二五”既是交通運輸加快建設、加快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也是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的關鍵時期。總體來看,未來5年,為提升我國交通運輸能力,基礎設施建設仍會繼續加強;促進城鄉、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落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戰略,將成為各地努力方向之一;運輸安全問題和極端惡劣天氣頻發,將對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值得各方關注的是,加強綜合物流體系建設,尤其是以多式聯運為目標,優化全國和區域內港口、公路、鐵路物流網絡建設,將對國內物流業發展起到直接推動作用。而如何努力消除制約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并加快國內交通運輸企業“走出去”,也將對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和國內物流業發展產生影響。
關鍵詞:區域協調發展
報告摘要:未來5年,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落實各項區域發展規劃。堅持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位置,認真落實西部大開發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進西藏、新疆等地區跨越式發展的各項舉措。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繼續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進一步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在體制機制創新和發展方式轉變上走在全國前列。更好發揮深圳等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作用。
本報解讀:作為國家的一個重要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再次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焦點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落實西部大開發各項舉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以及各特區、新區的先行先試等,都逐一點到。
在政策因素和經濟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區域協調發展在過去幾年成績顯著,例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環首都經濟圈……為此,有專家預測,“十二五”時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生產要素區域間流動的體制性壁壘會進一步減少,國內統一大市場構建將會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在一些經濟要素高度密集的城市群或經濟區內,區域性統一市場建設將會取得重大突破。如果是這樣,對于長期飽受區域分割、條塊分割之苦的物流業而言,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眾所周知,由于各行政區劃界限的存在,不同地區間物流領域合作平添了許多障礙,進而影響了物流資源的跨區域整合和區域一體化物流服務格局形成。2009年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要重點發展九大物流區域,建設十大物流通道和北京、上海等21個全國物流節點城市,以及一批區域性節點城市,從而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以促進物流區域發展。
據了解,重點物流區域的劃分,是根據市場需求、產業布局、商品流向、資源環境、交通條件、區域規劃等因素決定的。這不僅可以最大程度上優化物流業的區域布局,還可為各地區制定和落實區域發展規劃提供參考。“十二五”期間,各方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同時,充分重視物流因素的作用,無疑會形成一個“共贏”的局面。
關鍵詞:節能環保
報告摘要: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繼續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大力開展工業節能,推廣節能技術,運用節能設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投入,積極推進新建建筑節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低碳城市試點。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和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制度。完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加快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應急等體制建設。
本報解讀:近年來,暴雨、泥石流等極端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不僅使應急物流體系建設變得更加迫切,也使人們加大了對節能環保的關注,“低碳經濟”、“綠色物流”等也不再僅停留于概念,而是開始切實影響到企業實際運營。
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同步提出,并重點強調“抓好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在未來5年,國內運輸和物流企業或將面臨更嚴峻的“節能環保”考驗。
對于物流企業而言,考驗將是全方面的。例如,從運輸的方式來看,公路運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絕對值最大,海運運輸和空運次之,鐵路運輸最小。通過采用最新技術,如使用混合動力或清潔能源技術的汽車以及能源利用率較高的引擎技術,運輸耗能將大大減少。因此,那些以公路貨運為主的企業必須在所用車輛和燃料上作出選擇,那些不符合節能要求的裝備將被淘汰,從而不得不購進新的綠色裝備,這自然是不小的一塊成本。
如果物流企業要建設倉庫,也可能會被要求使用環保材料或綠色建筑技術,如利用太陽能電池照明技術,來實現倉儲建筑的減排目標。同時,利用最新的建筑材料,延長倉儲建筑的使用年限也有助于減排。
國家對于節能環保的重視力度正在加大。例如交通運輸部去年就對更加環保的甩掛運輸方式進行了重點推進。而在今后5年,隨著部門要求和客戶需要的加大,物流企業也許將不得不采取更為環保的運營手段,甚至會對整個運輸市場產生影響,例如人們更加青睞海運和鐵路運輸。因此,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提前優化物流配送路徑、強化員工環保意識、更換節能裝備等是值得的。
關鍵詞:轉型升級
報告摘要:切實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不斷提高服務貿易的比重。
抓緊制定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和支持政策,切實放寬市場準入,真正破除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壁壘,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本報解讀:擴大內需,發展外貿,“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依然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只是,我們走的并不是以前的“老路”,要是轉型升級之后的“新路”。
政府工作報告在“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部分提到,“切實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并且“要向產業鏈高端延伸,都要提高質量、檔次和附加值”,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不斷提高服務貿易的比重”。
改革開放之后的較長一段時期,我國服務貿易相對于貨物貿易的發展較為緩慢。近年來,情況雖有所好轉,但在運輸、保險、金融、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等服務貿易方面仍然存在逆差的情況。要逐步改善貿易不平衡狀況,必須在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方面有所突破,這也是對中國物流業的一大考驗。
在擴大內需方面,未來除了將繼續實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還將對農村和中小城市商貿流通、文化體育、旅游、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此外,還將推動農村商業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優化城鎮商業網點布局,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購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務業態。由此看來,在各地農村和網購購物等新興領域,物流企業依然能找到巨大的市場。
國內國外市場,似乎都已向物流企業敞開了懷抱。但一些困擾著國內物流企業的問題能否在未來找到答案呢?例如國有企業如何改革重組?民營企業如何突破企業融資、政策門檻等瓶頸?國內企業又如何拓展國際市場?這些其實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給出了思路。
“推動對外投資和利用外資協調發展”,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其中不僅包括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簡化審批手續,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到境外投資提供便利,以及鼓勵企業積極有序開展跨國經營等內容,還對引入外資有了新思路——抓緊修訂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這對于那些擁有做大做強雄心的物流企業,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部分,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繼續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在一些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推行增值稅改革試點,推進資源稅改革。在“大力優化投資結構”中,明確提出“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提到國內物流市場, “散、小、弱”是最常用的形容詞。事實上也是如此,在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的現實情況下,物流業并未形成真正有實力和強大影響力的巨頭。企業難以做強做大,有自身發展原因,也有來自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原因。隨著“十二五”的到來,隨著整體環境向好,中國物流業在未來五年到底能取得怎樣的成績?能否誕生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企業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