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五”金融藍圖全解析
2011-7-14 4: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金融強,經濟強。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浙江“十二五”時期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而作為“領頭羊”的金融業則是現代服務業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時期,浙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有望突破1萬美元大關。國際經驗表明,這一階段正是金融業高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銀行業的“浙銀品牌”、證券業的“浙江板塊”、保險業的“浙江亮點”、地方金融的“浙商系列”……“十一五”時期,浙江省構筑起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金融體系,基本確立了浙江在全國各省中業務發展領先、改革創新領先、服務效益領先、運行質量領先的金融強省地位。那么,未來5年,浙江金融業如何實現新的跨越?本報記者今天就此對話“十二五”金融業發展規劃主要牽頭人、省金融辦主任丁敏哲。
“兩個中心”撐起金融強省未來
記者:我省“十二五”金融業發展規劃起點高、覆蓋面廣,如何把握未來5年浙江金融業發展的主脈絡?
丁敏哲:實際上,浙江金融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思路就是“兩個中心、一個強省,”即打造“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民間財富管理中心”,建設金融強省。這主要基于浙江的經濟特色和金融特色考慮。可以說,放眼全國,目前浙江最具條件建設“兩個中心”。
首先,民營經濟、縣域經濟、中小企業是浙江經濟的活力和主體所在,與此相對應,浙江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小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金融生態環境等“三小”特色方面也形成了明顯的優勢。“十二五”時期,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浙江金融的“三小”特色,實現浙江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浙江金融業將爭創“四大”優勢,即通過搭建一批金融服務大平臺、建設一批金融發展大項目、支持一批金融企業做大做強、形成“大金融”產業格局,實現浙江金融業的跨越式發展;第三,需要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形成錯位發展。浙江只有積極融入,主動對接上海的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服務和金融產業鏈,在金融資源配置和金融服務對象方面形成錯位,才能爭取同步試點、共享政策,實現借勢發展和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當然,打造“兩個中心”的落腳點和最終目的就是要建設金融強省。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金融服務能力要強,另一個是金融產業發展要強,只有兩方面都強了,才能稱得上是金融強省。
“金融中心”劍指融資難
記者:今年以來,中小企業“錢荒”再度成為焦點。浙江打造“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對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有何創新意義?
丁敏哲:中小企業融資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省級范圍的區域性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更沒有國家層次上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所以,浙江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意義深遠,我們希望通過打造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浙江中小企業金融市場體系,優化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不到資、融不起資、融不好資的難題。
我省推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建設,重點將形成六方面的優勢和功能:一是進一步加大信貸資金的保障力度,特別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使浙江成為全國性的“資金洼地”,成為全國對中小企業信貸投入比重最高、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最便利的地區之一,最終形成全國領先的中小企業放貸中心功能;二是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多元化資金支持和全方位金融服務,使浙江成為全國性的“資本高地”,成為全國中小企業產業投資最活躍、中小企業投資金融服務最齊全的地區之一,最終形成全國領先的中小企業投資中心功能;三是進一步加大推動企業上市融資的力度,形成豐富的上市公司儲備資源,使浙江成為全國中小企業上市數量最多、上市資源儲備最豐富、地方產權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最終形成全國領先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功能;四是進一步提高金融資源的集聚能力,使浙江成為全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機構最集中、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最終形成全國領先的中小金融機構集聚功能;五是進一步加大對金融創新的支持力度,在產業金融、貿易(物流)金融、網絡金融、創業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形成創新優勢,使浙江成為全國中小企業金融創新產品最多、融資渠道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最終形成全國領先的中小企業金融創新功能;六是進一步提高金融產品定價的市場化水平,使浙江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中小企業資金定價中心、中小企業金融產品交易中心、中小企業投融資信息中心之一,最終形成全國領先的中小金融產品交易定價功能。
“財富中心”讓民資陽光化
記者:與中小企業一樣,浙江民資是外界注目的另一個焦點,建設民間財富管理中心又是基于什么樣的考量?
丁敏哲: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必然滋生財富管理的需求,特別是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往往需要借助各類財富管理機構的作用,實現從“企業家”到“戰略投資者”的角色轉變。改革開放30年來,浙江民營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積累了豐厚的民間財富,民間資本存量達萬億元,要把民間資本轉化為促進浙江經濟增長的產業資本,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有效拓寬人民群眾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渠道,迫切需要金融部門發揮財富管理的積極作用。同時,為了接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通過功能錯位獲得借勢發展,也需要發揮浙江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本雄厚的優勢,借鑒“紐約—波士頓”模式,在浙江的金融中心城市形成民間投資管理功能優勢,實現財富的世界級管理和全球化配置。
推進“民間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將重點形成五方面的優勢和功能:一是進一步提高財富管理機構的集聚程度,設立政策優惠、資源聚集的財富管理機構總部集聚區,使浙江成為全國財富管理機構類型最齊全、地方法人財富管理機構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形成全國領先的財富管理機構聚集功能;二是進一步提高財富管理機構服務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能力,強化財富管理機構對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資本運營的服務和指導,為民營企業總部基地的建設配套財富管理服務功能,使浙江成為全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總部金融服務最健全、總部財富管理最領先的地區之一,形成全國領先的民企總部金融服務功能;三是進一步加大對創業風險投資的支持力度,鼓勵各類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基金)投資浙江中小企業和支持民間創業活動,使浙江成為全國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基金)最活躍、本土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基金)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形成全國領先的創業投資管理中心功能;四是進一步加大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的支持力度,鼓勵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浙江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質中小企業,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通過投資成長性中小企業推動企業上市,使浙江成為全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形成全國領先的產業投資管理中心功能;五是進一步提升財富管理機構的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包括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業務的服務品種和類型,證券、期貨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等,使浙江成為全國財富管理業務門類最豐富、創新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形成全國領先的財富管理服務創新功能。
專家聲音
高屋建瓴謀劃未來
史晉川
《浙江省“十二五”金融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全面轉型發展的關鍵背景下制定的。基于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基礎、國內外發展環境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規劃》提出著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民間財富管理中心”,進一步推進“金融強省”建設的發展目標,這符合浙江省“八八戰略”和“兩創”總戰略的要求,同時也體現了現代金融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浙江金融業發展特色。
“十二五”時期,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將接近高收入國家(地區)水平,迎來全面轉型和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按照國際經驗,這一階段是加速第三產業發展、實現消費結構升級、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階段,也是金融業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因此,《規劃》凸顯出浙江省從“金融大省”向“金融強省”的跨越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金融發展將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突破口。
“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加快長三角金融一體化進程,我省通過充分發揮浙江市場化機制完善、民間財富集聚程度高、金融生態環境優良的特色,打造浙江金融優勢品牌,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機構和中小金融機構,有效服務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縣域經濟和城鄉居民,有利于實現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錯位發展,從而形成良性互動、互惠互利的發展格局。
地方金融發展是地方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在資本自由流動條件下,大企業能夠不依賴于地方金融而從本區域之外獲得資金來源,但中小企業需要地方金融的支持獲得融資來源。因而地方金融發展對于以中小企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的區域尤為重要。
基于此,《規劃》提出打造“兩個中心”是考慮到浙江經濟的主體為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現實,通過大力發展地方金融,以此推動全省經濟快速、健康和平穩增長。“十二五”時期,隨著我省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入推進,部分民間資本將逐步退出高消耗、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領域,急需尋求新的投資渠道來提升產業價值鏈,尋求新型產業來提高增加值,資本的配置模式將進一步向專業化、集約化、高效率轉型。而“兩個中心”建設有利于促進民間資金向產業資本轉化,引導民間資本陽光化,同時提升金融業自身發展水平,使浙江經濟率先走上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十二五”時期,隨著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社會大眾通過多樣化的投資渠道和專業化的財富管理平臺來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提高社會保障程度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烈,中小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不斷增加。《規劃》提出打造“兩個中心”,能較好地推動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進一步激發金融機構活力,挖掘和拓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完善金融產品結構,也有利于盤活存量資產,分散經營風險,增強競爭力,還能夠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擴大內需,推動浙江從“金融大省”向“金融強省”的跨越。
(作者為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
-鏈接
“十二五”金融業
發展目標
-金融業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全省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左右,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達4600億元左右,占全省生產總值和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12%和24%左右,直接融資比重提高到10%以上。
-銀行業發展水平保持全國領先。全省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年均增長12%以上,2015年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8萬億元和7萬億元;爭取涉農貸款占比提高到6%,小企業貸款比重達到25%以上;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5%以下。
-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進一步完善。全省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總數達到350家左右,新增募集資金達到1200億元以上,上市公司總數繼續保持全國前3位,各種債券累計發行額占全國同期發行總額的5%以上。
-保險業創新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到“十二五”期末,實現全省保費收入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保險深度超過4%,保險密度超過2800元,產壽險業務規模和增速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地方金融機構加快做強做大。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各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金融組織數量明顯增加。
-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建立有效的金融穩定監測和金融風險預警系統,金融資產質量、經營效益、風險控制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前列水平。
“十二五”金融業
發展戰略舉措
-確立“兩個中心”的功能定位,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金融強省”功能支撐體系。
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形成全國領先的中小企業放貸中心功能、中小企業投資中心功能、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功能、中小金融總部集聚功能、中小企業金融創新功能、中小金融產品交易定價功能。
民間財富管理中心的功能定位:形成全國領先的財富管理機構聚集功能、民企總部金融服務功能、創業投資管理中心功能、產業投資管理中心功能、財富管理服務創新功能。
-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和金融集聚區,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金融強省”空間支撐體系。
加快建設杭、甬、溫區域金融中心城市。把杭州打造成為金融綜合實力突出的長三角重要區域金融中心;把寧波打造成為對接上海、服務海洋經濟的區域性專業金融中心;把溫州打造成為連接長三角和海峽西岸兩大經濟區、服務民營經濟的區域性專業金融中心。
打造一批區域金融特色城市。臺州努力形成特色鮮明的民營銀行先行區、小企業金融服務示范區;紹興提升專業化產業金融服務特色;嘉興成為接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橋頭堡和紐帶;金華、義烏拓展市場商貿和物流金融領域的區域特色;湖州加大農村金融創新力度,凸顯金融服務新農村的示范作用;舟山大力發展海洋金融;麗水、衢州大力推進金融服務均等化。
-著力打造六大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金融強省”服務支撐體系。
構筑金融機構集聚平臺,打造中小金融機構集聚基地和財富管理機構總部基地;
構筑金融資源整合平臺,探索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積極打造資本市場“浙江金融板塊”;
構筑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建立區域性場外交易市場,探索建立金融資產交易平臺;
構筑金融后臺服務平臺,規劃建設金融公共支撐服務基地,設立災難數據備份中心、金融后臺呼叫中心、金融新產品開發、金融人才培訓基地等;
構筑農村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縣域金融綜合公共服務平臺;
構筑投資基金引導平臺,創設一批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和購并重組投資基金。
(以上摘自《浙江省“十二五”金融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