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與物流協同發展模式探索
2011-7-20 2: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電子商務企業與物流企業之間的這場“戀愛”,似乎注定不會輕松。
電子商務和物流,都是在近十年取得快速發展,雙方的發展壯大都離不開來自對方的幫助。人們本以為這種相互依靠的關系會一直維系下去,卻想不到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企業加入到了自建物流的隊伍當中。例如京東商城、當當網等,都將物流系統的建設作為2011年的投入重點。物流企業一方,顯然不情愿被“拋棄”,紛紛在倉儲建設、網絡拓展等各方面加大投入。
雙方在物流建設上的無怨無悔,看似都是從發展需要出發,實際卻埋下了重復投資的隱患。背后隱藏的種種風險,究竟應如何加以化解和回避?
理順管理
“目前來看,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目前都是企業的自主投資行為,并且電子商務和物流分屬不同的行業,很難做到統一協調。”一位來自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主管坦言。
在他看來,無論電子商務企業,還是物流企業,其實都很清楚,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往往是投入大、回報周期長。但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加緊投資就意味著被對手甩在身后。對于那些有意做行業領頭羊的企業而言,沒有人會甘心接受這樣的結果。因此,目前的大規模投資,的確帶著一些盲目性。“有些企業的投入已經超出了自身需要,這個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在目前階段真的需要這么多的投入嗎?”
這樣的疑問,其實存在于許多人心里,卻不知該去問誰。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本屬于不同的行業,彼此之間缺乏真正順暢的溝通平臺。而目前的管理體制,更是讓雙方只能在各自的舞臺上“唱戲”。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電子商務行業的主管部門是商務部。特別是今年6月商務部對內貿管理機構進行調整之后,原“信息化司”更名為“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可見商務部對電子商務的越來越重視。然而,在電子商務的物流環節,商務部相關負責人雖然也提出過許多觀點和意見,具體的管理和規范卻往往分屬不同部門。例如從事“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企業,都被歸屬為快遞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和操作規范制定的是郵政部門。而像為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倉儲、運輸服務的,往往又屬于傳統的貨運、倉儲企業,或是現代物流企業,在具體管理上可能會根據各地情況,被歸于交通運輸或是服務行業。但無論是哪種企業,在實際運作中,都逃不過工商管理、稅務管理、土地管理等相關部門的監管。
有人為此抱怨說:“在區域、部門分割管理的狀態下,區域之間缺乏協調統一的發展規劃和協調有序的協同運作。”歸口管理不一致,這些不僅制約了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效率,也不利于行業的協調發展。
這樣的情況,似乎正在發生變化。“電子商務物流,從總體上來說是電子商務的一部分。而電子商務的關鍵詞是商務,應該由商務部來進行協調、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在商務部對內貿管理機構所做的調整中,還包括將原商貿服務管理司更名為流通業發展司。而在流通業發展司的內設處室中,第一次設置了物流促進處。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調整是在物流“國八條”出臺之前的1周,這或許是個巧合。但至少可以說明,在行業管理和分工上各部門已經進行了初步協調,并達成了一致。
據了解,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在今年上半年曾多次強調要推進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包括提高物流系統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系統的標準化水平、提高物流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物流動態調配能力和改變經營形態。并且,建立跨部門的領導協調機制,被當作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下一步重點工作。
對此,有人評價:“建立跨部門的領導協調機制,是引導電子商務物流不斷向前發展的關鍵一步。”相關部門和行業機構應加強溝通,在難點問題上盡量達成一致。
規劃先行
“從整體狀況來看,目前國內物流基礎設施,尤其是符合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倉儲設施、裝備和配送系統,都十分缺乏,大規模投資有利于提升國內物流水平。”中國電子商務中心分析師方盈芝表示,電子商務企業之所以自建物流,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物流業發展水平不足。“從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服務水平、設施投入、系統建立、網點分布來看,整體上達不到網購市場買賣者的要求和需求。”“由于缺乏一體化的物流系統,電子商務很難發揮其應有的突破空間、快捷交易的功能。”方盈芝認為,與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相適應的財稅制度、社會安全保障制度、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糾紛解決程序等還不夠完善,制度和法規的缺陷阻礙了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發展。
為此,建設物流體系已成為電子商務巨頭的核心戰略,自建倉儲、強化區域布局、建立開放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平臺,這已成為諸多電子商務企業的選擇。不過,大規模買地建倉、招聘大量人員,購買大批先進設備,如此多的大手筆,或許并不能真正緩解目前電子商務物流遇到的各種問題。惟有研究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才是真正的出路。
在商務部對相關部門的名稱和職責調整后,“制定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的職責被明確落到了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身上。其具體職責包括推動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電子商務統計和評價體系;擬訂電子商務相關標準、規則;組織和參與電子商務規則和標準的對外談判、磋商和交流等等。據了解,目前商務部即將出臺電子商務發展指導意見,目前正在加強修改,爭取盡快發布。而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分析員魏際剛透露,目前電子商務的“十二五”研究制定也都是由商務部相關部門負責,目前也正在緊張推進當中。
如何重新整合物流資源,是專項規劃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此前也曾對外透露,為促進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十二五”期間,商務部將加快電子商務支撐體系的建設。重點結合城市商貿流通配送中心、萬村千鄉配送體系,建設物流信息平臺,鼓勵現有物流配送資源的整合和利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對電子商務物流基礎設施加大投入的同時,更應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資源的作用,并且要提倡和鼓勵現代物流企業、傳統的倉儲運輸企業跨部門、跨行業的聯合、競爭和購并活動。“相關政府部門要引導企業對現有物流資源進行整合,并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尤其是在倉儲布局、物流用地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協調,從而改變目前物流資源分布不盡合理的狀態。尤其是在物流網絡建設方面,要對一些節點城市做好規劃,防止重復投資或是盲目投資。”方盈芝建議說。
模式探索
“我們將協調有關部門,加強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大力推動共同配送和統一配送,提高城市物流配送的組織化程度。在較好滿足城市商業網點小批量、多頻次、快周期的物流服務需求、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的同時,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狀況,切實推進城市商貿物流健康發展。”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王選慶表示。
聶林海也指出,未來要借鑒臺灣零售業的經驗,把電子商務和社區的零售店相結合,提供便利消費。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建立社區電子商務平臺,整合社區種類服務的資源,對社區居民經常性的購物、購票、查詢等理財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
來自主管部門的聲音,引起了電子商務物流人士的興趣。電子商務物流是否也可以借助社會資源、統一配送來實現呢?那樣的話,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或許就沒必要一定要將巨資投向物流基礎設施上了。
實際上,國內企業一直都希望在社會化配送上邁出一步。據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孝華介紹,未來他們將把重點放在全國物流倉儲體系的建立。包括聯合社會資源、聯合在電子商務行業,倉儲、物流行業有影響的企業,“大家一起來完成這個體系的建設”。
然而,目前阿里巴巴的想法依然只是停留在探索階段,在國內并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參考。而據專家介紹,采用社會化資源,或是共同配送的模式,其實在我國臺灣以及日本、歐美一些國家已經開展的十分普遍。
例如,在我國臺灣,許多便利店都扮演著電子商務自提點的角色。比較知名的便利店品牌“7-11” (Seven-Eleven),在一邊開展正常零售業務的同時,另一邊還承接電子商務企業物流配送的工作,其在臺灣的幾千家店鋪,都在“自提”之列。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說,通過這種方式不僅節約了物流成本之外,還可以完全按照消費者的時間和意愿進行商品“配送”,有效彌補了配送時間及服務上的不足。
在方盈芝看來,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實現共同配送有許多好處。例如可以減少社會車流總量,減少鬧市卸貨妨礙交通的現象,改善交通運輸狀況;通過集中化處理,有效提高車輛的裝載率,節省物流處理空間和人力資源等。總而言之,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務。
在我國“十二五”規劃中,專門用一節的篇幅規劃了“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相關內容。其中也提到要“加快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優先整合和利用現有物流資源,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銜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可以說,電子商務物流面臨的問題,實際也是整個物流業面臨的問題。“我們一定要進入創新引領發展的物流時代,我們要不斷形成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魏際剛如是說。(本文來源:現代物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