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京東商城的四大致命“硬傷”
2011-7-20 3: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2004年的1000萬元、2005年的3000萬元直到2010年的100個億,京東商城用7年時間不僅創(chuàng)下了一個又一個銷售及其增長的奇跡,同時也讓人們已經開始習慣網上購物了,當然也樹立起了京東的品牌形象。從這些來看,過往的京東無疑是成功的。但面對未來,京東要想持續(xù)的領先,其必須刮骨療傷,甚至鳳凰涅槃。
-
其一,無法持續(xù)的低價。京東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躥紅”并成為家電領域垂直電商的一個代表,除了互聯(lián)網科技的高速發(fā)展、消費者消費行為和習慣的轉變以及資本的助陣等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京東幾乎有點“不可思議”的低價策略?梢哉f,也正因為這一策略基本構建了處于起步階段的京東的半壁江山?烧l又曾想,還是這一戰(zhàn)略,或許會葬送京東的未來。
眾所周知,真正的市場低價無非來自于兩個層面的優(yōu)勢,一是由于大量的規(guī)模采購而形成的議價話語權,二是因為高效靈活的物流配送而節(jié)約的成本?删〇|直到去年其銷售額才不過100億,這和動輒上千億銷售的蘇寧、國美顯然不是一個級別的,采購優(yōu)勢無從談起。再看物流配送,盡管這幾年京東把融資來的錢至少有一半都花在了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上,但由于家家都在這上面發(fā)力,京東的優(yōu)勢自然也難以體現(xiàn)了。
失去了真正低價的根基后,京東要想繼續(xù)維持其低價的形象,只能虧本銷售了。據(jù)了解,在3C商品的采購價上,加上5%的毛利即為京東的價格。而京東商品的綜合費用率為6.7%,這顯然是一個虧損的財務比值。換言之,京東以低價奪取市場的策略,是建立在虧損的基礎上。
按照劉強東的邏輯,所有的流通企業(yè)都有一個共性——當它的銷售收入達到一定規(guī)模時,就可以實現(xiàn)盈利。所以,“未來,京東商城不會通過提升價格來盈利,而是隨著規(guī)模不斷擴大,加大拿到廠商的返點。”
只是要等到廠商返點能夠支撐資金周轉循環(huán)的那天,京東就必須得持續(xù)地“燒”下去,需要有及時雨一樣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投入。而在劉強東確保51%的絕對控股權的底線面前,會有多少“及時雨”的資本到位,確實還是個未知數(shù)。
這還不說京東由于不可思議的低價已經給品牌商的傳統(tǒng)價格體系帶來的沖擊,從而導致京東的零供關系的日益緊張。日前,國內最大孕嬰童連鎖企業(yè)樂友孕嬰童COO龔定宇就曾呼吁廠家和供應商抵制京東的低價發(fā)展模式,并希望借此制止低價不正當競爭。
而且,對于所謂的京東低價,那是之前相對于蘇寧、國美等實體店而言的,現(xiàn)在兩大家電零售巨頭都開始發(fā)力網購了,兩者相比,京東還有優(yōu)勢嗎?
更何況,電子商務天生就是低價,只不過是在其在發(fā)展的起步階段消費者的一種誤解或者是美好愿望而已,有的甚至是電子商務企業(yè)的一種營銷噱頭而已。
其二,亟待轉變的盈利模式。京東之所以敢“燒”錢,主要是基于其一種預期,能從廠商那能夠拿到足夠多的返點。其邏輯其實很簡單,通過低價吸引消費者——消費者多了自然就能做大——銷售銷售規(guī)模大了自然就能擴大話語權。
不難看出,京東從一開始采用的就是典型的通道費盈利模式。先不說是否是真的低價,低價能維持多久,也不說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斷有錢“燒”的基礎上的,單純說這一模式,其實就已經決定了京東將來持續(xù)競爭力的缺失。而且,像京東的主要對手蘇寧易購、當當網現(xiàn)在已經開始嘗試自營模式了。已經走在了前面。京東還能落后嗎?
其三,便是來自于資本市場的壓力。自2009年以來,京東已經獲得了3筆融資,而且規(guī)模還不小,這對于當初還處于起步階段的京東來講,的確是雪中送炭。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尤其是其固有的短期退出機制可能和公司的長遠規(guī)劃永遠都是一對矛盾體。京東現(xiàn)在也正面臨著這一兩難選擇。按照一般風投的運作機制,最長3至5年就開始尋求退出了。而到目前為止,京東的第一、二筆融資好像都到了該退出的時候了。退不退,能不能退,無論是風險投資人還是京東,其實都很糾結。面臨京東直到目前仍處于虧損的局面,風投肯定不甘心退出。所以,京東要趕快上市。否則,越往后走,京東的資金鏈可能越是個問題。
最后一點,可能還在于京東自身操之過急的擴張戰(zhàn)略。應該說,經過幾年的發(fā)展,京東在家電的垂直電子商務領域還是做得不錯的。但在2010年就迫不及待地進軍百貨領域,多少有些失策。
3C產品尤其是大宗家電的B2C網購,雖然增勢明顯,但目前還遠遠做不到媲美國美、蘇寧的程度。從這點看來,京東的家電實力并沒有大到可以挾持上游廠商,也沒有有效的辦法提高產品售價。細分領域還沒有做強,就希望在整個B2C領域做大,有點不切實際。
當然,并不是垂直領域就沒辦法進軍百貨領域,如果垂直領域發(fā)展到其行業(yè)的絕對領先地位,而且是日常消費的小宗商品,這樣才更適合進軍綜合領域,因為小宗商品的銷售周期較短,網站和網民之間相對來說粘性較高,并且品牌到商品內在價值的過渡會比較容易。
像當當,在圖書領域做到了市場第一的位置,在人們心目中有較高的認可度。而且當當賣書屬于小額日常消費,網民粘性高,這樣當當切入百貨就相對容易一些。另外像蘇寧易購,它有蘇寧電器多年沉淀下來的行業(yè)第一的領軍地位和絕對的品牌影響力以及忠實的顧客群,所以進軍百貨也有自身的天生優(yōu)勢。
京東,該考慮了。更該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