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寒冬:出口1件毛衣利潤1元不如08年
2012-11-15 10:56:00 來源:證券時報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蔡大同不知道兩年后工廠要搬哪里,他一些同行則在想要不要關閉工廠。
證券時報記者從福州主城區(qū)驅車出了二環(huán),逼近三環(huán),倉山區(qū)福灣大道兩邊散布著大量物流公司、外貿工廠。蔡大同合伙創(chuàng)辦的公司在福灣工業(yè)區(qū)租了兩層做制衣車間,2000平方米廠房里約有2/3崗位在工作,意味著這公司現在還是生意場上的幸存者。
今年沒有新訂單
據證券時報報道,“每個星期都有同行關門,去年訂單比前年少40%!辈檀笸f,“今年大家基本沒有新訂單。”這就是很多同行倒閉的主要原因。
蔡大同主營熒光馬夾、雨衣外貿,是出口歐美服裝大軍中的一員。在當地同業(yè)公會看來,今年形勢比2008年還難過!2008年接不到出口訂單,起碼還有很多詢價的。今年連詢價都少!睙晒怦R夾是出口服裝里毛利相對較高的,蔡大同又屬于熒光馬夾出口商里還手握部分舊訂單的,他覺得日子已經不錯!霸阶鲈诫y做,20年前加工出口一件毛衣可賺30元,現在利潤多少只有1元!哪行賺錢,就會有很多人擠進來,一個行業(yè)只要3年就會變得難賺錢!
成本倒逼
這個月,廠房3年租約滿期,蔡大同和房東續(xù)簽3年,租金由每平方米11.5元跳漲到18元,漲了50%,合同約定以后每年遞漲8%。
蔡大同還要考慮遷廠的問題。3年前工廠從主城區(qū)遷到倉山區(qū)。按規(guī)劃,三環(huán)建成后城區(qū)不再保留工廠,這廠將繼續(xù)外移。“也許以后成本反而低些。”蔡大同這樣安慰自己。
廠租的暴漲,讓蔡大同苦笑,工人的去留更讓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罢泄るy。我們都管招工叫‘買工人’。老員工介紹新員工有獎勵,新員工沒熟練之前加20%薪水!币驗榘醇嫵辏鹿と藙偵鲜肿龅貌欢,嚴格按工作量發(fā)月薪會流失新員工。
以前招工廣告寫月薪1800元,能招到人;現在寫“3000元左右”。當然,工人實際平均月薪低些,2700元左右。招工注明宿舍配電腦、通寬帶———這是對90后的標配。年齡的差異在廠里非常明顯。養(yǎng)家難,中年工人黃海計件工資高出年輕人一截,但他不敢停,嘆口氣說:“現在什么都漲價,孩子以后還要花錢。”
相比3年前,工人薪水上漲70%、廠租上漲50%,利潤則下降。熒光馬夾原先毛利率10%,現在降到5%,在服裝外貿仍屬高利潤,很多企業(yè)已虧損。
小工廠倒閉潮
上次熬過2008年,2009年業(yè)務大爆發(fā),以至于蔡大同得把訂單分包給6家同行。去年他減少分包商,今年則全部自己生產,為此這6家分包商已有一半倒閉。蔡大同的廠有180個工人,“三四十人的小廠,多數倒閉了。”
同行紛紛關廠,蔡大同沒考慮出口轉做內銷。他在堅持,除了外貿公司介紹的歐洲客戶外,自己開拓了一個美國客戶。最近美國客戶來拜訪說美國經濟在復蘇。蔡大同相信了,因為這客戶的訂單在持續(xù)。
“內銷回款周期長,要先做庫存,等到季節(jié)發(fā)客戶,結算時間超半年!彼壳盎乜钪芷3個月。做內銷,蔡大同不光怕找不到渠道,還怕資金鏈扛不到見效益的那一天。
小訂單消失了,去年大客戶訂單繼續(xù)做著,但大訂單的量也少了一半。歐洲以前街頭執(zhí)勤人員穿這種熒光馬夾是一季一換,現在是穿兩季。蔡大同已不再關注人民幣升值問題,現在必須靠走量來維持工廠運轉,降利潤暫時能扛,但出口量不能降。如果現在兩個大客戶的訂單不再續(xù)單,立馬意味著工廠終結。
福建省紡織行業(yè)協(xié)會有關人士說,今年一開始,全省紡織服裝出口就大降30%。對于今年紡織服裝出口形勢,工信部年初還樂觀預判,半年后轉口說“利潤持續(xù)下降,企業(yè)虧損面擴大”,虧損額同比大增128%,并表示“更多中小微型企業(yè)面臨淘汰風險”。
外貿寒冬等待黎明
不光服裝出口業(yè)感受到寒冬,福建茶葉進出口公司業(yè)務員也說,做外貿17年,第一次感到出口這么難。
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掌握著貼近市場的數據!敖衲昵叭径瘸隹谛蝿莶惶珮酚^!敝袊隹谛庞帽kU福建分公司業(yè)務管理處處長張午說,出口數據2008年是谷底,2009年回升到2007年的良好水平,2011年福建出口還增長30%多,但2012年形勢明顯逆轉,訂單下滑,價格也不好。
比服裝出口更嚴峻的是電子產品。張午說,從全球經濟的角度來看,商品過剩,賒銷成主要競爭手段之一。
業(yè)內人士說,服裝行業(yè)寒冬,品牌企業(yè)好熬一些,行業(yè)洗牌中生存下來的有望獲得更大市場。外貿服裝要有對渠道、客戶的控制權,才能提升優(yōu)勢,但短期很難達到。很多外貿服裝企業(yè)在轉型內銷,生存下來的也能在下一輪經濟周期繁榮。另外,不少企業(yè)嘗試把業(yè)務重點轉向巴西、印度、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避開競爭太激烈、需求又萎縮的歐美市場,也有機會度過低谷。這是一個各顯神通的“外貿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