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物流站場體系基本形成
2012-2-21 15: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專家建議:向綜合性、專業型物流基地發展
近日,"浙江省交通物流基地普查"與"2011年度全省重點物流基地評估"兩項工作成果順利通過驗收。專家表示,這兩項成果對浙江省交通運輸行業管理部門進一步完善重點物流基地建設的扶持機制、加強項目工作指導、提高物流基地的建設與運營管理水平,將起到決策支撐作用。
經過普查,摸清了浙江省包括在建和運營的183個交通物流站場的資料,目前浙江省交通物流站場處于建設和運營并存的階段。
首次"普查"顯示:物流站場體系基本形成
據"2011年度全省重點物流基地評估"分析,浙江省已基本形成以物流園區為核心、物流中心為骨干、配送中心和傳統貨運站為基礎、農村物流站點為補充的"布局合理、層次匹配、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的交通物流站場體系。目前交通物流站場的結構基本合理,并以公共型為主,基本滿足不同層次的物流服務需求。物流園區(中心)數量和比重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在不斷增多,目前正處于傳統貨運站場的轉型升級階段。
這為進一步構建全省"安全、便捷、高效、經濟"的物流系統提供了基礎支撐。
普查結果顯示,在空間布局上,環杭州灣、寧波-舟山、溫州-臺州、金華-義烏四大綜合交通樞紐,利用其優越的交通區位和經濟區位優勢,已成為承載全省物流需求的集聚中心。
在物流基地競爭力上,橫向看,全省物流園區的總投資額(計劃總投資1240億元,已投資132億元)和建設規模均高于全國水平,相比周邊其他省份,物流基地功能齊全、利用率更高;縱向看,相比較我省2009年數據,近幾年物流基地在布局、結構、功能上已具有一定的集聚效應和集約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我省在物流基地發展模式上體現了以下特征:一是融資渠道呈現多元化,國有、民營、港澳臺及國外資本都參與了物流基地的建設管理和運營;二是政府加強規劃,發揮監督、指導作用,確保物流園區的公共設施屬性;三是部分物流基地已逐步從"物業式"經營向物流附加值高的服務式經營轉變,這表現在:121個有基礎設施數據的物流基地中,有76個物流基地擁有寫字樓、辦公樓,相當一部分配備了駕駛員公寓、食堂、加油站、車輛維修車間等設施。
32家物流基地特點顯著: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升物流市場服務
"2011年度全省重點物流基地評估"工作共對35家享受交通大物流專項補助資金的省、市級重點物流基地的功能、交通影響、建設和運營情況等進行了評估,實際完成32家,因未開建或工程進度緩慢而推遲評估的3家單位將列入第二次計劃。
評估表明,這些被評估的物流基地有6大突出特點。
第一,各級政府成為推動物流基地建設的重要力量。由當地政府成立專職管理委員會(建設指揮部或投資建設公司)統籌基地建設和管理的達16家。
第二,交通大物流補助在物流基地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支持作用。自2008年開始,交通大物流補助總額由最初的2135萬元激增到2010年度的5140.5萬元,受補助基地由最初8家上升到31家。
第三,物流基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提升了物流業的服務水平。通過有效管理物資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提高了商品周轉速度,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建立了多層次、全方位、快速高效的綜合物流服務體系。
第四,通過土地資源的集約化使用,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第五,物流基地將工商、財稅、運管、公安等政府監督管理服務職能集聚到同一平臺上,更有利于政府部門管理物流市場、提升服務水平。
第六,物流基地提高了物流行業的整體運營效率,減輕了周邊道路、環境和能源的壓力;同時,促進了區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增加了就業機會。
評估報告建議,行業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優化專項資金補助方式,綜合投融資環境、政策環境、管理運營水平、上年度實際投資額度、員工基礎素質等一系列指標確定補助金額。同時,完善重點基地扶持手段,在典型基地發展模式推廣、基地員工職業技能提升等方面多加關注。此外,管理部門對基地的后續評估考查要進行內容量化、細化,優化工作流程,建立順暢的溝通協調機制。
突出問題:布局交叉,功能單一
專家建議加大政策扶持
但調查同時顯示,當前浙江省物流基地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也不容忽視。
目前,浙江省缺乏專業性的物流基地布局規劃,這體現在各地市基于各自的行政區域、不同的經濟和行業管理部門分別制定了一系列物流規劃,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統籌、協調和整合作用,但以上規劃的各類物流節點的功能不細分,在定位上存在交叉,缺少專業化(如醫藥、冷鏈、大宗物資)的物流基地布局規劃,難以發揮物流集約化運作的效益。
其次,物流基礎的規模總量不足。根據調查測算,全省目前物流基地的缺口在10000~20000畝左右,現有的倉儲、配載等物流設施還遠不能滿足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因此,積極推進現有分散和較小的物流設施資源的整合,優化布局、結構,顯得十分迫切。
采用"招商"、"出租"和"售樓"的經營思路是目前物流基地的主要經營方式,其存在缺少物流供應鏈的解決方案與能力,不能與本區域的制造業、分銷業、零售業整體供應鏈的需求相結合。同時,物流基地運作粗放,信息化、新技術、新裝備利用率不高。在147家全部和部分運營的物流基地中,只有68家投入了信息化設施的建設,占比46.3%。
浙江省物流基地大多為"物業式"經營,重出租出售、輕服務,物流附加值很低,部分物流基地對物流需求規模和特點缺乏有效呼應,功能單一失衡,多式聯運的功能和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揮。若以信息化為切入點,提供增值服務、提高整體信息化水平、建立相應的服務標準,物流綜合服務水平提升將大有可為。
為此,報告建議:政府主管部門要在物流基地規劃上,打破地區和行業界限,加強綜合性物流基地、專業型物流基地的布局規劃,逐步引導物流基礎從目前粗放式發展模式向集約集聚發展模式轉變。在政策落實上,對服務水平高的物流基地,在土地、投融資以及稅收等關鍵政策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和落實,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同時,要加快推進信息服務網絡建設,推進物流基礎服務的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和集約化運作。此外,應注重行業指導和標準建立,明確管理主體,完善站場等級評定標準的修訂。(本文來源:交通旅游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