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售物流:差三招
2012-2-8 2:0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成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句話已經為業內人士耳熟能詳。尤其,去年香港利豐物流的論壇,讓國人見到了國外物流的鏗鏘,一時間“物流”風頭鼎盛。但對于在華零售企業來說,無論是中國還是外資零售企業在物流操作上都不盡人意。
我們應該認識到,現在中國的零售企業的物流操作,仍在奠基階段。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留住物流人才和網絡方面的跟進成為中國零售物流的當務之急。
根據中國加入WTO協議:“中國零售業正式對外開放,另外中國將在2006年進一步開放物流市場,國外物流公司可以不必再與中方合資而單獨進行物流操作。”
一切都迫在眉睫。
第一招
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
無論是中方還是外資的零售企業都在圖謀通過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來提升自己的物流水平。百安居中國在與新科安達、和黃天百、華宇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麥德龍中國在與新科安達合作的同時也兼顧了與大眾合作的一家國企——大眾新天天,即便是完全中方的東方家園也在尋求一家有著良好資質和背景的外資物流公司進行合作。零售業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場幾乎被外資(包括合資)物流公司“壟斷”。
他們與這些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后,就意味著物流方面的成功嗎?麥德龍中國物流的操作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開始,麥德龍通過幾年的時間用監控第三方物流公司 (利豐占60%以上,屬香港公司)的方式謀變,但是他們失望了;既而又啟用自己的物流配送,2003年年底時建立了第一家配送中心;現在希望通過監控第三方物流公司與依靠自己的物流配送相結合的模式管理物流。但是誰也不好說,將來麥德龍物流就會定格在這種模式上。
百安居的物流顯然也在嘗試之中,他們已經對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拖沓和不便顯得不耐煩了,從去年起他們就啟用自己的物流配送。百安居北京金四季店的開張,無疑是延伸這種新型物流模式的極好切入點。通過在北京和上海的運作,百安居中國物流的模式初現端倪,這和麥德龍的物流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東方家園建材超市是東方集團下屬的一家子公司,一直沒有自己的物流系統。盡管無論是采購部還是門店或其他一些部門,都認為東方家園應該有自己的物流系統,但直到2002年11月,東方家園才聘請了物流經理,并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可見他們在對物流重要性的意識上,比外資企業晚了不只一步半步。更何況,東方家園自己的模式到現在也并沒有完全確定。而且,他們也在孜孜尋求一家真正能夠合作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無論是中資還是外資的在華零售企業,都缺少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的經驗。由此可見,長在中國土地上的零售業物流剛剛誕生。
第二招
培植真正意義上的物流人才
我們總在說物流人才的“流失”,其實還不如說從來就沒有過。熟悉大專院校課程的人都知道,在從前的商學院中有一個儲運系,但是仿佛是一夜之間,儲運系的牌子沒有了,忽然又掛上了物流系的名字。據北京物資管理學院教授崔介何講,儲運系停辦了,物流系是一個新興的學課。物流真的是一門新興的學課嗎?
有一篇文章中談到關于儲運與現代物流時說,我們所說的物流是結合國際物流發展形勢和我國傳統儲運業改造的現狀,適合我國的國情,其與國外現代物流的主要區別是,我們的現代物流主要追求機制與管理的現代化,而并不刻意追求設備設施上的改進。這就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儲運和現代物流的主要區別。
有儲運做底,中國的物流不應該很難做,但是中國物流欠缺的就是機制與管理的現代化。如果物流經理不能加強對物流的認識,則勢必會永遠停留在操作層。決策層和全智能型的物流陣地只能拱手相讓給外資了,這是本土企業都不愿看到的。
物流經理很搶手。現在的公司在找尋物流經理時,條件相當寬松。也許他們要的是一個做具體企業物流的人才,只要你大致明白物流的概念,就可以被錄用,大公司也不例外。中國缺少真正的物流經理,最好的物流經理也只是儲運出身,更何況無數的物流經理是半道出家,甚至可能是學財會出身。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他們的聰明才智,但在贊賞的同時也不得不感嘆現在物流經理的稀缺。已有的物流經理們至今仍在迷茫中前行。他們既缺少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領,也沒有多少中國的經驗可以借鑒。
可以預見,真正意義的物流經理只有在5~10年后才可能在中國市場上有所作為。因為現在的物流系學生至少要用5年才可能成功地運用他們所學到的物流知識以及適時地應用國外先進物流經驗。
我國的物流經理月薪很高,有的月薪近萬元人民幣,外資零售企業的物流經理就更高了。據一家大型中方零售企業的物流經理說,外方物流經理的月薪比我們高出10%~20%,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這個物流經理準備到一家外資企業做事。
第三招
信息系統的跟進
中國零售企業的物流操作比國外物流差得還很多,具體表現在:
1、信息系統操作不能跟進;
2、直接信息工具匱乏。
如果我們看一下國外物流信息化的應用,就不難發現我們存在的差距。
日本的物流配送有其獨到之處,比如伊藤洋華堂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使用“窗口批發商”制度,通過訂單的集約來簡化向店鋪配貨,從而提高物流效率。這一制度一經使用,立刻得到全世界的認可,風靡一時,現在許多零售商仍在使用,這在東方家園的物流操作中尤為突出。盡管東方家園物流起步較晚,但是很樂于接受先進的物流思想。惟一缺憾的就是人工操作,而非信息系統的使用。上海農工商超市總經濟師周勇談到農工商現在的發展時說,應該是信息管人,轉變人管人的現狀。但是真正做到系統管人,絕非易事。
德國有一種PIC-BY-VOICE,主要是在信息方面進行合并,進行幾種行業的監管。這是一種智能性的勞動,你可以在供應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還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工具。你還可以通過監控系統,看到什么人從架子上拿到了什么,比如一瓶水或者是一條毛巾。在這個系統中,有一個機器,還有一個人,他們是負責取貨的。一切通過電腦運作,對于記錄要求比較簡單,可以減少錯誤,更為高效地鞏固系統以便更好地運行。
國內在跟車系統上幾乎是完全手工操作,東方家園在做物流時,一年多來一直是采用派人押車的形式。我們不妨看一看富士物流配送中心。他們與日本電話公司合作,將這套系統與電話公司連網,利用電話發射臺的裝置,每隔15分鐘就顯示一次所有配送車輛的當前位置。根據反饋回來的信息,系統可以分析每條配送路線和每輛車的平均運輸時間,以及星期幾的不同、時間段的不同和天氣的不同對運輸時間的影響等等,這些數據都可以計算出來。
現代物流需要現代化的系統和工具輔佐,需要現代化的規劃、設計、分配和組織。中國零售企業要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就要打好基石,從管理、人才、信息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