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本削減背后的物流鏈秘訣
2012-3-20 16: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承唐公路上,河北物產集團的車隊正向瑞鋼公司駛進。“六輛車滿載,三百噸鐵精粉,回來也滿載,二百多噸的螺紋鋼。精粉出庫鋼材入庫都有電子單,通過互聯網就能完成庫存等數據交換。”帶隊的司機劉師傅指著車載GPS告訴記者,“出公司,車程不到四個小時,下了承唐公路就到瑞鋼。車在任何時間的任何位置,我們公司和瑞鋼都一清二楚。”
六輛“后八輪”重載飛馳駛向目的地。而這段路程,僅僅是“河北物產-瑞鋼-秦皇島百鋼”這一物流鏈中的一個環節。
從手工“擰干”到機器“甩干”
做為策劃者,河北物產集團改革發展部部長雒明春將這一物流鏈視若典范,“通過把產業鏈的物流需要合縱連橫,再造充滿彈性和高效的物流鏈,通過合作機制去分工執行,讓上下游行業一起分享物流和信息,參與企業庫存降了,現金流改善,利潤提升了……”
“從鐵精粉供應到鋼鐵銷售,整個供應鏈由河北物產集團管控。”該項目的執行主管張喜田簡要介紹了整套物流鏈方案。“第一個環節,我們通過整合小型礦山資源及自有鐵精粉加工廠,為瑞鋼供應鐵精粉,由瑞鋼驗收入庫,月供應五萬噸左右;第二個環節,我們將球團從瑞鋼運至秦皇島百鋼公司,由百鋼驗收入庫。月供應球團2.5萬噸左右;第三個環節,我們從百鋼將生鐵運至瑞鋼,由瑞鋼驗收入庫,月供應生鐵1萬噸;第四個環節,我們從瑞鋼運回鋼材,每月銷售鋼材3萬噸左右。”
對于物流鏈管理,雒明春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所有的生產者都希望降低物流費用,傳統的方式無非優化運輸路線,嚴管跑冒滴漏等等,用力的擰干成本中的每一滴水分,但物流鏈管理運用信息化實現對生產流通各個環節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整合,實現了物流管理的突破,就像從手工‘擰干’進化到機器‘甩干’。對物流管理而言,這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變革,是一次飛躍。”
四個困境一題破解
一直以來,瑞鋼公司和秦皇島百鋼公司都在無序的物流中組織生產:
瑞鋼以鐵精粉為原料生產球團,年生產能力超過百萬噸;同時以生鐵為原料生產鋼材,年生產能力為近三百萬噸。
秦皇島百鋼以球團為原料生產生鐵。公司年生產生鐵、鋼材均在兩百萬噸左右。
多數生產者都會面臨類似的困境,瑞鋼公司的采購主管向記者坦言,“一是采購缺錢,原材料占用大量資金;二是運輸燒錢,自己組織物流成本太高;三是浪費產能,由于供應和銷售物流難以控制,庫存起伏不定,生產計劃制訂和落實起來都很困難,總有產能被迫放空。四是物流費事,生產銷售都要自己組織,我們一個廠家要和上下游的幾十個企業對接”。
那么,新的物流鏈體系是如何實現“多贏”呢?雒明春說,“首先,我們把鐵精粉供給瑞鋼,鐵精粉貨款和物流服務收入轉作訂購瑞鋼的鋼材貨款;瑞鋼將生產的球團供給秦皇島百鋼,收入轉作訂購其生鐵的貨款。整個產業鏈實現了暢通,現金只在我們購買鐵精粉和銷售鋼材時發生,瑞鋼和秦皇島百鋼完全用產品對沖采購成本,這樣企業不差錢。其次,我們和瑞剛之間,去時賣精粉回來買鋼材,瑞剛和百鋼之間,去時送鐵球回時收生鐵,趟趟不落空,這樣物流降成本;然后,我們建立物流模型,集成物流環節,產生倉儲面積、運載能力、人員配備、資金需求等衍生數據,并納入集團的ERP管理系統,使各種生產和物流要素減少浪費。最后,生產銷售我們全包,瑞鋼和百鋼只管創技術,提質量。”
通過實測,雒明春拿到這樣一筆賬,“2011年普通螺紋鋼大概是4200元左右,如果沒有這條物流鏈,從鐵礦到鐵精粉到球團到生鐵到鋼材到用戶整個過程,僅物流費用就將至少產生600元左右,僅物流成本就占到了終端價格15%,有了這條物流鏈,鏈內的發生產銷全過程中物流成本將被壓縮到最多360元,控制在終端價的9%以內。”
“削減的6%呢?”記者問。
雒明春微笑著說,“簡單說,如果終端銷售價格保持不變,那么6%將是我們創造的新利潤。”
〉〉
記者感言
我省曾有一家企業往南方某市運送50萬只雞,到達后損失近5萬只。這是物流的問題。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曾發布報告,盡管鋼鐵物流是國內物流量最大的產品之一,但物流費用率比日本高出2倍多。顯然,這也是物流的問題。
在傳統觀念來看,物流企業擔當的是苦力角色,拉貨運貨,土得掉渣、累得吐血,在這種模式下眾多物流企業在競爭“紅海”中掙扎,規模小,水平低,造成物流效率低。與此同時,生產企業受制于物流困境難以自拔。
物流的指導思想是“做各自最擅長的”,最終目的是提升生產、解放生產。河北物產集團也正據此實踐,依托其資金實力、客戶資源、物流素質,不斷嘗試和拓展著物流鏈管理。生產者因物流改善而騰空的資金和時間,將使他們在競爭中擁有巨大的優勢。
作為一種領先的物流模式,物流鏈管理的推廣還存在種種制約,但一個鏈一個鏈的串,一個百分點一個百分點的降,生產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終將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