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崇的社區物流共同配送 (一)
2012-4-17 12:0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張穎川
編者按:2010年年底,本報就曾推出“發展社區物流系列報道”,圍繞社區物流的概念及定位、存在的瓶頸、發展途徑等進行了初步探討。如今,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這種新型的物流服務模式已在北京建立,并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
北京市是如何開展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這一服務模式的?這一新型配送模式為社區民眾帶來哪些利好?還存在哪些問題有待解決?本報自即日起推出的“值得推崇的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系列報道”,會帶給您一些有益的啟示。
在北京北五環林萃西里倚林佳園社區內經商的諸多底商中,一家掛有“城市100·共同配送”橘紅色門臉的物流配送企業特別搶眼,尤其是上面書寫著的兩句話“配送最后100米,百姓滿意100分”,分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去年11月成立的北京城市一百物流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城市100”)首批社區共同配送門店之一的科薈路店。
日前,記者來到“城市100”科薈路店,只見門前來往人員絡繹不絕,好不熱鬧。走進店內,幾個工作人員正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在打電話,有的在與客戶對接。在門店的左側,靠墻堆放著一溜兒裝滿貨物的藍色儲物筐,每個儲物筐都分別對應著倚林佳園、融城嘉園、京師園等不同的社區,顯得井然有序。而在貨物存放區旁邊,一個碩大的標有“快行線冷鏈”字樣的冰柜擺放在那里,里面已經裝滿了冰淇淋、速凍水餃等冷凍食品。“這是北京快行線食品物流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快行線’)放在這里的冷柜,我們目前已經和快行線正式開始冷鏈方面的合作。”“城市100”科薈路店經理宋俊磊向記者介紹,該配送門店24小時營業,主要服務于周邊1公里范圍內15個社區的居民,或者快遞員配送,或者客戶自取,對于社區居民來說非常方便。該店每天的配送量最多能達到600多票,而當天截至下午兩點,已配送完成400多票。
這就是北京市近期推出的一種新型配送模式: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 (下轉8版)
□本報記者張穎川
(上接1版)
據北京市商務委員會物流發展處處長馮守華介紹,這一配送模式是北京市社區物流共同配送試點工程,屬于《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物流業發展規劃》的6大重點工程之一,當然也是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的一部分。該配送模式由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快遞協會共同發起,由“城市100”具體負責運營。主要是為滿足社區居民的物流需求,以社區1公里為半徑,為同一區域的網購和其他快遞物流設立共同配送中心。統一協調配送貨物,實現為社區居民“最后100米”配送的信息標準化、配送區域化、服務集中化。
為什么要在社區設立物流末端共同配送站點?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承擔著哪些具體職能?
需求巨大 效益多元
“最主要是出于便民、利民的考慮。社區物流直接面向城市社區商業和社區居民,是物流中的‘真正的最后100米’。而社區共同配送站點的建設,重在解決社區物流‘最后100米’配送上的難題。”馮守華對記者說。
據了解,在社區物流配送方面,社區居民的需求一直很大。目前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再加上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回家照顧老人的幾率較少,空巢老人很多。針對社區老人的服務問題逐漸凸顯,需要社區物流來解決相關難題。當然,上班族的物流需求也很多。社區承擔上班族們很大一部分生活需求,如早餐的配送、日常用品的選購、郵件的寄送、水電費的代繳等;另外,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在開始發生變化。部分年輕人和收入較高的人群更容易接受現代商業理念,如采用電子商務購物、商家上門服務等。特別是在蔬菜、冷鮮等食品方面,希望能改變以往到超市或菜市場購物的傳統方式,通過網購,輕點鼠標,便可以購買到物美價廉的農副產品,不出家門就可配送到戶。
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物流企業參與社區物流的情況并不是很樂觀。在我國社區商業中的影響和作用較小,配送業務所占份額小。目前社區商品配送的主體比較分散,主要是連鎖企業、供貨商、批發商、店鋪店主、個體攤販以及物流企業等。除了物流企業作為第三方物流配送者外,其他主體都是作為供方或需方自營配送。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除社區物流配送地點分散、環節較多、客戶復雜,從而導致相應的經營成本較高、效率低下外,社區物流對配送的服務要求也比較高。據了解,社區商業配送交通條件復雜,并且往往需要拆零、保鮮、冷凍運輸,而且要求及時、可靠、準確,這對于參與配送的物流企業來說無疑難度很大。因此,物流企業大多不愿參與到社區物流配送中來。“而建立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點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可以成為連接物流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樞紐站,從點到面覆蓋整個社區的網絡,實現物流快遞行業人員、網點等末端資源的高效整合,縮減雙方交接快件時產生的時間和交通成本,使交易時間更趨靈活,并可推動其朝區域物流集約化方向發展,解決社區物流配送的難題,更好地服務社區民眾。”馮守華說。
而在北京市快遞協會秘書長王寶華看來,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的社會效益還遠不止如此。王寶華表示,資源整合后送貨車輛在路上的無效運行將大幅減少,能發揮減輕北京交通擁堵和降低大氣污染的環保效益,同時還有利于和諧社區建設。“這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一種創新的思路,特別符合北京市政府提出的‘15分鐘社區圈’的建設目標,可以說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正是由于當前社區物流的龐大需求以及共同配送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鑒于當前社區物流客觀存在的諸多難題待解,發展社區物流共同配送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此形勢下,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快遞協會決定攜手共同推動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王寶華對記者說。
多方發力 共同推動
雖然社區物流有著巨大的需求,但是,由于參與社區物流難度較大,物流企業大多興趣不高。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這一服務模式如何推動發展,面臨不少的難題。
馮守華告訴記者:“正是由于社區物流共同配送開展起來難度較大,我們決定通過政府引導、協會協調、企業經營、市場化運作的思路來共同推進。”
而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由什么樣的企業來運作這一模式。毫無疑問,實現社區物流共同配送本身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一兩家物流企業就能夠獨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方的參與。鑒于此,去年下半年,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快遞協會經過研究,召集了物流行業一些實力比較強的企業進行座談,宣貫社區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意義及利好所在,以引導這些物流企業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推動這一模式的發展。
為做好該項工作,北京市快遞協會作了大量的協調準備,召開了數次座談會,進行了多次調研,并組織物流企業積極學習國外共同配送的先進經驗以及一些具體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在末端共同配送方面,日本、韓國等國家的一些物流企業已經做得非常成熟了,并且具有一定的規模。在此之前,企業家們的思想還是很保守。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學習,在充分了解末端共同配送的具體模式之后,企業家們的思想發生了蛻變,認為這是今后的一個發展方向。”王寶華告訴記者。
于是,在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快遞協會的共同推動下,“城市100”誕生了。“城市100”其名稱主要取義為“配送最后100米,百姓滿意100分”。目前已經建立起40個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并承擔起社區末端“最后100米”的配送任務。
據“城市100”運營總監徐勇介紹,“城市100”主要采取授權加盟的經營模式,獲取加盟資質后,由加盟商來負責具體門店的運營。加盟店的準入標準是,社區門店擁有固定的使用面積不低于50平方米的營業場所,社區店不低于10名工作人員儲備及派送交通工具,要有一定的投資預算和抗經營風險能力。
徐勇說,“城市100”社區門店分布區域主要以城八區為主,郊區為輔。以社區周圍1公里為半徑,主要承擔以CtoC 快遞、BtoC電子商務為基礎的社區末端物流配送及一些諸如保險進社區、機票代訂等社會服務。
在具體運營過程中,物流企業可直接與“城市100”社區門店對接,達成合作協議后,物流企業處理不了的貨件可直接送到“城市100”的門店,由“城市100”負責配送;在與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中,電商首先和“城市100”實現系統對接,客戶下單后,電商會將需要“城市100”配送的貨件運送到 (或 “城市100”自提)“城市100”總部,經過中心平臺集中分揀,再分別運輸到不同區域的各個社區門店,由這些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具體配送。這些配送門店24小時營業,服務于周邊1公里范圍內社區的居民。或者“城市100”工作人員配送上門,或者客戶到配送門店自取,對于社區居民來說非常方便。“‘城市100’在經營管理上是市場化運作,政府不予干預,與其他企業如何合作,完全由‘城市100’自主決定。相信隨著大家的共同努力,社區物流共同配送這一模式能夠經受得住市場的考驗,進而更好地實現便民、利民。”馮守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