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流信息化的啟示
2012-6-27 14: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本信息化比中國早,1985年開始搞EDI電子數據交換。市場經濟法律環境比較好,企業信息化數據共享障礙少。日本跨國公司多、制造業大企業多,對物流的需求是對日本物流現代化與國際化的有效拉動。
一、日本物流發展現狀
日本的物流領域均實現了高度的機械化、自動化和計算機化。企業的物流作業中鏟車、叉車、貨物升降機、傳送帶等機械的應用程度較高;配送中心的分揀設施、拼裝作業安排猶如生產企業的生產流水線一樣,非常先進,有的已經使用數碼分揀系統,大大提高了物流企業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在物流企業中,計算機管理系統被普遍應用;在國際物流領域里,廣泛使用EDI(電子數據交換)系統,提高了信息在國際間傳輸的速度和準確性,使企業降低了單據處理成本、人事成本、庫存成本和差錯成本,改善了企業和顧客的關系,提高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高科技的應用與發展為物流企業跨上新的臺階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作用。日本物流業不僅其專業化、自動化水平的發展十分快速,而且對物流信息的處理手段也極為重視。幾乎所有的專業物流企業無一不是通過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來處理和控制物流信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為此,日本一大批IT業界的公司已成為物流信息平臺和物流信息系統需求的直接受益者。
二、日本政府對物流業的支持
日本物流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日本政府出臺的物流產業發展政策。他們將建設和完善物流基礎設施作為重點內容加以提出。目前日本已基本形成良性的物流信息化市場和運作機制,物流信息化基礎設施也已初具規模,因此政府認為需要通過宏觀政策調控,將投資重點著眼于一些重點物流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信息化方面。
為了進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化運作效率,日本政府著手了一系列物流信息化政策方面的改革,其目的是進一步放寬對物流信息化業的規制,使其完全按照市場運作的規律更加富有活力地發展。這些放寬的信息化政策包括:(1)廢止物流業的供需調整,即對過去各種限制新增項目的法律法規進行了放寬,如:對新建信息化項目只要符合國家信息化規定的安全和信息化技術標準,即可更加容易地獲準;(2)對信息化規定進行了調整,如:對國際性的信息化調和、信息化技術標準的提高等方面;(3)靈活實施貨物運輸信息化事業法。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還著手物流信息化系統的技術升級。包括:(1)物流系統的信息化,進出口和港口手續的無紙化、信息化一條龍服務,物流信息化EDI的推進;(2)物流信息化系統的標準化,集裝箱、托盤的JIS信息化國際整合;全程信息化托盤化運輸的推進;(3)其他信息化技術開發和信息化商業慣例的改善等。為了確保綜合物流信息化政策得以實施、落實,日本政府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建立了一套信息化政策推進體制,以確保中央部門、地方政府、物流信息化企業、貨主等各方面能夠合作實施有關信息化政策。這一體制包括中央政府各有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化合作;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區域物流的信息化未來結構);并根據物流信息化實施狀況每年進行跟蹤調查。
隨著高新技術的突飛猛進和計算機信息網絡的日益普及,傳統物流在不斷向現代化意義上的物流轉變,其主要內涵包括了運輸的合理化、倉儲的自動化、包裝的標準化、裝卸的機械化、加工配送的一體化、信息管理的網絡化等等。日本政府和有關業界早已形成物流信息化共識,即現代物流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三、給中國的啟示
日本物流的發展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在信息化庫存管理上,日本物流由于進行了與制造企業良好的需求預測和生產銜接,因此從未出現過斷貨現象,使日本物流信息化始終保持快速運行;二是在配送業務上。日本物流充分利用物流信息化手段,利用車載地圖物流信息系統為送貨車設定合理的物流配送路線,使日本物流能夠掌握送貨員的實際配送路線和在每一個零售客戶那里停留的時間,日本物流不僅可以優化配送線路,而且還有利于日本物流對送貨員的管理監督,并提高日本物流配送效率,這是中國物流發展應該借鑒的。除此之外,還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物流企業應不斷加強對物流配送隊伍的管理,每年兩次集中開展企業員工跟班送貨調研活動,通過“群呼群訪”模式的轉變,用物流信息化來優化物流送貨線路,提升物流信息化工作效率。
(2)中國物流企業應當開發并試運行更多的物流配送地理信息系統(GIS),集成物流信息化人員考核、線路物流信息化優化、物流信息化業態分析、物流信息化管理等多項內容,為中國物流企業物流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為優化物流信息化送貨線路、實現彈性送貨提供了物流信息化系統支撐。
(3)有效控制成本
從全球成本控制的總體趨向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有效地將物流成本控制在了較小的范圍內,根據德國Deutsche銀行的統計,從全行業物流成本占價值比重來看,日本平均物流成本為6.0%,歐洲為9.1%,加拿大為9.5%,美國為10.0%,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日本通過物流信息化運作在物流成本控制上已經獲得了良好的績效,之所以如此,不僅在于日本形成了全面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體系和信息化運作流程,信息化的實施有效地進行物流成本監控和物流管理。
(4)實現供應鏈管理過程的一體化
物流信息化建設是貫穿于整個物流企業建設過程中的核心,中國物流企業對物流信息化建設定位是最終實現供應鏈管理過程的一體化。中國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是基于物流專業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發展方向進行的,信息化建設平臺起點要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日后將發展為中國物流企業行業的供應鏈信息系統,與目前國際上實施的物聯網前沿物流信息化科技系統進行緊密銜接,可向中國物流企業企業提供商業智能查詢服務等,在此信息化基礎上中國物流企業最終實現供應鏈管理過程的一體化。
首先,中國物流企業將為各地配送中心統一部署倉儲信息化管理軟件,具體負責中國物流企業各地市物流配送中心內部的信息化管理作業。中國物流企業應和美國曼哈特聯合軟件公司(MA.公司)為中國物流企業統一部署物流信息化倉儲管理軟件,美國曼哈特聯合軟件公司是全球第一大供應鏈執行信息化軟件(SCP)供應商,該公司的信息化倉儲管理軟件代表了當今世界信息化倉儲管理軟件的最前沿的技術水平。
其次,中國物流企業在部分地市級配送中心信息化倉儲管理軟件正常運行后,將統一確定中國物流企業運輸管理軟件(TMS軟件)供應商,中國物流企業應進行送貨線路的信息化整合和信息化優化、實現GPS、GIS信息化定位管理。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企業在信息化方面出現的問題并不是出在信息技術上,而是出在信息化業務流程上。信息技術只是應用的工具,必須服務于企業業務流程。如果業務流程沒有梳理通暢,再先進的信息技術也無能為力。信息化業務流程的梳理的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而信息技術提升的是有效管理的效率。
目前,中國物流企業現代物流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范的業務流程和標準,大多數企業都是直接在自身業務的基礎上開展信息化建設,結果是各企業的信息系統間無法互聯互通、實現信息共享,行業在信息化建設上的投入浪費現象嚴重。鑒于此,中國物流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之前,應首先作到信息化業務流程的規范化、標準化,唱好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這三步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信息化管理革命,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決策水平。
未來的中國物流企業市場競爭除了價格競爭、服務競爭之外,中國物流企業最主要的就是物流信息競爭。因此,在中國物流企業現代物流的建設過程中,中國物流企業一定要緊緊抓住物流信息化建設這個關鍵環節,明確物流信息化建設的主導和支配地位,充分發揮物流信息技術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中國物流企業各種資源和各相關經營管理單位的綜合集成,努力實現中國物流企業管理體制的扁平化和競爭能力的聚合化,從而實現中國物流企業的競爭體制由單元對抗向系統對抗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