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物流園區為什么那么少?
2013-12-2 11:2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劉陽
德國是歐洲物流發展最好的國家,在物流園區建設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德國的物流園區(貨運中心)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建立,到現在德國境內只有35家物流園區(FreightVillage,貨運村),并且構成了一個緊密連接的物流網絡。社會物流活動主要集中在這些物流園區之間和物流園區內部進行,呈現出高度的組織化、集聚化和集約化特征。
為什么德國只有區區30余家物流園區呢?
首先,德國物流園區布局追求聚集效應。在德國,基本上一個城市或經濟區域只設立一家綜合性的物流園區,集聚效應明顯。如不萊梅貨運村1987年初開始運營時只有5家物流企業,如今已經集聚了190多家物流企業,并吸引了50多家生產型企業在周邊進駐。園區就業人數多達8000人,占不萊梅市總人口的1.6%。作為港口“延伸的手臂”,不萊梅港70%的貨物要通過不萊梅貨運村集散。紐倫堡貨運村聚集了250多家企業,園區就業人數在6000人左右,集聚效應也非常明顯。
其次,德國多數物流園區都擁有多式多樣的功能,足以解決物流企業相關需求。除了配套某一產業的專業性物流園區外,德國的物流園區大多定位為綜合性的,在有限的建設面積上實現物流功能多樣化是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理念。德國物流園區的主要功能包括多式聯運功能,強調至少有兩種以上的運輸方式,選址盡量處于公路、鐵路、水路運輸的交叉點上,以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集貨和轉運功能,物流園區內部和物流園區之間的物流作業呈現出高度的組織化和協同化特點;城市物流功能,旨在將配送系統和物流作業從人口密集的城區分離出來,集中在物流園區集散,以降低城市交通總量,減少碳排放和噪音污染,并實現24小時作業,物流園區與城市之間通過小型貨車實現物流配送。
最后,德國物流園區開發建設采取政府主導的模式。德國物流園區的開發周期很長,從可研、立項、規劃、建設大多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一個項目需要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乃至居民委員會的層層審批,一屆政府很難完成。如威廉港12年前開始規劃,2012年8月才投入運營,其規劃的鄰港物流園預計需要用7年時間進行開發。
在德國物流園區開發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通常發揮主導作用。一般在政府層面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也叫咨詢委員會或計劃委員會,由政府代表、專家組成),負責征地、規劃等行政層面的工作和項目的監督實施,同時成立一個政府控股或參股的發展公司(參股方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商),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招商和運營管理。兩個組織相對獨立,各有分工,并行運作,以保障項目推進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