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低速增長 物流企業如何應變
2013-3-10 8:5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梟冬
馬增榮認為,汽車市場增速放緩,對汽車物流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2012年,我國汽車產銷雙超1900萬輛,再度登上全球新車銷量第一寶座。只是,相比過往的激情“井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后我國汽車市場將會進入低速增長階段。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汽車物流分會秘書長馬增榮,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同樣認可上述判斷,并將增長幅度鎖定在了10個百分點以內。如此一來,廣大汽車物流企業就將面臨新的成長“課題”——到底如何轉變,才能有效應對中國汽車市場產銷下降產生的種種陣痛?
對此,馬增榮從內部挖潛、提升服務、延長鏈條、把握趨勢及強化合作等五個方面入手,為汽車物流企業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內部挖潛
目前,汽車產銷雖然增速放緩,但每年近2000萬輛的市場增量,依然可為汽車物流企業的成長創造機會。所以,馬增榮指出,后者除需對此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外,還要學會內部挖潛。
可是,如何進行內部挖潛呢?馬增榮認為,首先要不斷加強內部科學管理,向現代企業制度“靠攏”。他介紹稱,近十年來,汽車物流行業發展很快,但在企業管理層面未有突破性進展。換言之,在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上,國內太多企業都“OUT”了,很難適應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具體來看,在內部管理上,從前的粗放式發展帶來了粗放式的管理,最終致使企業在今天依然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機制。而現代化的企業又一定得具備現代化的管理水平,要在人力資源、市場、資本的管理等方面,打造一套促進企業科學良性發展的體系。因此,無論是傳統的國企還是民企,眼下都應該朝著打造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前進。
形成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發展體系,在外部市場發展緩慢的時候,將可助力企業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以國內的第三方汽車物流公司為例,其作為汽車生產企業物流資源的承接者,合資類的公司表現更好。如上海安吉、廣州風神、重慶長安民生等,在現代企業制度的管理和建設上,就優于國有和民營企業。當然,民營企業的發展動力和愿望更為迫切,她們是未來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最活躍的部分。
其次,馬增榮表示,汽車物流企業必須對業務持續優化、縮短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事實上,汽車生產企業在物流方面的管理模式與物流企業還有很大差異,前者長期以來都以制造為主要格局,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并非最優化和最科學的。隨著產業利潤下降,企業如何剝離輔助業務,形成良好管理機制,與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和推動供應鏈優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提升服務
實際上,運輸雖是物流發展的基礎環節,也是物流業務的主要載體,是很多物流企業起家業務,但發展到今天的物流業,運輸絕非利潤的主要來源。當下,整合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務等物流要素,更應該成為汽車物流企業贏得客戶、創造利潤、打造品牌的關鍵。
所以,汽車物流企業想要應對車市變化產生的“陣痛”,就得在上述服務要素上多下功夫,提高一體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對此,馬增榮提議,汽車物流企業應從原有的傳統贏利模式中走出來。“現代物流企業可以以原來的運輸業務為基礎,向倉儲、流通加工、信息服務、供應鏈解決方案等方面延伸自己的業務。而初始能做好上述‘要素’中的兩到三個,就會獲益匪淺。”馬增榮說。
同時,馬增榮還特別指出,一旦企業被選為汽車生產企業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其就可能將服務主體與制造企業綁定在一起,成長會更迅速。“主機廠們產量越大,物流費用也相應越大,物流企業與之合作,收益自然增長。”馬增榮告訴記者。
況且,對于物流企業而言,解決資金難題方式向來都有多種。比如,不必自己購買運輸車輛,而是組織社會車輛為我所用,甚至直接將運輸業務單獨外包給其他運輸類的公司。期間,物流企業僅僅需要把方案做好,逐漸完善規劃,合理分配職能,控制好鏈條中每個環節,保障主機廠贏利即可。
當然,馬增榮也坦言,在汽車物流企業成長的軌跡里,離不開主機廠的推動作用。汽車或零部件生產企業對物流企業的要求,往往取決于其競爭對手的表現。對手物流能力強,就會倒逼其選擇能力更優的物流企業進行合作。因而,在降本增效的物流“競賽”中,主機廠們正越來越主動地跟物流企業合作并形成默契,甚至還會引入其他物流公司,將業務分拆給不同的企業去運營。
○●延長鏈條
從國內汽車物流行業的發展來看,企業之前主要以做整車服務為主,只是近年才將業務拓展到零部件入廠、售后服務備件、進出口物流等環節。馬增榮建議,汽車物流企業應該著眼未來,把二手車、售后維修、報廢車等市場的物流業務,納入日后自己的服務范疇中來。而服務鏈條的延長,也會使得企業的利潤點變得更多,鏈條上不同業務的呼應延伸出的其他服務業務,更會使得企業的贏利點增多,服務能力更強,市場也更穩定。
比如,零部件入廠前的零部件生產企業,以及在她之前的原材料提供商,都可看做汽車物流企業的潛在客戶。再比如,整車銷售之后會有售后業務,除了汽車備件以外,汽車美容、裝飾,汽車進入市場后的二手車流通、報廢車回收等,都離不開物流這個環節。而在這個延長后的產業鏈條上,新增加的若干業務,對于汽車物流企業而言,理應加倍重視。馬增榮強調說:“物流產業鏈的拓展,與其合作客戶所處的產業鏈密切相關。因而,汽車物流企業一定要關注汽車產業鏈,持續上下求索。”
另外,馬增榮還認為,汽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對于物流服務的要求多有相似,汽車物流企業可將做好的成熟方案,稍加改進“COPY”給同類企業。而拋開汽車領域,企業也會發現,與汽車相近的其他工業類產品,都可成為她們的“新陣地”。“像摩托車、工程機械、農機等輪式機械等,在工藝和物流上,就能嫁接汽車物流企業的服務經驗。屆時,只需找到自身優勢和能覆蓋的行業領域,合理運用資源,尋覓新的‘盟友’,便能收獲更多。”馬增榮如是說。
只是,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最終還要體現自己的價值所在。馬增榮直言,未與物流企業實現合作,
不等于生產企業本身沒有物流。“所以,
汽車物流企業必須要給客戶信心,并讓
其了解到,通過專業的物流管理,生產
企業在市場銷售、生產采購、資金支配
等方面有了哪些進步和改善!”
○●把握趨勢
馬增榮認為,改變物流的是商流,
改變商流的是流通方式的變革。傳統流
通方式的每一次改進,作為汽車物流企
業,都要給予重視,并時刻把握前者的
脈動和趨向。
他還進一步解釋說,制造業往往不
能最先感知流通方式的變革,零售業才
是在物流領域里“最敏感”的。像在商
場和超市中,物流的組織方式和先進技
術的應用,都要領先于制造業。比如,
條碼最開始應用于零售業;RFID(無線
射頻技術)的應用,同樣也是在零售業;
大的倉儲式管理,還是在零售業。
因此,汽車物流企業想要迎來跨越式發展,就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也就是說,要觀察零售業在流通方式上的變革在當年對制造業產生了哪些影響,從而舉一反三,預判現在或未來零售業還將在流通方式上有哪些變化,其又會否傳遞給制造業。其中僅以電子商務為例,其對消費的影響,堪比當年的連鎖經營。這時,不妨想一想,電子商務就不能應用于汽車物流服務嗎?
答案或許是“能”。馬增榮表示:“既然普通商品可以實現網上訂購,那么汽車也有可能。尤其是個性化需求愈發突出的今天,工業化產品同樣不能‘免俗’。我們國家汽車行業雖然發展很快,但工業品的個性化水平還是落后于西方國家,一款車可能只有幾種配置幾個樣式。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電子商務最有希望集合國內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進而滿足消費者的更多期待!”
而之所以如此判斷,他還分析稱,這是由于國內汽車消費者眾。看似小小的個性化要求,放到每年2000萬輛左右的市場大背景下,就可能集中為2萬~3萬個訂單。這時候,電子商務的整合能力將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提前做好與電商合作的汽車物流企業則可事半功倍。加之,汽車物流企業還有運輸裝備這一特殊資源可用,足可解決電商配送難的問題,并可最大限度壓縮運輸成本。
○●強化合作
成長至今的汽車物流行業,雖已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但汽車和物流兩大產業還在進一步整合。這就使得優勢汽車物流企業,日后還需凝聚更多力量;弱勢汽車物流企業,則要盡早尋求合作平臺。
就此,馬增榮提出,汽車物流企業之間應該加強合作,形成產業規模優勢,如此企業便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立足于強者之林。考慮到汽車企業之間的合資、合作進程加快,其所帶來的變化也將給物流企業制造新的機遇和挑戰,后者必須強化企業間的合作。甚至可以說,汽車物流企業只有提前做好準備,對生產企業間的兼并重組、產能擴大等行為提前“預判”,才有可能跟上后者的要求。
其中,現今規模較大的汽車物流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和所處格局短期內會相對穩定。但對這些優勢物流企業來說,由其服務對象主導的重組或擴產,還是會傳導給她們。故而,其也有必要去匯聚更多“力量”,為企業擴張提供支持。如整合市場上的優勢資源,或挑選旗鼓相當的合作伙伴,把準備工作做到生產企業前頭,確保服務不因后者“變動”而下降。
至于弱勢的汽車物流企業,其面臨的挑戰確實更大。物流作為服務業,她服務的產業整合過程中,相應的物流企業也會因之調整,對部分企業而言可能會帶來陣痛。而從種種跡象預測,未來汽車和零部件行業會經歷一個“從量到質”的轉變,物流企業也會不斷整合,行業會向“瘦和強”轉變。此間,處于弱勢地位的部分汽車物流企業必須看清形勢,尋求并整合到處于強勢行業地位的生命體“接續”發展。
相比國外,現在國內物流企業的數量依然過于龐大,“小、散、亂”等頑疾仍舊存在。因此,馬增榮認為,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將會向大型物流企業集中,目前我國的2000家A級物流企業值得關注。她們雖是幾萬家物流企業中的“小比重”,但卻是行業整合的生力軍,一些弱勢物流企業理應早做打算,將自己放到大的產業鏈中去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