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經濟”為浙江加油 舟山國際物流島初顯雛形
2013-5-29 10:41:00 來源:新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車行舟山跨海大橋,浩渺的東海,長驅的貨輪如巨幕電影的影像沖到眼前。伴隨著大橋兩畔的風光,長途車上導游詞娓娓道來:“這是創下諸多"世界之最"的大橋……”
對舟山而言,已經通行的舟山跨海大橋是一輪希望的桅桿:從寧海到舟山,氣勢不凡、橋型各異的五座大橋,聯陸、跨海、接島,長虹臥波。
當地人說,如果沒有舟山跨海大橋,舟山群島能否成為國家級新區還是個未知數。于是就有了這樣的生動比喻:如果舟山跨海大橋是一根“電線”,那么獲批國家級新區則是接通了“電源”。“通電”之后,舟山群島被全面激活了。
讓我們做一回“取經人”,跨過大橋、臨海觀濤,汲取舟山這位海洋經濟先行者的發展智慧吧。
政策+實干:助推“藍色經濟”發展
前不久,舟山黨政系統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討論會。主題是:新區建設,主要靠政策還是靠實干?
對舟山來說,自上而下的政策的確讓“幸福來得有點突然”。
設立舟山群島新區,是一項國家海洋經濟戰略決策。作為中國首個群島新區,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島新區寫入全國“十二五”規劃;2011年6月30日,國務院又正式批準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使舟山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和重慶兩江后又一個國家級新區,也是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
“新區的設立,既為所在地的發展帶來諸多新的機遇,同時作為探索海洋開發和管理的先行者,也將成為帶動整個長三角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浙江海洋學院黨委書記周克非說。
政策上的傾斜讓舟山享受到“天時”,但他們也意識到要做到“地利、人和”,必須靠自身。今年年初上任的浙江省副省長、舟山市委書記、舟山群島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景淼表示:“要領悟關懷、凝心聚力、干字當頭,以切實可行的舉措、真實可靠的項目、堅實有力的行動,大干、實干、苦干、巧干,全面拉開新區建設框架。組織實施新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15年,新區建設初見成效。”
再回到上文那場研討會,來自全國業界的專家通過多輪評審,最終還是“實干組”在辯論環節中獲勝。思想上的解放,讓舟山沒有躺在政策的懷抱中坐享其成,而是通過實干助推“藍色經濟”的發展。
隨手翻開當日的《舟山日報》,頭版上就有兩條建設群島新區的動態新聞,并開辟了“新區先行”的專欄,第二版則是一整版的新區新聞,多維度地介紹新區各方面發展亮點和潛力。
“新區”是舟山人的關鍵詞,更是全國發展藍海經濟的關注點。舟山保稅區的辦公室副主任秦澤江說,自從國家批準設立舟山新區以來,前往采訪海洋經濟的記者幾乎每周都有,南來北往的媒體都有。
創新+地利:舟山國際物流島雛形初顯
在金塘大浦口集裝箱碼頭,來自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貨物吞吐量從去年6月份開始大幅增長。“這標志著大浦口已成為浙江口岸最便捷的集裝箱公共出海口之一。”舟山海關監管科副科長張哲峰這樣介紹。
義烏地處內陸,一直以來小商品在義烏完成報關后,大多通過轉關的方式從寧波、上海港口發往世界各地,不僅費時,而且增加了企業運行成本。而大浦口碼頭與非洲、俄羅斯每月定期有18-20航次的集裝箱班輪。去年7月,杭州海關下屬的義烏、舟山海關聯手推出“新區直通車”通關模式,這意味著今后凡是義烏小商品在“家門口”報關后,可直接運抵金塘大浦口碼頭出口。此舉使義烏企業和一些貨代公司受益匪淺。一些貨代告訴記者,一只集裝箱走舟山比走寧波節省了600元錢,而且無需轉關就可以直接出港,從舟山出貨,不僅省時,通關手續也更加簡便,可謂一舉多得。
“我是金塘本地人,2009年9月畢業后來大浦口碼頭工作,當時一到晚上整個碼頭就黑燈瞎火的。現在好了,碼頭變得很繁忙,我的崗位是每天兩班倒,經常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內都很繁忙。”27歲的周棟棟是大浦口碼頭的龍門吊司機,他見證了大浦口三年來的發展。現今的碼頭,集裝箱車穿梭場區,滿載貨輪鳴笛遠航,站在高處遠眺,半小時航程的寧波港(601018,股吧)近在咫尺,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的戰略決策從紙面走向直觀,全國第一大港的氣勢顯露無遺。
浙江對海洋及海洋經濟的認識,從最開始的“漁、港、景、油”中海洋漁業排在首位;之后的排序變成了“港、漁、景、油”,突出了港口,更注重港航物流。舟山港域適宜開發建港的深水岸段54處,總長279.4公里,占全國的18.4%,理論上港口資源可建碼頭泊位年吞吐量超過10億噸。
人性化的制度創新,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建港自然條件,為舟山發展臨港產業插上了“雙翅”。舟山群島新區發展海洋經濟的核心功能定位就是“充分利用岸線資源,打造舟山國際物流島”。代表性的大浦口碼頭的發展堪稱其中最為華麗的一筆,2012年,碼頭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696.8萬噸,同比增長93%;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9萬標箱,同比增長173.7%。翻倍的數據給予舟山港口物流建設最好的佐證。
在當地宣傳部門印發的圖冊上,總會選擇大浦口碼頭的照片作為“形象”,“這里也是我們發展海洋經濟的典型,也是我們的驕傲。”定海區宣傳部負責人笑言,圖片上,高聳入云的紅色龍門吊和大海藍天相映襯,的確漂亮。
科技+集聚:打造海洋工程核心生產基地
眼下,在舟山甚至國內,水下機器人絕對是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新事物。水下機器人依托一個機器人平臺,可以衍生出船舶用清洗機器人、船舶用水下焊接機器人等多種不同用途的機器人。“比如想看看水下的海帶生長情況,就可以讓水下機器人幫忙。安裝有高清水下攝像頭的機器人,能準確、清晰地反饋海帶生長情況。”30歲的海歸博士呂廣強把他的研發項目建在舟山,因為這里將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水下機器人生產基地。
前景固然美好,不過,要讓水下機器人真正走向產業化生產,還需相當長的時間。但呂廣強信心十足,“僅用9個月,水下機器人技術平臺已搭建完畢,這種高效率離不開科技孵化器的有力支撐,下一步我們將在科技孵化園區嘗試小批量生產。 ”
呂廣強所說的“科技孵化園區”,就是位于舟山經濟開發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園區負責人介紹說,這里要建成服務生產第一線的中試基地和臨港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器。發展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海洋工程項目,努力打造未來長三角的海洋工程核心生產基地。
去年,浙江省科技周選擇在舟山開幕,來自全國的院士專家一起為舟山科技發展把脈。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壽劍剛的一番話令人深思:舟山作為國家海洋經濟示范區的主戰場,迎來了新一輪大開發大開放的歷史性機遇,理應堅持科技引領,成為浙江“藍色經濟”發展和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