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并舉跨 “雄關”——對當前鐵路物流企業轉型發展的思考
2013-7-5 10:0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評論員李國偉
“雄關在眼前,跨越是關鍵。”鐵路人的2013年注定是一個風云激蕩、浪潮疊起的改革之年。鐵路的轉型發展成為舉國上下高度關注的一大焦點。幾十年一貫的鐵路貨運如何邁向現代物流業的新領域,實現全行業的華麗轉身?筆者認為,面對舊體制的“圍城”與“雄關”,只有拿出“壯士斷腕”的改革勇氣與“破立并舉”的改革智慧,在全行業進行一場體制創新,真正做到面對市場,轉理念、變體制、重人才、鑄品牌、推文化,如此鐵路改革才能迎來第二個歷史上的春天。做好理念轉換
今天的理念決定明天的發展。當前,鐵路人理念轉換存在三難:高層要轉變,難在從政府執政到市場經營,從集權到放權的角色轉換;中層要轉變,難在從管理“貨場”到開發“市場”的功能轉換;基層要轉變,難在從多年“座商”到“行商”、從輕松到艱難的崗位轉換。
鐵路人到物流人的轉變,重點要貫穿“五個放開”:
一是“眼界”要放開。從狹窄的“兩條鋼軌”之間放開自己的視野,觀察思考國內外大物流的發展趨勢,吸取精華、融會貫通,從而形成鐵路轉型發展的大思路。
二是“頭腦”要放開。立足自身轉型發展,廣泛借鑒路內外各個行業改革的成功經驗,科學求實,理性謀劃,優化改革的頂層設計,讓轉型發展有一個正確的航向。
三是權力需要放開。在職能轉變的同時,以有利于轉型發展、有利于自身經營、有利于市場拓展為主線,將應該放開的權力全面下放,實施集約管理、科學管控、放活基層,在路局市場主體地位確立的前提下,重點放開運輸貨運計劃權、車流調控權、行政人事權、設備采購權、金融投資權、企業合資合作權等,只有權力放開,活力才能到來。
四是政策要放開。要轉變舊的思維方式,清理簡化數年來積累的不適應市場規律的一系列過時政策,以市場為導向,逐步推進運價市場調節機制、物流發展投融資機制、人才引入機制等機制的形成,讓本次改革形成一種嶄新的市場化推進機制。
五是“手腳”要放開。思維是導向,關鍵在創新。要圍繞鐵路的轉型發展,充分調研市場,準確把握自身優勢,科學整合內外資源,以“破立并舉”的改革魄力,在大宗物流、采購物流、全程物流鏈項目開發、公鐵航合作、高鐵物流等各個方面,勇于實踐、敢于推進、善于總結、完善改革。創新經營機制
新思路必有新平臺,新平臺決定新作為。緊盯市場、轉型發展、創新體制、做大做強是鐵路高層進行貨運體制改革、推進現代物流發展的正確決策。圍繞市場物流鏈條實施“一體化”經營模式,做到全程物流有序化、無縫化、高效化、規范化服務,是當前鐵路貨運改革的主線之一。
一是注重結合自身和市場兩個實際,重點構架“一體化”工作平臺。要在前期充分調研市場實際需求、鐵路自身特點及現代物流要素等基礎上,科學規范地構架路局、站段兩個層面的“一體化”物流工作平臺。突出“前店后場”功能區別與對接,圍繞“一個窗口、一張票據、一條龍作業、一體化考核、一體化運作、一體化清算”等幾個關鍵要素進行綜合設計構架,實現營銷、物流、貨運、調度、運轉、收入等相關部門的一體化運作。路局營銷中心、地區營銷中心或站段營銷中心,互相支持、相互溝通、上下協作、功能一體,從體制上形成上下一體集中調度,從機制上形成各個部門一體化聯動,從環節上形成上下呼應,無縫化對接,讓客戶真正體驗到“一體化”、“高效化”。
二是主動總結推廣先進模式,在市場實踐中不斷優化“一體化”平臺。要注重建立一體化工作模式的定期總結分析完善機制,由企業高層牽頭,各個部門參與,并且注意吸取客戶建議、基層意見和市場反映。市場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一切圍繞客戶這個中心,內外結合,舉一反三,科學推進,逐步改進完善“一體化”的各個部門、環節的服務功能,并且高度重視市場對“一體化”的綜合評價,形成內外結合的“一體化”月度崗位業績考評機制。使“一體化”服務成為企業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環節、每一名員工的考核標尺,用考核的力量支持“一體化”平臺長遠運作。
三是注重“多式聯運”的有機整合,著力補強鐵路物流“短板”。大膽走出多年“圍城”,實施“公鐵航快運”多位“一體化”的發展模式。當今物流的發展,企業合作共贏是一條準則。鐵路物流有其自身強大的比較優勢,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例如全程物流鐵路運輸模式單一、市場分撥配送能力低下、客戶的“最后一公里”服務難以實施等。在鐵路物流方式不能“包打天下”的局面下,必須主動、積極、科學地與公路運輸企業、民航企業、快遞企業形成“一體化”的市場分工協作模式,實現公路、鐵路、民航、快遞各種方式之間的“長板”與“短板”的有效互補,要探索一種以客戶為中心的,公路、鐵路、民航、快遞幾方高效聯動的“一體化”全程物流嶄新模式。打造物流品牌
品牌是企業核心價值的具體形象展示,沒有一流品牌就沒有一流的市場。鐵路由傳統貨運到現代物流的轉變,核心是要科學合理規范地挖掘自身的比較優勢,在與公路、航空、水運等多種物流方式的激烈競爭中,以比較優勢為支撐,聚合內外資源要素,重點打造一批自己的具有鐵路特色的物流品牌。
第一,科學定位,利用自身優勢,實現戰略上的有“進”有“退”。在公路、民航、水運幾種方式的比較中,鐵路物流擁有500~1000公里的中長距離運輸成本優勢,占據高鐵物流運輸、大宗物資及重點城市點到點的時效性優勢,同時具有時代要求的清潔、環保、經濟的優勢。同時,各鐵路局間還具有傳統的跨局合作優勢。這幾大優勢應當是鐵路物流在確立新型的物流品牌服務中,必須牢牢把握和深度開發的優勢資源。這種比較優勢運用得當,科學整合之后,將成為鐵路物流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對短距離物流和鮮活等特殊物流資源,要以科學客觀的態度,實施體現市場規律的“進”與“退”相結合的策略。適度開發,不盲目、不跟風、不攀比,掌握自身資源的重心,才能在市場激流中站穩腳跟。
第二,“合攏五指”,科學整合資源,推出具有鐵路特色的系列物流品牌。要十分注重對物流市場的需求研究,立足比較優勢,重點打造適應市場需求,又能最大限度發掘自身優勢的產品。一是結合我國中西部礦產與農業資源的市場優勢,依托東部、華南地區市場發達的現實優勢,研究開行西北、東北、中原地區直達東部、華南地區的大宗物流整列“定日達”項目,實現兩大市場資源互補,達到列車“重去重回”的高效利用,讓“火車”真正圍繞“市場”開行。二是注重開發重點城市之間的公交化、客運化、班列式的快速物流列車,如北京-廣州,武漢-哈爾濱,鄭州-烏魯木齊、昆明、成都,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實行每周定點、定線、定站的固定化開行模式。在重點城市之間搭建起一座座鐵路物流公交化橋梁,極大地盤活鐵路現有客貨市場資源。三是打造高鐵物流品牌,以點帶面,建立中國高鐵物流網絡框架。綜合當前高鐵運輸中長期發展規劃,應當逐步建立以鄭州、廣州、上海、北京、成都為五大支撐點的高鐵物流網絡框架,運用正在異軍突起的高鐵運輸更快捷、更安全、更經濟、更環保、更方便的綜合優勢,主動與中國郵政快遞物流(EMS)、順豐速運、聯邦快遞及新興航空物流建立市場合作模式,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充分利用現有早間確認車及圖定動車組,開行重點城市之間的高鐵物流專線項目,使快遞客戶、快遞企業、鐵路物流等實現共建平臺、合作共贏的主動局面,使高鐵物流真正成為中國物流業的一個嶄新的市場旗幟。同時可以挖潛普通客車和部分高等級客車的運力資源,開展小型化、便捷化的高附加值物流“一日達”、“兩日達”小件快速物流平臺。
第三,圍繞“兩條鋼軌”,實施多元經營戰略。拓展市場發展空間,圍繞大宗礦產、鋼材、糧食等資源,著力開發物流環節中的加工、貿易、金融、廣告信息、倉儲、餐飲等多層次的市場項目。利用現有資源,采取合資、招商、自辦等方式,使鐵路物流向多元化、寬領域、立體化方向健康發展,為鐵路多元發展打開一片新天地。高揚文化風帆
企業是一條大船,文化就是風帆。鐵路行業從建立之初就有著引以為豪的優良行業傳統。紀律嚴明、團結協作、吃苦奉獻、大局觀念,這是鐵路企業轉型發展中應當珍惜和發揚光大的一筆寶貴財富,也是幾代鐵路人的精神結晶。面對轉型發展,鐵路文化建設應當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解放思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要用文化的力量召喚人、凝聚人、鼓舞人。
一是要以人為本,改進優化人才機制,實現由傳統鐵路人向現代物流人的轉變。要敢于打破舊的用人體制,從政策上、辦法上、環境上進行著力突破,構建一個人才培養、引進、選拔、任用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人才的活力不夠是鐵路行業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高級物流人才、現代信息人才、現代金融人才、營銷策劃人才、內外貿易等人才的極度缺乏,若從機制上得不到解決,鐵路轉型發展就難以突破。同時,迅速圍繞轉型發展和“一體化”工作,形成一套科學、嚴謹、規范的內部崗位業績考核機制,實現由“大鍋飯”到“市場飯”觀念的同步轉變。
二是主動借鑒引入現代物流業管理模式,以理念革新帶動轉型創新。應當有計劃、有步驟、有方法地組織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物流企業的成功模式,在“拿來主義”基礎上,注重自我消化、結合實際、改進創新,培養員工敬業、高效、精細、協作的“標尺”精神,選出一批轉型發展中的示范典型和模范員工,引導鐵路人的思想、行動、作為。
三是敢于、善于引導社會媒體的力量,弘揚主旋律,形成有利于轉型發展的社會“大氣候”。媒體輿論是社會前進的風向標,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媒體造勢的力量,是鐵路人在轉型發展中必須重點研究突破的一個重要問題,要用開放的思想、陽光的操作、正確的引導作為文化宣傳的一條生存法則。同時,要主動推進主旋律、支持主旋律、唱響主旋律,各企業要科學規范地與新聞媒體建立起定期信息溝通及重大問題協調機制,讓新聞媒體的力量變成企業文化的力量,從社會發展的高度大力助推鐵路的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