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形勢不容樂觀 物流業需直面挑戰
2013-8-16 9:4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張俊勇
我國物流業成本占GDP的比重偏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物流發展階段、行業特征、管理體制、信息技術應用等多角度都可以找到解釋的理由,地區分割、條塊分割、亂罰款、亂收費等一直困擾著物流業。另外作為交通運輸動力來源的燃料——石油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運行,也同樣刺激著物流業的神經。我國能源結構陡變
1993年,我國告別了石油凈出口的歷史,開始從一個石油輸出國變成了石油凈輸入國。在當時情況下,少量的石油進口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還微不足道,也不足以對我國的經濟安全構成太大的威脅。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石油資源的需求日益劇增。2012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白皮書提出我國的能源安全形勢嚴峻。主要表現為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從21世紀初的32%上升到目前的57%。石油海上運輸風險加大,跨境運輸尤其管道安全運行問題不容忽視。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增加了保障國內能源供應難度。
1994年,我國原油進口數量1235萬噸,到2003年進口9102萬噸,可以判斷,隨著我國進口數量的增加,國際原油價格一直在溫和上漲。從2003年起,我國原油進口數量劇增,而國際原油價格也呈現跳躍式上漲。國際金融危機前,國際原油價格曾達到133.05美元/每桶,盡管以后出現了下跌,但仍然在95~124美元的范圍內波動。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原油國內生產2億噸,進口2.7億噸。保證石油供應是我國經濟發展、工業生產、交通運輸運行業的必要保證,但從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以及我國石油進口量逐步增加的現實來看,我國為經濟發展所付出的能源代價還是比較沉重的。
美國頁巖氣革命以及多年來致力于能源獨立政策的推行,導致美國的能源進口量逐步下降,并在未來幾年內成為能源輸出國。世界能源格局隨著美國能源外部需求的減少將會發生重大調整。國際石油供應與海上運輸是否會隨著美國石油需求發生調整還有待觀察和判斷。有機構預測,我國未來對石油的需求依然會保持大致4%~5%的增長速速。這意味著到2015年,我國的原油需求量會達到5.4億噸的規模,在國內石油開采幾乎難以有效增加的情況下,依靠外部資源仍是我國解決石油需求的主要方式。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原油進口數量下降1.4%,進口金額下降7.6%,一方面說明,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放緩,能源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金額降幅大于數量降幅,說明國際油價總體趨勢是在向下調整。但是進口石油的長期趨勢難以發生逆轉,原油成為繼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集成電器之后的大類進口商品。1994年,原油進口額為15.7億美元,占當年進口總額的比重僅為1.36%;2012年全年,我國為原油進口支付2207億美元,占進口總金額的12%。數字的變化也說明我國對海外的原油依賴是驚人的,其帶來的變化不僅是經濟上的影響,也是對國家經濟命脈安全的考驗和挑戰。
從多元化渠道保證石油供應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嚴重挑戰,對原油冶煉施加更加嚴格的環境管制也是我國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石油利用效率、推進清潔石油也是以石油為主要燃料的多個產業部門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物流業應該有所作為
我國經濟發展,很多行業對石油的需求呈現增加趨勢,但透過石油的最終消費去向可以發現,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石油消費量占全國消費總量的比重不斷攀升。1993年這一比重還不到17%,2010年這一比重已經躍升至34%。同時期,全國石油總量凈增長2倍多,這樣算下來,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的石油消費量幾乎增加了5倍。考慮這一行業為國民經濟做出的貢獻,這一增幅也許算不了什么。但這一行業的石油消費比重占全國石油消費總量的1/3的這一事實,至少說明這一行業的發展與國際原油的供應和價格關聯度很高。
以公路運輸為例,1993年,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僅為155.77萬輛,到2012年已經暴增至8828萬輛,載貨汽車1993年僅為94萬輛,到2012年已經激增至1175萬輛。況且,我國每年汽車的生產和消費量都在2000萬輛以上,我國新注冊汽車數量每年都在增加,面對汽車保有量在公路奔涌的大軍,我國的石油消費量又怎么會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呢?
我們當然希望國際原油持續不斷地供應,我們也希望原油價格能夠保持基本平穩,能夠為我國物流業的健康發展帶來穩定的外部環境。畢竟這些不是單個企業、單個行業所能左右的。
從長期看,我國的石油安全也只能是在國家強大的經濟背景下,不斷尋求發展機會,從外部保證供應。國內企業所能做的,需要在清潔能源、綠色能源、能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進行技術上的突破和改進。在面臨能源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物流業應該成為節能的表率,率先垂范。真正按照白皮書所要求的——完善區域運輸網絡,加速淘汰老舊汽車、機車、船舶。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提高鐵路電氣化比重,開展機場、碼頭、車站節能改造,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研發與應用,科學規劃和建設相關配套設施。(作者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