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東盟的物流已經成為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盟貿易及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條件之一,對東盟的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全面、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經貿物流增長勢頭迅猛
2013年,在第1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概念誕生,它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力爭2020年實現雙邊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互聯互通”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的前提和主要內容,更是中國-東盟貿易中物流空間拓展與發展的一大機遇。
時至今日,中國政府已經向東盟國家提供了250億美元的信貸,重點支持中國與東盟有關國家在公路、鐵路、水路、信息通訊、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在未來10~15年間實現中國與東盟國家陸路運輸通道的互聯互通,及運輸便利化和技術標準一體化等工作,并考慮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相互銜接。
為加速“東盟共同體進程”,東盟國家投入600億美元的巨資用于興建以交通和科技資訊為主的基礎設施,努力打造“東盟連接”。這些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將拓展更多的物流體系發展空間。此外,中國還增加了與東盟在能源、旅游等方面的合作項目,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增添了動力。
全面構建大物流體系時機成熟
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須匹配高效便捷的物流體系。一個區域物流體系是否高效,涉及到通關便捷性、運輸標準的統一、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和物流從業人員專業水平等方面。中國與東盟各國從整合各國優勢和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角度出發,通過設計和完善產業鏈和物流鏈,可以激發出互通互聯的巨大能量,使各國的潛在物流得以充分釋放與互補,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作為支持經濟發展的物流體系,其布局、規劃及運作的便捷度對區域經濟發展尤其重要。具體來說主要表現有以下三個方面:
1.在口岸方面,口岸軟硬件與通關環境已日臻完善。為加快推進中國憑祥-越南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目前已開工建設廣西的浦寨等三處與越南邊貿口岸對接通道,有利于優化口岸通商環境。
2.在通關環節上,友誼關電子口岸啟用后,實現了通關“秒刷”,該口岸的平均通關時間目前位居廣西各口岸前列,可以確保每天400多輛載貨汽車在電子口岸順利進出。即使在高峰期,超過600輛貨車快速順利通關也不成問題。而考慮到中國和東盟各邊貿口岸大量水果進出口的實際情況,以及水果運輸對冷藏保鮮、通關時效要求較高的特點,海關則采取“全天候、無假日”的預約通關制度,開通出口快速放行通道,確保新鮮水果當天報關當天放行,使得口岸水果進出口貿易額得到了大幅度增長。
3.在交通運輸方面,發展海運、修建公路、擴大航空服務都是十分非常重要的舉措。海運方面,我國華南地區的多個港口與東盟國家的多個港口開展了航運往來,為周邊國家提供國際貨運中轉服務。公路方面,全長約1750公里的昆曼高速公路已經建成,南寧至友誼關的高速公路建成并與越南境內的國道1號公路實現了順利對接。航空方面,積極擴大航空服務銜接,促進指定的國家航空公司間的合作交流,繼續擴建的南寧等樞紐機場必將起到舉足輕重的彌補作用。
完善物流發展產業基礎規劃
物流戰略的制定是基于中國-東盟物流大環境的考慮,物流戰略的實施與控制也必須放置在這個大前提下全面執行。這主要有如下幾點。
1.完善特色型產業集群,壯大集群式物流產業
從沿海發達地區的實證研究來看,產業集群發展對區域物流具有推動作用,而區域內物流的發展反過來又能促進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每一個產業集群形成一個專業化物流群體,各類專業物流企業及相關企業的聚合就可以聯結成一個功能齊全、全方位服務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物流大平臺、大體系、大產業。
結合東盟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發展的經驗,東盟各國也將出現各具特色的現代產業集群。特色產業的差異化為中國東盟物流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在中國東盟經濟合作背景下的物流效率也顯得尤為重要。依托高效的物流體系,未來的東盟各國將會形成新的產業集群格局。東盟廣闊的市場及相對落后的制造產業水平為中國與東盟的物流合作也帶來了一些深遠的意義。
2.推進現代物流企業升級,培育大型國際化供應鏈物流企業
首先,突出組織管理、經營方式等方面的轉型,更新管理理念。其次,注重兼并、重組等措施,加快傳統物流企業提升與整合。第三,利用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和物流管理信息平臺,促進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
在探索培育重大物流集群產業方面,要通過建立幾家大型的專業化的現代物流示范企業,既為中國-東盟貿易區進行物流服務,也為對抗第一世界物流公司對東盟物流格局的沖擊提供了有效的應對手段。此外,推進自由貿易區一體化建設,鞏固取得的成果尤為重要。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東盟各國智慧和力量的結晶,貿易區建立初期存在大量矛盾和問題,在這種形勢下維護貿易區的穩定、推進一體化建設至關重要,這也是貿易區大物流成長和發展的保障。
3.促進大物流產業升級,突破國界束縛
第一,加快自由貿易區產業化升級,拉動物流需求,形成現代物流產業。建設自由貿易區開放式的服務貿易市場,打造一體化物流服務體系。自由貿易區內,在利用資源和人力成本優勢整體承接發達國家加工類產業轉移的同時,更要注重民族特色產業、特色品牌的形成和競爭力地提升,進而釋放和拉動相關物流需求,為中國-東盟一體化物流環境的形成奠定基礎。
第二,推動自由貿易區物流協調發展,統籌中國與東盟物流整體化、聯動化、網絡化的發展。在自由貿易區內實現區域間物流合作與協調發展,從“大市場、大物流”角度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物流通道、區域內物流網絡、城市內微循環物流、地區重要物流節點、產業集聚區之間“物流通道”的建設。
因此,中國物流戰略布局要把視野從國內物流擴展到東盟的物流體系甚至全球物流體系的構建,最終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打造成全球物流大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第三,完善自由貿易區物流設施建設,早日構建以我國西南至河內、新加坡為中心的輻射東盟各國的鐵路網與公路運輸網。針對自由貿易區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各成員國要加快基礎設施和物流網絡建設,特別是我國西南通往東盟的高速公路和鐵路運輸網絡。中國與東盟鐵路物流的需求量最大,也是運輸成本效率綜合比最優的選擇,它將成為我國與東盟自貿區內物流運輸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打通云南-河內-新加坡的泛亞鐵路和廣州-南寧-河內-新加坡的國際大通道成為中國-東盟大物流體系建立的關鍵。同時,加快湄公河流域物流的轉型升級,提高物流效率,協助鐵路系統分擔部分重貨、散貨的運輸壓力。
第四,倡導建立中國-東盟經貿物流公共服務網絡,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進出口業務和物流服務平臺,從而降低中小企業進入跨國貿易的門檻。通過統一標準、簡化手續、建立海關間快速協調機制等手段,促使通關更加簡單快捷,降低中小企業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構建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高效物流體系,當務之急是需要建立一個流暢、高效、低價、實時互動的中國-東盟大物流信息公共平臺,包括政府公共政務信息平臺和企業交互信息平臺,借以減少貿易區內各種機構、企業間的信息“隔閡”,幫助在自由貿易區內實現“物暢其流”,將信息孤島連成一個有機整體。
我國與東盟經濟的迅速增長以及合作關系的進一步深化,必將為我國與東盟的物流關系帶來新機遇。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4年歐美國家經濟將復蘇,屆時將會拉動我國與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密切雙方的物流關系。
此外,我國領導人提出的“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將會為中國-東盟創造良好的物流發展環境,中國東盟“10+1”合作框架為我國與東盟合作的深入發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南,同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將推動中國東盟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
因此,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東盟“10+1”合作框架在物流大平臺的基礎上,必將不斷呈現新面貌,創造具有突破性意義的輝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