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首個鐵路“無水港”打造大物流格局的“金碼頭”
2014-5-8 10:12:00 來源:中華鐵道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長三角首個鐵路無水港——蚌埠(皖北)鐵路無水港日前正式啟用。鐵路無水港啟用不僅可提供進、出口貨物就地報關服務,方便當地企業,也為該局進一步提升鐵海聯運業務創造了條件。
港口的發展取決于其腹地的面積和經濟水平。進入21世紀,我國沿海港口獲得了快速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到2012年中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97.4億噸,同比增長6.8%;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24.6億噸,增長13.6%。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4500萬標準箱,增長18.8%,港口吞吐量連續8年位居世界前列。如何打破運輸、倉儲及腹地限制等瓶頸,持續保持港口的快速發展?目前主流形勢是依托立體交通網絡,形成車船無阻、物暢其流、貨通天下的大物流格局。而鐵路“無水港”的加入,為大物流格局打造了無與倫比的“黃金碼頭”。
無水港實際是指在內陸地區建立的具有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港口服務功能的物流中心。它不臨江海、沒有船舶,貨物是在無水港內“一站式”完成訂艙、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一切通關手續,相當于把海港搬到了內陸,然后通過海鐵聯運的方式將貨物運送到沿海港口,集裝箱就可以直接裝船出海。這種模式不僅省掉了一系列復雜環節,還具有增加箱量、減少污染、運輸便捷、安全性高的優點,大大降低貨物中轉時間和運輸、倉儲費用。
鐵路“無水港”的建立,有利于港口主動爭取貨源。鐵路運輸連續性強,中長距離、大規模運輸效率高、成本低,為大縱深物流格局的形成提供可能。天津港通過建立北方地區大通關建設協作機制,開始了港口的全國性戰略布局,在北方地區各物流中心城市和過境運輸邊境口岸建設內陸無水港。通過在內陸14個省會城市或主要的集裝箱貨源生成地建立無水港,完善港口與內陸的運輸通道,實現內陸地區與國際航運的貫通。
鐵路“無水港”的建立,有利于內陸城市經濟“擴張”。以西安建立的無水港為代表。西安國際港務區項目由保稅物流中心、國際物流區、國內綜合物流區、物流產業集群區組成。該項目使陜西及西部地區進出口貿易與國際貨運航線直接對接,發揮西安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中心城市的作用,西安也由此成為國際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鐵路“無水港”的建立,對貨主同樣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相比陸路交通,鐵路運輸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小,到發時間準確性較高,有利于提前規劃,降低貨物中轉時間及費用,且因海鐵聯運的集裝箱規格是統一的,這樣又節省了一批集裝箱的費用,鐵路運價低于公路運價,如此再次節省一筆運輸費。可以說,在眾多的“無水港”建設中,海鐵聯運是重要的和較經濟的途徑,對貨主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對鐵路自身來說,發展聯運機制也符合其市場化改革的發展需求,未來將可預見,鐵路“無水港”將在物流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并將隨著多式聯運大物流格局的完善,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國民經濟和現代物流業中的“金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