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數年中,包括國美、蘇寧、京東在內的自建物流商業巨頭都在物流體系的構建中進行了海量的資本投入,而且這一投入的步伐未有放緩跡象。
三大企業
物流體系建設快速
2015年可以被視為三大商業企業在物流體系建成方面的“收成年”,幾組簡單的數據就可以體現出這種增長的快速性。
根據國美2014年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國美擁有總倉儲面積為195萬平方米。而在2015年,擔任國美物流主體安迅物流CEO的劉冬屯在一次調研中表示,安迅目前的倉儲總面積已經達到了300萬平方米,一年之中倉儲總面積增長超過100萬平方米。
在2014年,京東的公開財報顯示,截至2014年,京東的物流倉儲面積為220萬平方米。而到目前,京東的倉儲總面積已達到了400萬平方米,一年中倉儲總面積增長接近200萬平方米。
蘇寧2015年倉儲總面積增長幅度不大,在持續數年的倉儲擴充后,蘇寧的倉儲總面積已經接近500萬平方米,而在終端快遞網點數量上,2015年蘇寧有著顯著的增長。根據蘇寧2015年年中財報顯示,截至6月,蘇寧擁有2721家兼具自提功能的快遞點。而在近期剛剛發布的2015年財務快報中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蘇寧已在全國擁有6051個兼具自提功能的快遞點。6個月時間中,終端快遞點增長了超過3000個。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中,這種快速的增長并無放緩的跡象,蘇寧、國美、京東等公司均在不同的場合表示未來將要持續加快對于物流的投入。
物流巨大的投入使得三家企業在早已開始嘗試將自身的物流體系打造成一個開放的物流平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用以產生效益減少成本。而從目前的情況而言,這一嘗試暫時未取得應有的成果。
“新三方”物流的興起
物流體系快速的增長所帶來的成本壓力無論是對哪一家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從數年前,三家企業就開始將服務于自身產業的物流體系轉變為第三方物流體系,在摸索中國的“新三方”前進方向。
在三家企業中,國美和蘇寧已經將自己的物流體系單獨剝離,成立了獨立的公司。國美籌建了安迅;蘇寧成立了蘇寧物流公司,隨后又將其轉變為蘇寧物流集團;京東的物流體系雖未剝離,但是早已經在向第三方進行轉型。
相較于傳統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巨頭們的物流體系在規模和效率方面都擁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國美在2015年年中,已經將配送費用率降到了0.69%,而蘇寧的物流費用率也僅在1%左右。
國美的安訊物流總裁劉冬屯在接受調研時曾將國內的物流發展分為四個時代。他認為第三代物流“通達系”和順豐、德邦等企業的輝煌期已過,而以國美、蘇寧、京東等商貿型企業的物流體系可以被稱為第四代物流,最終可能是第四代物流完成整個物流體系的整合。
社會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在過去數年的物流體系開放過程中,三家公司都獲得了大量的第三方客戶,但是這一開放的成效并未完全彰顯——無論從第三方比例上,還是產生的收益上都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根據1月26日蘇寧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顯示,2015年蘇寧對外開放規模不大,對于利潤金額影響較小。國美方面,安迅物流劉冬屯表示2015年安訊全年物流收入約20億,其中來自第三方的部分為20%。而京東高管在回答分析師的問題時也曾表示“目前我們主要向第三方提供配送服務,很少提供倉儲服務。”
第三方進入開放物流平臺速度的緩慢很大程度與三家企業物流體系的高標準和高成本物流體系有關。“第三方商家最終決定使用京東倉儲服務的所花的時間可能要長于決定使用京東配送服務的時間,因為京東倉儲服務的成本相對較高。如果他們使用京東的倉儲服務,我們能更好地為最終的用戶提供更好的端至端服務。”京東商城CEO沈皓瑜在回答分析師問題時,曾對于京東倉儲第三方使用率低的問題做了如此的解釋。
在保持效率和標準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也將成為未來三家企業物流體系開放程度如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這一點,三家企業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在蘇寧1月27日的投資活動關系記錄表中顯示,隨著物流運營效率的提升,蘇寧自用部分還會再節約。與此同時,蘇寧將基于提前規劃的考慮,繼續加快拿地、建設、提前布局、降低成本,為物流開放提供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