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巨大的盈利空間吸引著諸多公司紛紛涉足,但要想在這個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快遞公司就必須遵循游戲規則,從而達到發展和財富之顛。
市場空白醞釀新生行業。如果不是六七十年代,美國貨運傳遞的松散耽擱了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的飛機配件使用,就不會出現縱橫于世界上空的白色FedEx;如果不是當時美國海運無法滿足往來加州及夏威夷的運輸需要,三位美國人Dalsey、Hillblom及Lynn就不會在舊金山市創立馳騁全球的橙黃色DHL,還有略帶皇家氣質的UPS和紳士的TNT國際快遞公司,是這四家國際快遞巨頭引領了全球快遞行業的發展,讓遠隔萬里的商務往來,親情傳遞不再是難題。
快遞作為市場的產物,一方面,它的發展推動著市場的成熟壯大;另一方面,他必然受到市場的制約,如國家的郵政體制和政策等,限制著快遞業務的范圍和模式;進出口貿易的開放和發展程度,限制著快遞業務的件量和空間;國家的基礎設施,決定著快遞傳輸的時間和運力;以及影響快遞業務的成本因素,如國際油價變動等;還有來自快遞業務自身的特質影響,即可利用的工作天數,他們直接影響快遞業務的盈利水平。所以要想在快遞行業中有所作為,勢必應遵循快遞行業的基本法則,適者發展。
郵政體制和政策
郵政業近年來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變革,通訊和網絡技術把這個一直受保護的行業置于與傳真、銀行自動柜員機和電子郵件進行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傳統郵政的運作缺乏市場競爭機制,難以對客戶需求和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在與私營公司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為了爭奪市場,改善郵政財務狀況,各國郵政紛紛建立新的郵政與政府關系,實行企業化運作。據萬國郵聯的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郵政進行企業化改革的已占190個成員國的70%以上。
在德國和荷蘭,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本國郵政發展成為全世界通信方面的頂級運行商。政府稱“對郵政有利的也就是對國民經濟有利的”,鼓勵和幫助本國郵政在技術和國際化方面控制局面;芬蘭、新西蘭和瑞典所采用的以市場為基礎的方案是取消郵政壟斷,迫使相關運行商去適應競爭的環境。中國郵政作為保證國家政令通達的主要手段,仍屬于國家機構,一直受到政策保護,隨著中國加入WTO,郵政保護趨向削弱,其中物流業在2005年年底全面向外資開放,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另外,將在2006年6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反壟斷法》(草案)提出,為包括電子商務、商業網點、直銷、特許經營等,提供公平競爭的法律環境。即使如此,郵政不會在短期內成為單純的完全競爭市場,政策壟斷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
加拿大郵政專營權的范圍是:寄往加拿大境內的重量不高于500克的信函的收寄、運輸和投遞服務。郵政普遍服務的業務可以得到其他業務的交叉補貼。除專營業務之外的其他郵政業務已經全部向國內外開放,其中無址廣告郵件、報刊發行、物品配送等業務所面臨的競爭最為激烈。中國《郵政法》修改稿第七稿第十條規定,“信件的寄遞由郵政企業專營;國際信件的速遞業務和單件重量在350克以上的國內信件速遞業務除外”。 這一規定將使中國民營快遞公司境遇極為艱難,同時減少了可供外資快遞公司分割的蛋糕份額。這些無法逾越的體制和政策限制,是快遞行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進出口貿易情況
可供分割的蛋糕確定了,這份蛋糕有多誘人,則需考慮各國的經濟發展和貿易進出口狀況。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 2005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為4.3%。貿易自由化不可逆轉,各國貿易互相依賴程度加深,世界市場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國際貿易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的作用將明顯增強。
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給進出口貿易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與厚實的物質基礎。近10年來,中國GDP平均增長高達8.8%,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貿易環境更加透明,對外開放程度加劇,從2002年至今短短4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翻了一番,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鼓勵出口的發展戰略,從中央到地方都實施了一系列對外貿易促進措施與政策,推動了外向型經濟的成長, 從早期實施財政補貼、出口換匯獎勵、匯率并軌等措施支持出口,到現今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慣例的進出口優惠信貸、降低關稅、外資優惠政策、出口退稅制度完善、出口企業技改資金、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外經貿公共信息服務資金等扶持措施,降低了企業進出口的成本,增強了產品國際競爭力,對進出口貿易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雖然人民幣匯率機制的調整及人民幣升值將成為影響2006 年進出口的不利因素,但由于2006年國內經濟將保持較快增長,世界經濟和世界貿易總體形勢趨好,國際商品市場行情趨暖,價格上漲,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浪潮方興未艾,仍將為中國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創造更多機遇。從目前的經貿預測看,中國的GDP增長仍保持在7%以上,出口增長超過20%,這意味著未來的貨量將進一步增長,對于絕大多數快遞公司來說,中國依舊是增長最快的市場。
國家基礎設施
一個國家的航空、航海、鐵路、公路的完善程度和交通便利程度對快遞物流的發展至關重要。只有這些基礎設施發達,才能保證快遞業務的“準時”、“安全”和“高效”,所以裝備精良的交通樞紐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隨著各項條件的日益成熟,新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正開始向亞太地區航空樞紐邁進,而廣州又坐落于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華南地區,華南地區對外貿易量占全國的30%-40%。因此,國際巨頭們紛紛在這里發動了強烈攻勢,搶占先機。UPS開通廣州直航航班,FedEx建立亞太轉運中心, DHL擴建新廣州口岸作業中心。白云機場的升級和擴充,有利地提升了國際快遞公司的件量和轉運時間,同時,他們的競相進入又必然促使白云機場從簡單的航空貨運向完整物流系列產業鏈條升級,從低附加值的物流產品向高科技、電子、醫藥保健品、汽車配件等高附加值產品轉型,進一步促進機場從業人員素質、硬件配套、制度等與國際接軌。
國際油價變動
快遞業務由早期的同城派送,發展為國際傳遞,由靠人工或馬車傳遞,發展成航空或航海運送,在快遞業務質量大幅提高的同時,快遞的成本也日趨顯著,其中燃油價格,就是快遞最為敏感的成本之一。2005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導致快遞行業全球范圍的成本增長,并迫使快遞公司不得不對快件征收燃油附加費。UPS、TNT和FedEx近期每份國際郵件都要加收11.5%的燃油附加費,該收費標準會根據國際燃油市場的變化而變化;DHL則對國內、國際業務統一征收11%的燃油附加費,DHL亞太區從2004年6月1日起采用基于油價指數的燃油附加費費率計算方法,調整燃油附加費;民航快遞也已對國際快遞業務征收燃油附加費,標準為11%;此外,國內的大田快遞也開始征收6%的燃油附加費,同城業務也一樣要收取該費用。但業內人士認為征收燃油附加費是一柄雙刃劍,快遞公司征收燃油附加費固然能消化部分成本,但由此帶來的運費上漲勢必會影響公司貨源,這樣也會影響快遞公司的盈利。
“工作日”天數
季節性變動是快遞行業的重要特質,臨近圣誕節的幾個月,公司和個人會大量傳遞商務包裹或禮品,這使快遞公司處理的業務量達到峰值,一旦進入圣誕節假期,快遞公司就要進入冷凍期了,因為派送的件量會銳減,但快遞的固定成本卻保持不變,從而,使相應月份的利潤出現大幅降低。類似的節假日,都會影響快遞公司的盈利波動,如在中國“五一”、“十一”黃金周以及新年,這幾個月的利潤呈現明顯走低。除了法定節假日,快遞業務還受到日歷天數的影響,二月份歷來是快遞業務利潤的低谷。爭取收入增長,控制固定成本支出,是快遞公司克服季節因素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