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不該簽字呢
2007-3-15 15: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馮小剛的賀歲大片果然不會讓人失望,《手機》一上映,即使忙碌如何永明者,也得抽出時間去捧捧場。笑一笑,驅走年終歲尾的疲累,給新年一個好心情。
和幾個下屬笑笑鬧鬧的從電影院出來,大家都在七嘴八舌的交流著與主人公相似的經歷,意猶未盡。何永明也把思緒拉回到手機上,不過他所想的不是感情困惑,而是自他出任學康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以來,一直困擾著他的手機物流問題。
無論如何,明天得做出最終決定,要不要建立一個獨立的物流公司。
“李助理,明天通知所有的副總到總公司開會。”何永明在電影院門口對屬下發話了。
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三四年前,何永明這個總裁過得比現在可輕松多了。那時候,學康公司肩扛國產手機大旗風光無限。公司每每推出外形優雅功能實用的產品,都能與跨國通訊巨頭在國內市場上一較長短,學康公司輕輕松松就賺得了第一桶金。
可惜好景不長,大大小小的手機生產廠商隨后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手機價格馬上開始大跳水。據統計當時市場上的手機廠商有四五百家,競爭激烈毫不亞于家電行業。學康公司的銷售體系也從最初的一級市場(省會城市)向下延伸至四級市場(鄉鎮),為維持如此龐大的體系,公司每得都不得不支付龐大的開支,再加上越來越小的市場空間,學康公司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激烈競爭的市場使得每家手機廠商的利潤都縮水了不少,學康也未能幸免,這就是現在何永明一看到利潤報表就皺眉頭的原因。今天……拿著秘書剛送進來的上季度財務報表,何永明不禁感慨萬千,好日子真是一去不復返呀。
感慨歸感慨,眼前的問題還得解決。何永明按下對講機:“張小姐,請銷售公司的杜總經理到我辦公室里來一趟。”
杜經理似乎對總裁的召見早有心理準備,兩分鐘后就出現在總裁辦公室。
“老杜,即便我們是上市公司,這銷售費用也太大了。”何永明緊鎖眉頭先開了口。
“銷售費用大,是因為包括了很大部分的物流費用。”杜經理對這樣的問題早有了心理準備,“我們的物流與銷售連為一體,很多過橋過路費,倉庫租金,工人工資等都算在銷售費用中,另外,因為物流運作不當而支付的賠償費,已經可以用‘不計其數’來形容了。”杜經理一直是分離物流部門,建立獨立分公司的堅定支持者。
“銷售體系延伸后,庫房也向下延伸。現在地級市的庫房,物流人員素質與倉儲管理水平都不高,貨物丟失嚴重,庫存信息與貨物型號對不上號,財務更是難以對賬。”
“是呀,這已經是老大難問題了……”何永明低頭沉思。
“此外,白條現象還是屢禁不止。工作人員進入公司都配備手機,經理同意就批一張白條,更換新機型時再批一張,財務上基本上都查不出來。對代理商也有類似的情況,銷售部門為了確保銷量,不得不滿足代理商的要求,為其退貨換機型,串貨情況十分嚴重。總部查下去,互相隱瞞,最后總是不了了之。”
“我知道了,還有別的問題嗎?”
“這些是主要問題,還有丟失損耗,三分之二的庫存可能都不對帳,您也知道,在倉庫中積壓一年的機器就與垃圾沒什么分別了。您真要好好考慮一下物流問題了。”
“情況我了解了,你先出去吧”。本來想質問杜經理銷售利潤下滑的,卻讓他發了一通牢騷,何永明只能苦笑。
構思解決方案
最初,國產手機廠商大多采取由銷售人員直接帶貨拓展銷量的模式,此舉加強了市場滲透率,在初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隨后越來越龐大的銷售隊伍就帶來了以上種種問題,盡管財務制度和人事制度已經很規范,但對改變現狀顯得力不從心。而在這兩種相對嚴格的制度掩蓋下,物流成了一個不易察覺的無底洞。
何永明每次參加國內手機生產商聚會,物流總是不變的話題,幾乎每個人都為此頭痛不已。如果物流管理無法規范,企業每年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的利潤都可能被侵蝕掉。
何永明也曾想過把手機物流外包出去,但是遍尋市場都找不到一家合適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物流公司雖多,但是針對手機這種多批次、小批量、價值高的專業物流公司卻沒有。
更讓人頭痛的是,手機單品價值很高,把物流完全分包出去,對于學康這樣年產量數百萬臺的企業來說,相當于把數十億資金放入別人手中,風險太大。
于是,自建物流公司的想法便順理成章的跳入何永明腦中。緊接著,由銷售副總裁掛帥,開始研究自建物流公司的可行性,工作已經進行了一兩個月了。
想到這里,何永明突然記起約了劉副總匯報工作,連忙請秘書小姐通知。
劉副總一進門,就嚷嚷著:“何總,我們不但做出了建立物流公司的可行性報告,連實施方案也做好了,只要您一簽字馬上可以執行。”
何永明也受到了感染,“好,你們先陳述一下可行報告”。
“一臺手機自工廠出來到客戶手中,大概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1,手機送入總倉并錄入相關信息;2,總倉根據生產廠商(代理商)的發貨指令發貨至各省分庫;3,分庫根據相應分公司的發貨指令,配送至銷售終端。我們目前只是將這些步驟的運輸外包,庫存和信息管理還是我們自己做。”
“報告中顯示,手機的物流問題正是出現在分揀、包裝、信息錄入、出入庫帳目處理等這些我們自己管理的環節。我們沒有專業的物流人員,而是由一些倉庫管理員或是配送員運作著價值上億元的產品,這方面的所有損失相當于一個中小型二級市場全年的銷售額。”
“如果把物流徹底分離出來,招聘專業的物流人才,建立物流公司,完全可以免去銷售公司的后顧之憂。直到零售終端,銷售人員完全見不到貨物,避免了私自拿貨,也規范串貨問題。
“經過初步測算,專業的物流公司可以使公司節省60%的物流成本,這里的物流成本包括顯性和隱性的。相當于把一臺手機的物流成本由25元降低到10元左右。不僅如此,專業的物流操作減輕庫存積壓,售后物流也能圓滿解決,對改進品牌形象,提高總公司對地方的監控力度都有好處。”
“還有什么好處?都說來聽聽。”何永明聽得興奮起來。
“建立自己的物流公司,把全國的物流實行統一運作,還可以改變地方分公司割據一方的情況。等到時機成熟,發展為專業的手機物流也順理成章。”
這一番話讓何永明心動不已,中國現在的手機市場,除去國外的手機廠商通過全國總代理商來完成,國產手機廠商大多是通過大量銷售人員自己帶貨銷售,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少數手機廠商采用了專業物流公司。”
而這些被采用的物流公司,大部分只是一些規模不大的運輸公司,低價攬客,服務質量難以保證。既使是宅急送、郵政這樣的大物流企業,在手機物流業務上做得也不專業。目前僅有的幾家由手機代理商建立的物流公司,規模還不是很大。這個市場實在是存在著很大的商機。
何永明的眼睛慢慢地亮起來了,而一旁的劉副總早已按捺不住,“這些內容您可以下去細想,趕緊看看我們的具體實施方案吧,如何分離我們都已經計劃好了,您簽字就可以進行操作了。”
何永明正要提筆,長期在這一行打滾得出來的經驗卻讓他冷靜下來,“是否建立物流公司,公司今天會做出決定的,材料先放下來我慢慢看。”
反對之聲
送走了劉副總,何永明坐在桌前開始仔細研讀材料。快到12點了,何永明決定先吃午飯。正要出去,突然響起了敲門聲,進來的是主管財務的副總經理張輝。
“何總,劉總的方案您沒有簽字吧”,張輝問得很急切。
“還沒。”
“正好,我請了古鎮市林格股份公司主管物流的林總,他想就自建物流的事和我們交流一下。”
“是嗎,”林格股份公司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電器生產廠商,因很早就自辦物流公司引起業內普遍關注,何永明早就想和他們聊聊了。
賓主三人在公司的豪華小餐廳落座,一陣寒暄之后馬上進入了主題。
“林總,你們林格公司較早建立了物流公司,很受關注呀,實際情況能不能給我們透透底?”
“怎么說呢,物流公司建立起來后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但也碰到了不少問題。我們這些家電企業,物流模式大概有三種:第一,就是比較著名的湖洲物流,其特點是巨額物流資產投入、構建大物流體系、強調服務水平、其他家電企業難以模仿;第二種是穩和物流,業務集中于其生產制造公司——秀得股份公司[s1] ,由該公司以部分現金入股建立;還有就是我們,以自己的貨源為股份入股,建立物流公司。”
“這三種到底哪種好呢?”何永明急于理出個頭緒來。
“其實,各有優缺點。第一種外界報道的挺多,湖洲投入巨資建設了總部的立體倉庫,遍布全國的租賃倉庫,采取“總部工廠(或各地生產基地)——各地區域配送中心——銷售商(或湖洲形象店)”。為了便于調度管理,湖洲將“工廠——配送中心”的干線運輸業務交給自有車輛或簽約車隊,對于零散車輛不予考慮。高投入高產出,物流效率提高了很多。但最近有很多人質疑這種不計成本的模式,據說已經由數十億的虧損了。”
“那么后兩種呢?”何永明的心猛一緊。
“后兩種其實很相似,只不過股權結構不太相同,但都是以自己的生產廠商為基礎,包括貨源和物流模式。”
“運作得如何?”
“當然,拆分出獨立的物流,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既然分出了物流公司,當然就不僅為自己做,誰不希望做一個第三方物流,提高利潤呢?”
“為別人做得怎么樣呢?”
“主觀上,我們的事業目標是做中國的空調之王 ,經營重點是制造生產,物流充其量只是個副業。而要真正成為第三方物流首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我們不想也沒有太多的余力做。客觀的障礙就更難克服了,如果要給別人做物流,當然是做自己相同業務的,但這樣就等于為競爭對手做,客戶很難信任我們。但如果不為競爭對手做,就不得不轉向我們不熟悉的領域,和社會上的其他第三方物流競爭,無論是軟件硬件我們都沒有競爭優勢。”
何永明的眉頭又習慣性的皺了起來,“這找不到解決辦法嗎?”
“辦法應該會有,大家都在摸索。湖洲物流現在也給自己的IT產品作,但效果不太好,物流成本甚至比以前更高,反應速度也降低了,畢竟每種產品的物流模式都有所不同。我們現在在嘗試做解決方案,嘗試著是否可以向第四方物流發展。”
“何總,”張輝說,“我知道您現在正為建立物流公司煩心,我請林總來主要是介紹一下情況,畢竟這個舉措比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制造另一個財務黑洞,使公司騎虎難下。”
“是呀,我們做實業不是趕潮流,對我們有利可圖的才做,其實,我們也不是專家,就是談一些體會,具體到每個公司都有所不同。現在,有制造背景的物流公司也都在摸索。”
“不能脫離制造公司的背景嗎?”
“這一點恐怕很難,本來當初的出發點就是解決自己的物流問題,要首先滿足自己的需求才能考慮招攬其他客戶。但要支撐一家公司必須有盈利,不能只靠著總公司要飯吃。要做第三方,一定要淡化背景,初期會很艱難,手機行業的競爭不亞于我們家電呀。”
何永明又陷入了沉思。
何去何從
上午的興奮心情又開始沉重起來。回到辦公室,張輝又就設立物流公司引發的財務問題談了很多,何永明感覺頭緒又變成了一團麻,物流問題不能不解決,但面對如此巨大的風險又該怎么辦。
張輝走后,何永明望著桌上的物流公司建立計劃書一直發呆,直到秘書小姐進來提醒他開會。這次會議是昨天看完《手機》后決定的,何永明感到手機帶給自己的困惑比電影的主人公嚴守一有過之無不及。
會議室里,張輝和劉總各據會議桌的一方,氣氛緊張。議題一開始,雙方就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會議的最后一項仍是何永明的決定,望著桌上的文件和雙方期盼而執著的眼神,何永明迷惑了:到底該不該簽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