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目前,在國內許多城市都在制定物流規劃,那么在物流園區規劃和建設中應當如何發揮政府的作用?
陸會長:這幾年,各地政府相當重視現代物流的發展,很多地方把物流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或新的經濟增長點,20多個省市和30多個中心城市已經或正在開始制定物流發展規劃。許多省市的物流發展規劃提出了建設物流園區的設想,還制定了配套的扶持政策。如浙江省在現代物流發展綱要中提出了合理規劃建設物流園區的原則性意見,具體園區建設規劃由各地市根據當地情況制定。寧波市規劃的物流園區包括北侖物流主園區、明州物流園區、鎮海物流園區等“一主六副”7個物流園區。
無錫市規劃建設“二園區一中心”,并制定了配套的政策措施。深圳市6大物流園區建設政府也給了相應的優惠政策,還制定了重點物流項目和重點物流企業認定辦法,以推進物流產業化進程。
應當講,各地政府對現代物流理念的理解和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制定的物流發展規劃也是切合當地實際的,為全國性物流發展規劃的制定積累了經驗。國外物流發展都有一個發展戰略規劃。如日本分別在1997和2001年制定了《綜合物流施策大綱》和《新綜合物流施策大綱》,對物流發展方向和發展對策都提出了具體要求。我國物流發展還需要一個總體發展戰略規劃,以防止出現一些各自為戰、盲目發展、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現象。
很多地方都希望盡快制定全國物流發展規劃,并出臺加快物流發展的產業政策。今年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現代物流專題組,第一階段調查了浙江、上海、江蘇、廣東,接著還要調查湖北、河南、山東省及北京、天津市,調查的主題就是了解物流發展中的現狀,以及物流管理體制和物流發展政策問題。我國目前物流管理體制很分散,有的地方是計委抓,有的地方是經貿委抓,還有一些地方是交通部門抓,全國物流管理工作主要由發改委和商務部抓。由于管理體制分散,缺乏統籌規劃和整體協調,許多關系到全國物流行業發展的一些重要的基礎工作,如物流規劃、物流產業政策、物流標準化建設、物流統計工作還沒有抓起來。我去年搞了一個政協提案,第一條建議就是要成立全國性物流產業發展協調機構,由一個綜合部門牽頭,交通、鐵道、民航、郵政、信息產業等相關部門參與,其主要職責是制定統一的全國物流發展規劃,配套的物流產業政策,以及全國統一的物流標準體系。只有把管理體制理順,加強政府部門間的協調,才能推進我國現代物流的一體化發展。
記者:在物流園區規劃與建設方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陸會長:在物流園區規劃與建設方面,要與當地物流市場需求相結合,切忌建起后無人進駐,有場無市。市場需求是決定任何產業能否發展的一個根本因素。我國物流發展水平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物流市場需求要經過一個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發展過程。物流供給能力的建設要與物流市場需求相適應,以資源整合為重點,不能脫離需求盲目發展。只有充分考慮到當地物流需求,才能吸引國內外有影響的物流企業進駐。國外物流園區建設都充分考慮當地物流供需條件。如日本物流據點上游聯接制造企業或進出口免稅倉庫,下游延伸到分散的各種店鋪,日本物流系統協會常務理事稻束原樹先生將它形象地比喻為“人的心臟”。
物流園區建設還要注意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的物流資源,不一定都搞新建的。我國倉庫資源規模較大,僅流通領域的倉庫面積就達3億多平方米。但倉儲管理落后,設備陳舊,資源利用率平均還不到40%。要重視倉儲物流資源的改造和提升,以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和資產利用效率。當然,整合和利用現有的物流資源,還存在不少體制障礙,需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各種限制和壁壘,促進物流資源的合理配置。要按照經濟合理、環境合理、功能突出、適度超前的原則,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實現物流在貨運樞紐的合理組織和高效集散,形成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轉運體系。要總體規劃、有序推進、分步展開,防止物流園區建設中的重復布點、重復建設和一轟而上的現象。要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政府規劃先行、基礎設施配套、企業為投資主體的原則,積極探索政府型、企業型及政企合作型的多種物流園區開發模式。
記者:對當前我國物流發展的形勢,您是如何看的?
陸會長:黨的十六大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現代物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整合集成各種物流資源為手段,以降低物流總成本為目標,以生產、流通和消費為服務對象,符合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的要求。大力推進現代物流快速健康發展,對于轉變國民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整體運行質量和效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物流的發展,只有100年左右的歷史,現代物流的產生只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供應鏈管理理論的形成也只是近十年的事情。國外物流的高度發展是與工業化發展過程相一致的。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發展的中期,又處在信息化發展方興未艾的新的發展階段,只要借鑒國外先進的物流發展經驗,將現代物流理念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我國物流業是完全可以獲得“后發優勢”和跨越式發展的。
我國70年代末引入了物流的概念,近些年來發展很快。現在是各級領導講物流,研討會上談物流。已有20多個省30多個市制定了物流發展規劃,各地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建設也搞得紅紅火火。你到廣州去,馬路上到處可以看到帶有物流公司牌子的車輛,真是“物流、物流,到處流”。中國出現了物流熱,也有人說是物流發展的春天。對于當前我國物流發展的態勢怎么看?有人說“過熱”了。大家都知道,物流的出現和發展是個經濟現象,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社會分工的結果,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不能簡單地說熱不熱。由于過去長期重生產輕流通思想的影響,不重視物流,“太冷”了,因此需要一定的熱度。當前存在的“物流熱”是正常的,是發展的“熱潮”,而不是“過熱”,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事實上,我國物流發展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要,應加快發展步伐。當然,要注意不要搞形式主義,不要盲目跟風,不要炒作,不要搶帽子,不要搶旗子,要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地為我國物流事業的發展做點實事。我國當前的物流發展形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發展形勢很好,發展潛力巨大,發展速度很快,但仍處于起步階段,整體發展水平較低。最近,我到浙江、上海、江蘇和廣東進行了調研,考察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物流的發展,對我國物流發展的總體形勢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長三角、珠三角是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也是我國物流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這兩個地區物流的發展基本代表了我國物流發展的趨勢。今年上半年,這兩個地區GDP總值超過全國總量的30%,出口占全國的比重達到64.4%,利用外資占全國的比重達到65%。物流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傳統運輸、倉儲、貨運代理、商貿和郵政等與物流相關的產業的增長速度普遍超過了GDP的增長。
記者:在我國物流發展最快、最具代表性的是哪些地區?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陸會長:第一,口岸物流發展很快。長三角、珠三角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與全球經濟接軌最快的地區,“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從總量上看,珠三角出口總量大于長三角,但從發展速度不及長三角,上半年長三角出口增長47.6%,高出珠三角21.4個百分點。在上海輻射作用的增強以及國際資本向長三角轉移機遇的帶動下,上半年長三角到位外資123.7億美元,占全國的40.8%,增速高達60.7%。其中,臺商對大陸投資金額為13.6億美元,江蘇省就占了7.2億美元,超過50%。蘇州市85%以上進出口總額是由外資企業實現的。大部分外資企業是從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的高科技企業,大多按訂單生產,生產周期很短,要求實行“零庫存”。這對物流服務的效率和通關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個外向型經濟成為港口吞吐量增長的主要動力,以進出口國際集裝箱運輸為主體的口岸物流發展迅猛。集裝箱吞吐量香港穩居全球第一,上海、深圳超過高雄,躍升全球第四、第五位。
第二,制造企業開始積極引進現代物流管理思想,對企業物流系統進行改造和整合。這兩個地區產業基礎雄厚,制造業相當發達。珠三角以勞動密集型的輕型加工工業為基礎,電子、醫藥、建材等行業產值均居全國之首,彩電產量約占全國12,家用電冰箱約占13。長三角工業門類齊全,輕重工業都比較發達,化纖、紡織、機械、電子、鋼鐵、有色冶金等工業在全國占有相當重要地位,鋼產量占全國12,鋼材產量占14,化纖產量占12,汽車產量占15,擁有寶鋼、大眾汽車、躍進汽車、熊貓電子、揚子石化、金山石化、鎮海煉化等一批優勢企業。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意識到,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必須把物流業務從核心業務中分離出來,實行業務外包或與物流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江蘇小天鵝、春蘭集團都成功地實現了主輔業務分離,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核心競爭力。江蘇小天鵝與中遠、廣東科龍電器聯合組建了安泰達物流公司,把物流業務外包出去,物流成本下降了20%以上。浙江陽光集團、杭鋼集團、吉利汽車、杭州卷煙廠等企業開始引入供應鏈管理理念,通過采用立體倉庫、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等先進技術和物流裝備,整合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
第三,專業化的物流企業發展迅速。外資物流企業如馬士基、APL、聯邦快遞、香港嘉里物流較早進入我國。馬士基在中國已經有14家分公司,聯邦快遞已經在中國各地部署140多個營業點。嘉里物流是香港最大的一家倉儲物流企業,從2001年開始,在北京、天津、上海、寧波、廈門、深圳設有分支機構,去年在國內營業額超過4 500萬港元。國有的物流企業經過成功轉型,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現代物流企業,象招商局物流集團、中海物流、廣東郵政物流發展都很快。招商局物流集團業務已經涵蓋倉儲、運輸、配送、信息系統、貨貸、報關、增值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物流全過程,配送貨物包括食品、飲料、家電、化工等多種快速消費品及耐用消費品,在全國600多個城市建了配送網絡。第三方物流產業整體起步較早,是全國第三方物流產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出現了象寶供、炎黃在線物流這樣漸嶄露頭角的民營第三方物流企業。寶供開始為全球500強中40多家大型跨國集團和一批國內大型制造企業提供物流一體化服務,每年營業額以平均40%的速度增長。
第四,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的趨勢逐漸加強。從國際經驗看,城市經濟帶的形成對于推動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長三角是目前國際公認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從1997年開始,區域內15個城市定期舉辦城市經濟協調會,積極組織區域商貿、旅游、環保、信息、資產重組等專題合作,生產要素流動更趨合理,整體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在物流規劃和發展方面,各城市強調地區之間協調發展,形成了以上海為龍頭、蘇浙為兩翼,積極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物流一體化的發展格局。珠江三角洲較早提出了建立粵港澳一體化大珠三角經濟圈的構想,并形成了粵港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和粵澳高層會晤制度,三地按照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原則,在基礎設施、物流服務等方面加強協調與合作,共同打造三位一體的國際性物流中心。最近,粵、港、澳三方正計劃興建連接三地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珠三角西部將進入以香港為中心的3小時生活圈。這將使香港物流服務全面覆蓋珠三角地區,為香港海運、空運分別帶來30%和35%的額外貨源,整個大珠三角地區將逐漸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上的“物流中心”。從長江、珠江三角洲看到了中國物流發展的大好形勢,看到了中國物流發展的前景和希望。
當然,我國物流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整體發展水平較低。這主要體現在,一是物流企業規模較小,服務水平較低,大多只能提供簡單的運輸和倉儲服務,很少按照供應鏈管理思想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二是物流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不高,物流效率普遍較低。很多企業習慣搞“大而全”、“小而全”以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會資源的閑置和低效配置,一些制造企業還缺乏利用現代物流理念優化企業物流管理的意識,企業物流效率不高。浙江省是我國經濟相對發達的省份,但工業企業流動資金周轉速度平均一年只有2次,社會存貨占GDP的比重高達8.2%,而發達國家一般不超過1%,發展中國家不超過5%。三是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除了POS和條形碼技術外,其他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程度普遍較低。相當多的工商企業物流管理和活動還處于電話聯系、手工操作、人工裝卸等較低層次的運作階段。四是物流設施、裝備和物流活動不僅技術含量低,也大多沒有統一的標準,物流現代化、標準化程度較低。五是物流人才短缺,尤其是缺乏物流實用型人才,缺乏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人才。
記者:在我國物流發展過程中,最應當引起我們需要重視的是什么?
陸會長:我國物流究竟如何發展,這是一個大問題,要認真研究和探索。我最近在《經濟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講了物流發展的幾個重要關系。第一個就是供需關系。現在不少人認為物流需求不足,我的看法是不僅有需求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的供給水平太落后,很難滿足企業的越來越高的物流需求,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沒有幾家。生產企業如果真的把所有的物流業務外包,物流企業能很好地承擔起來嗎,我看大多數物流公司是承擔不了的。當前一定要培育物流市場,但更要提高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國外企業到中國來,大多數用的是國外的物流公司,我們的物流公司承擔的業務很少。
第二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從經濟運行角度看,物流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企業競爭力,滿足用戶的需要。要從降低全社會物流總成本這個根本目的出發,講究物流合理性,不能不從實際情況出發,不顧市場需求,盲目追求最先進,最現代化,要講投入產出。
第三是現代和傳統的關系。物流的出現是經濟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結果,物流的發展也不可能脫離經濟發展的水平。我國經濟還不發達,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物流專業化和社會化的程度不可能很高,特別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物流發展還受到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發展現代物流是方向,要積極推進,但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傳統物流和現代物流在相當長時期內將共同發展。
第四是新建和改造提升原有物流資源的關系。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要考慮我國國情,不能不顧條件盲目上馬新建物流中心,應該在原有物流資源的改造提升利用方面多下功夫。這是一條投資少、見效快的路子,也符合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的要求。
第五是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關系。目前企業物流仍然是我國現階段物流活動的主體,國外物流的社會化和現代化也是從制造業物流的高度發展開始的。如在日本,準時制Just in time成為物流的一個重要理念,最初也是豐田公司作為一種生產庫存制度,首先在制造業中得到有效使用的。國外許多專業化的物流企業,也是從企業物流逐步發展起來的。要重視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關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物流增加服務功能,擴大服務領域,積極向社會物流拓展。
第六是物流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物流產業作為新型服務業,是與整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經濟發展中的其他產業既是物流產業的服務對象,也是需求基礎。在生產領域,從供應物流到生產物流,再到銷售物流、回收物流,物流活動滲透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在流通領域,物流是實現商品流通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只有現代流通方式才能帶動現代化的生產,大規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帶動大規模的生產。要充分認識物流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這種先導作用,積極推進物流產業的超前發展,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第七是政府作用與市場機制的關系。發展現代物流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但是一定要堅持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絕不能走計劃經濟的老路。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物流發展規劃及產業政策,清除地區和行業壁壘,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涉及到一些協調性和自律性的行業事務,如行業標準與認證、行業統計、行業培訓、行業自律等,可以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對于具體的經營活動,要放松管制,放手讓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去運作,促進物流企業通過市場競爭發展壯大。
第八是國外經驗和我國國情的關系。我們發展現代物流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但國外經驗必須與我國國情相結合,不能照抄照搬,要選擇適宜的物流發展模式,走自己的路。日本物流是上個世紀60年代學習美國發展起來的,但日本并沒有完全照搬美國的物流模式。如在倉儲管理變革方面,日本并沒有像美國一樣發展平庫,而是針對本國國土面積小,人力資源成本高的特點,發展自動化和立體化倉庫,以降低人力成本,減少占地面積。我國的國情與日本不同,我國人口眾多,產業整合度低,地區發展又不平衡。在發展現代物流時,要根據項目要求和具體條件,不一定都搞自動化,都搞立體倉庫。我們還要積極創造條件,主動與國外物流企業加強競爭與合作,承擔跨國公司或國外物流企業供應鏈中某一段物流服務或成為其物流服務的能力供應商,逐步增強參與國際物流市場競爭的能力。可以搞中外合資,或者鼓勵國外物流企業跨國并購國內物流企業,這將有利于調整和優化我國物流產業結構,促進我國物流企業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