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金華市在杭州舉辦了一次金華汽車產業展覽會,吸引了眾多企業和媒體的關注。會上,金華共簽約13個項目,總投資達28.88億元;其中外資項目3個,總投資2.25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1.1億美元。這次展覽會,可謂收獲頗豐。金華市也公開了要在金華建立一個“汽車生產基地”的目標。
不可否認,汽車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以及相關產業的帶動能力是巨大的,這也使得不少地方政府都花大力氣建立“汽車生產基地”,爭先恐后發展汽車工業。然而,在有些地方,政府花了錢,建了項目,但真正發展起來的“生產基地”卻不多。這是為什么?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業內專家和一些代表企業。
金華要建汽車生產基地
這次金華市由金中梁市長帶隊參加一個汽車展覽會和簽約會,力度不可謂不大,也說明了當地政府發展汽車生產基地的決心。應該說,目前像這種政府通過各種形式支持當地汽車產業發展的情況屢見不鮮,但很多情況下都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由此,我們不禁要問,金華,一個并不具備先天優勢的地方,建汽車生產基地能行嗎?
據了解,金華市發展汽車產業的重工業基礎條件并不十分優越。汽車四大件——發動機、變速箱、車橋和底盤方面,金華也只有汽車變速箱產品發展還不錯,在發動機上則是空白,車橋以及有關鍵零配件生產企業也不強,底盤項目也只有基本的零配件企業,只能說勉強過的去。業內人士認為,作為零部件,金華除了發動機外,雖然大部分都有生產:如“今飛”的輪轂、磐安的輪胎、“鐵牛”的鈑金件等等,但從整個行業水平來看,規模還太小,技術水平還偏低。
但據這次帶隊的金中梁副市長介紹,金華的汽車產業雖然現在還沒有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但發展勢頭較好,已有上千家民營企業成批量地生產著豪華大客車、卡車、休閑車及汽車產品所需的1000多種零部件。到2006年底,金華全市汽摩配產業關聯企業達2000多家,關聯產值達500億元,關聯行業從業人數近20萬。金華目前有“尼奧普蘭”的豪華大客車、“康迪”的微型轎卡,還有一大批農用運輸車和具有一定規模的零配件企業。
金中梁說,為了加快汽車工業發展速度,當地政府也適時地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營造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和中國科學院等院校合作,培養了一大批汽車研發專業人才,完善了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社會服務體系。目前,青年集團、萬里揚集團、今飛集團、康迪車業等一批企業建立了省、市級企業研發中心。僅4年間,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達40多億元。
作為當地汽車龍頭企業的青年汽車集團,它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金華汽車產業的發展。青年汽車集團總裁龐青年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金華雖然汽車產業的重工業基礎不是很強,但現在金華的汽車產業現在已經有一定的產業規模,并已形成一個較好地發展態勢。另一方面,金華地處沿海地區,從氣候、交通、政府政策、商業氛圍等方面都還是不錯的。“金華的汽車產業發展應該會不錯,我們也支持政府的這個戰略。”龐青年說。
綜上所述,轎車不是金華的強項,而客車和貨車生產已經有一定的規模,相關的配套基礎條件也已基本具備,如果發展能繼續保持自身特色和優勢,這時候提出要建立“汽車生產基地”理論上可行。
發展之“道”
金華建立一個汽車生產基地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但建立汽車生產基地,卻不僅僅是有“基本條件”就可以的。如何發展?這不僅僅是金華汽車產業發展關心的問題,也是現在各地在發展汽車產業發展時所面臨和關注的問題。
汽車專家賈新光告訴記者,一個地方的汽車產業要發展壯大,首先一點就是區域內要有一個或幾個形成規模的生產企業,比如長春的一汽和廣州的東風、本田、豐田等;其次,相關的零部件生產和配套服務得跟上,比如在汽車生產企業周邊要有較全的諸如減震器、發動機、儀表盤、座椅等的生產,但也不是說所有的東西都在那生產,像一些不是直接相關或者自身需要形成規模化生產的如輪胎等的生產,就可以不在同一個區域內;同時,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就是市場,汽車企業只有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才會有市場,這個生產基地才能發展壯大。
東風汽車工程協會秘書長汪衛東則認為,形成汽車生產基地,最重要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國家政策的長期支持;另一個就是當地要有一個較好的汽車工業基礎,比如重工業基礎、相關配套配件產業的發展,這些都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積累。
談到地方政府在促進當地汽車產業發展時應扮演的角色時,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長、中國汽車報社長特別助理杜芳慈告訴記者,政府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并適時出臺一些產業政策規范和引導汽車生產,地方政府可以根據當地情況鼓勵和支持當地汽車產業發展,但不宜過多介入。
所以,對于金華市政府來說,首先應該避免政府在產業發展上大包大攬,在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當地汽車產業發展時,應該把自己定位在一個規劃者和服務者的角色上。根據當地汽車產業發展情況因勢利導,發揮特色優勢,同時做好相應的人員培訓工作,交通基礎設施等各種服務工作,吸引投資,自然能形成一個好的產業集聚。
一切還是市場說了算
“當地汽車產業能否形成規模,是否適合建立一個生產基地,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都是由市場規律所決定的,這些都是由汽車生產、發展的自身規律所決定。并不能說,當地政府特別支持或想當然就可以,按黨的十七大的提法,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來發展。一個地方汽車產業形成規模優勢,最關鍵的是當地有一家或幾家汽車整車生產龍頭企業,而且它的要形成一定的規模,這個形成規模了,相關的配套企業自然會跟進。”杜方慈告訴記者。
他認為,無論是當地的政府和汽車企業,還都要按市場經濟規律來,多進行調查研究,根據當地的工業結構、市場環境和汽車工業的發展基礎這些來研究,做出規劃。
龐青年在談到青年汽車將來的發展時告訴記者,現在青年集團還在不斷地調整和發展,但有一點不變的是,他們會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調整生產,就是抓住市場需求點并不斷滿足它。同時青年集團把自己定位為市場引導者的身份和角色,就是要不斷發掘一些較好的市場空白點來發展,比如現在青年集團正在發展大件運輸車、高樓消防車等這些特種車,這些再國內基本還是靠進口,現在他們跟國外通過技術合作把它做起來,形成自己新的特色和優勢,同時這樣做的話,對國內汽車業也是有一個好的引導。
賈新光認為,現在各地政府比較支持汽車產業發展,但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例子很多,比較典型的像早些年國家規劃在青島建立一個汽車生產基地,但沒有發展壯大,而在離其不遠的山東梁山通過自己的發展倒形成了以掛車生產為主的專用車生產基地。就是因為當地看準了農用車和掛車生產的這個市場,加之當地勞動力成本較低,比較適合發展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國家在頭兩年也批準了這個國家生產基地。這就是說政府在規劃汽車生產基地的時候要很好地分析市場,因勢利導地發展汽車產業。汽車生產企業則要根據市場新的需求生產汽車,這樣這個汽車生產基地才能發展起來。一句話,“一切還是市場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