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應急物流的幾點思考
2008-5-27 9:47:00 來源:在線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了大量救災部隊、醫療人員和救災物資,通過水陸空的立體操作方式送往災區,不少熱心的民間志愿者也籌集了純凈水、棉被、方便食品等物資送往救災一線。政府和民間的聯合行動讓災區同胞們得到了及時而有效的援助。
實際上,這是一次大型的應急物流實踐,也是一次對于國家整體物流基礎能力、調控手段和執行力的嚴峻考驗。中央電視臺記者張泉靈在災民安置點綿陽九洲體育館現場作連線報道時,面對幾萬人等待救助的大場面,曾深有感觸地說,救災物資的分發是個很有技術性的工作。
這次應急物流實踐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思考。解放軍后勤指揮學院軍事物流倉儲教研室副主任徐東認為,災害應急物流的組織是一個系統化專門化的工程,其難點在于受災人口多,對救災物資的需求量大,需求頻率高,而且這些物資的來源廣泛,調配涉及的部門也眾多,運送路途非常艱難,災區環境也十分惡劣。他表示,災害應急物流的組織指揮、通道能力和基礎工作這三方面尤為重要。
在組織指揮上,政府一般是通過行政力量緊急抽調人員組成臨時的協調機構來組織各部門、各渠道的資源,這樣的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各部門應建立長效的應急機制,明確好自己的職責,以在災害發生時,能快速及時地行動。其次,對于來源多樣化的救災物資,要做到統一調度。另外,建立高效、暢通的應急物流信息網絡十分重要,哪里急需救災物資,物資的到達程度等信息應及時全面地被了解。
在通道能力上,要爭取在短時間內讓應急物資、搶險救災人員及時準確到達受災地區,從而提高應急物流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生命財產損失。這次抗震救災中,在災害造成的山體滑坡、塌方造成公路通道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軍方通過結合空運和步行這兩種可以說是最高端與最原始的方式,力保應急物流的暢通。
所謂基礎工作,指的是一些不可忽視的細節,比如救災物資的包裝問題。應該給予應急物資特殊包裝,以保證在空投的情況下降低物資的損毀程度,盡量避免食品遭受二次污染,并且必須在包裝標有特殊標記,便于地面人員尋找。救災人員徒步運送的話,也應該讓應急物資的包裝做到小型化和便攜化。
對于怎樣保障災害應急物流,徐東認為首先要強化宣傳,提高認識。應急物流在我國尚屬新興概念,應急物流體系還很不完善,并且在一些部門的應急預案中獲得的重視度不夠,而今年我國南方的冰雪災害和汶川地震災害所凸顯出來的應急物流方面的問題很值得關注。
第二,要建立機制,高效指揮。既然應急物流是專業化系統化的工程,那么必須重視和發揮物流專家的作用。在專業人員的指揮和參與下,軍隊和地方政府實現合作與協調。
第三,要完善預案,加強演練。應該根據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災害來進行演練,例如發生地震時,城市和鄉村的應對方案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一方面可以向地震多發國的日本多學習借鑒。
第四,夯實基礎,優化管理。國家有必要建立專門的法律法規,從法律的高度保證災害發生后能有效地組織和利用社會資源,如緊急征用急需的民間物資,并建立起相應的補償機制,災難之后給予相關企業補償,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企業界的積極性。另外,有必要與物資供應商建立合作機制,做好戰略儲備物資的協調工作,就如同東南亞海嘯發生后,國際紅十字會的一位官員所說的:“災難預備工作就是把倉庫填滿,這種舊觀念正在消失。問題不是儲備物資,而是把你的供應鏈完備地部署到位。”